我军从黄埔军校走出的高级将领(组图)

洪哥警影

<p class="ql-block"><b>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b></p> <b>黄埔军校旧址,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旧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2月,黄埔军校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b> <b><font color="#ed2308">我军从黄埔军校走出的高级将领</font></b><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b>文章摘自:人民网 2015-06<br>图片选辑:洪哥警影 制作美篇</b><div><b><br><font color="#ed2308">徐向前:黄埔一期学员 智勇兼备的“布衣元帅”</font></b></div><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徐向前是出自黄埔一期的元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是一个个性最为隐忍的元帅,是唯一会织毛衣的元帅。生活中的徐向前心灵手巧、爱好广泛,通摄影、喜戏曲、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爱读书、好书法。徐向前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一生说五台话,爱好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b></div><div><b><br>1925年夏,徐向前离开了黄埔军校,被调到河南国民第二军第六混成旅,先后任教官、参谋和团副。1926年11月,徐向前到达北伐军占领的武汉,不久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一队任少校队长。在这里,徐向前选定了他终身奋斗的目标: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1927年3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实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b></div></div></div> <b><font color="#ed2308">叶剑英:曾任黄埔教官 屡建奇功的儒将</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毕业后怀着革命的愿望,投奔孙中山领导下的“援闽”粤军,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1924年1月,孙中山下令筹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当时在孙中山创建的建国粤军中任第二师参谋长的叶剑英,应廖仲恺邀请,参加筹办军校的工作。</b><div><b><br>军校建立后,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掌管军事理论的学科教育。当年听过他讲课的黄埔第一期学生苏文钦多年以后回忆往事,说:“记得我在军校先后听叶剑英教官讲三次课,都是讲的兵器学,兵器性能,如何使用,等等。他讲课吸引人,一点也不枯燥,很有风趣,大家都很愿意听。”当年同在军校执教的聂荣臻称叶剑英是“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b></div></div> <b><font color="#ed2308">黄埔政治教官聂荣臻:前有鲁智深 今有聂荣臻</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早年漂洋过海,到法国勤工俭学,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被抽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1925年7月,聂荣臻奉命从苏联回国。9月中旬,到达广州,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协助主任、副主任领导政治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还兼任政治教官。聂荣臻正是从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从而成为我党我军的一位文武兼备的高级将领的。</b></div> <b><font color="#ed2308">陈赓:黄埔三杰之一 建国后授大将军衔</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之一。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抗战期间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解放战争期间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参加抗法援越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58岁。</b><div><b><br>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名将,陈赓几乎亲历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各种军事斗争,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在和国内外各种对手的较量中,陈赓一步步成长为开国大将。在革命的征程中,他形成了经过战场检验的、极具指导价值的军事谋略艺术。</b></div></div> <b><font color="#ed2308">刘志丹:黄埔四期学员 陕北红军创始人</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刘志丹,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指派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b><div><b><br>刘志丹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曾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二十八军的军长。1936年4月,刘志丹在东征战役中牺牲于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现属柳林县)的一次战斗中,年仅33岁,是东征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红军将领。1943年,刘志丹牺牲7周年时,毛泽东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b></div></div> <b><font color="#ed2308">周士第:黄埔一期学员 叶挺部第25师师长</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1924年,周士第将军投考广州黄埔军校,为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当过铁甲车队队长。</b><div><b><br>南昌起义时又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级将领。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参加了历次中国革命战争,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了卓著功勋。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毛泽东曾称赞他有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坚定性。</b><br></div></div> <b><font color="#ed2308">左权: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1931年12月奉命参与联络指导国民党军第26路军举行宁都起义。1933年初任中革军委作战局参谋,后任副局长。同年12月任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参与指挥所部进行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战斗。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b><div><b><br>左权当年是被陈赓带进黄埔的,后来军职却又在陈赓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左权于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时年37岁,是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朱德赞誉左权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b></div></div> <b><font color="#ed2308">王尔琢:井冈山上的红军第四号人物 牺牲时仅25岁</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王尔琢,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王尔琢考黄埔时已是最后一批报名,幸好,他和同乡黄鳌、郑洞国一起被录取。<br><br></b><div><b>在南昌起义时,王尔琢不过是团参谋长,因为部队的主要军官都逃散了,便成了仅次于朱德、陈毅的第三号人物。后来上了井冈山,又成了红军的第四号人物。王尔琢打仗以勇猛著称,曾发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胡子。1928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思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25岁。王尔琢的追悼会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b></div></div> <b><font color="#ed2308">我军从黄埔军校走出的高级将领名单(部分)</font></b> <b>…………<br>我军从黄埔军校走出的高级将领,据统计,10名元帅中有5人,10名大将中有3人,57名上将中有8人,176名中将中有9人。 </b> <b><font color="#ed2308">黄埔军校走出了解放军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font></b><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黄埔军校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苏联的经验和模式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初级军事指挥院校, 被誉为“将军的摇篮”。</b></div> <b>中将9人: 阎揆要 (黄埔1期) 、常乾坤 (黄埔3期) 、倪志亮 (黄埔4期) 、郭化若 (黄埔4期) 、唐天际 (黄埔4期) 、谭希林 (黄埔6期) 、王诤 (黄埔6期) 、彭明治 (黄埔军士教导队) 、曾泽生 (黄埔军校高级班) 。<br><br>少将12人: 方之中 (黄埔4期) 、洪水 (黄埔4期) 、李逸民 (黄埔4期) 、曹广化 (黄埔4期) 、白天 (黄埔4期) 、廖运周 (黄埔5期) 、张开荆 (黄埔6期) 、周文在 (黄埔6期) 、高存信 (黄埔10期) 、袁也烈 (黄埔军校入伍生队指导员) 、徐介藩 (黄埔3期, 61年晋升) 、朱家璧 (黄埔8期, 64年晋升) 。<br><br></b><div><b>(注:摘自网络)</b></div> <b>【备注】“洪哥警影”本人2020-12-23添图汇编 新浪博客。2021-6-14制作 美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