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美粽飘香”———园林小班端午节主题活动

阳光

<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传统习俗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过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端午佳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6月10——6月11日园林幼儿园小班开展了端午节系列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民间习俗:</p><p class="ql-block">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p><p class="ql-block">2、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p><p class="ql-block">3、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p> <p class="ql-block">教师根据本班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精心准备教案,通过多媒体课件、儿歌、故事等,让幼儿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了全国各地人们在端午节里赛龙舟、喝雄黄酒、吃粽子、结彩绳、挂艾草等风俗习惯;也了解了屈原和粽子的情愫,使这个节日平添了一种民族的精神,使它具有了绵长悠远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枣花开着山坡上,杨柳枝插在了门上,韭盒儿烙上肉煮上,二细的凉面拌上,蒜苗儿辣子都放上,水红的香醋调上,老虎的荷包蹲肩上,花丝线缠绕在腕上,八宝粽子里糖放上,不甜了蜂蜜哈沾上,亲朋好友都请上,开心地把当午节过上…”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将青海人过端午节的场景描绘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看看,青海人怎么“过当午”的👀</p><p class="ql-block">吃粽子,吃凉面,吃甜醅,吃凉粉,吃煮鸡蛋,吃韭菜盒子,吃地皮菜包子,戴香包,戴锁儿线,插杨柳,插沙枣花......很有本土特色哦!👍👍👍</p> <p class="ql-block">吃粽子</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p> <p class="ql-block">插艾叶和杨柳</p><p class="ql-block">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在门上悬艾叶、杨柳。</p> <p class="ql-block">吃凉面</p><p class="ql-block">油津津的干干的面条上浇满了油泼辣子、调了水的蒜泥、调上点韭辣儿,拌上盐、味精、酱油和少不了的醋。那才是正宗的“青海味儿”。</p> <p class="ql-block">烙韭盒</p><p class="ql-block">韭菜盒子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羊肉和韭菜烙,把羊肉切成肉末,和韭菜拌在一起做馅,烙出来的盒子就叫羊肉韭盒。如果没有羊肉,就用鸡蛋和韭菜烙,就叫鸡蛋韭盒。</p> <p class="ql-block">吃地软儿包子</p><p class="ql-block">青海人过端午节还喜欢蒸一种包子,就是地软儿包子。地软儿又叫地皮菜,是生长在山中的一种野生菌类。只要下过一场雪,山里的地软儿就会膨胀起来。有经验的农村妇女,就会提着篮子,到山上捡拾地软儿。只要有耐心,一天便可拾满满一篮子。地软儿拾回来后,放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妇女们便拿出这些地软儿,重新泡发,清洗干净。配上肉末、粉条和少许韭菜,蒸出来的包子 。</p> <p class="ql-block">吃甜醅</p><p class="ql-block">甜醅是用青藏高原耐寒早熟的粮食之一青稞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群众中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它具有醇香、清凉、甘甜的特点。吃时散发出阵阵清香。</p> <p class="ql-block">戴香包</p><p class="ql-block">戴香包是青海人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但如今会做传统手工香包的人越来越少。端午节前,走街串戴香包巷、手持香包架的老艺人,香气袭人的香包给商业气息浓郁的端午节市场,注入一股暖人的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戴锁儿线</p><p class="ql-block">每当到了端午,青海人都会系“锁儿”线(用彩色丝线系在脖子、手腕和脚腕)。锁儿线,有的地方叫“锁儿”。这锁儿线,要一直戴到农历六月初六,再把手腕上的锁儿线剪下来,丢在水里,让它带着这一年里所有的疾病和灾难,漂得远远的。</p> <p class="ql-block">插沙枣花</p><p class="ql-block">每当端午节时,沙枣花是最受欢迎的东西。在家里插上一束沙枣花,推门而入的那一刻,一阵清香袭来,使人精神为之一振。</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我们在幼儿园过端午节喽!🌾🌾🌾🍃🍃🍃</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戴锁儿线喽😄😄😄</p> <p class="ql-block">巧手慧心的幼儿与老师制作手工,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节日的美好祝福。一幅幅端午节作品营造出浓厚的端午民族传统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过端午节如果不吃粽子,那就不是端午节香香甜甜的粽子吃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爱与感恩的节日氛围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主题活动的有趣快乐,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我们将一如既往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滋养幼儿心灵,让幼儿在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园林幼儿园~一所有温度的幼儿园</p><p class="ql-block">电话☎️ ️ :13519764422 郭老师</p>

端午节

粽子

香包

幼儿

地软儿

儿线

韭菜

端午

韭盒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