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晋阳—太原古县城再现辉煌

冬雨

<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是建筑在山西省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者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风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120米,南北宽约670-740米。长墙总长3732米。城墙底座宽13米,上口外宽9.28米、上口内宽8米。外墙高13米,内墙高12米。有城楼4座,角楼4座,望楼37座,官翅敌楼1座,东南城墙上还有八角魁星阁1座,由豆青色砂岩石条组成,内填夯土外包青砖,外围有城河环绕,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军事防御系统。城内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天然落差13米。东南角最低洼地带自然形成了一个泉水湖泊--金牛湖。</p><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分设四门-北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外题“奉宣”、内题“德化”,南门“进贤”,东门“观澜”,西门“望翠”;四门门额反映的都是县城山川水秀,自然风光。其中,北门奉宣匾额和西门望翠匾额为古城最古老的匾额,有着646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北城门 凤城北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与文庙、县衙基本分布于一条线上,沿袭了古代左文右武的建城规格。关帝庙山门,是一个二层建筑,下层为进入庙宇的正门,在它的上层是一个面朝西的戏台。 前院正殿南小院,在抗日战争初期曾是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一山西省牺性救国同盟会太原县分会会址。</p><p class="ql-block"><br></p> 市楼 凤城南街 南城门 城隍庙街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占地面积约28600平方米相传城隍爷为过去每座城市的保护神,唐代以后把城隍神附会为掌管一方的阴间地府之神,其庙宇与同级官署厅堂相等,还规定府州县新官到任须先斋宿城隍庙,叩拜城隍神太原县城隍庙的规模很大,相传这里的城隍供奉的是是汉文帝的舅舅,薄太后的胞弟薄昭,在城隍庙的中轴线上,有照壁、牌坊、山门、乐楼底层为全木结构,缮亭、正殿、寝宫、东西厢房。城隍庙门东有梁公祠,西有奶奶庙,各自形成三间小院,与城隍庙连通。</p><p class="ql-block"><br></p> 金牛湖公园 <p class="ql-block"> 太原县城在明代修葺时,东南、西北、西南三隅城角均为直角。东南角楼上有魁星阁,下有金牛泉。关于金牛泉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金牛卧泉”。静水名泉多自流,长卧泉心独居愁,为御水患甘做苦,金牛奋蹄开锦绣。金牛为城池水患守护之神,长年卧于泉底,恪守职责。</p> 东城门 凤城东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魁星楼</p><p class="ql-block"> 魁星楼 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奎星楼高20米,砖构四层,四层均为室,平面方形、宽深均为7.8米。下两层体量相等叠置,形同茶座,均朝南开半圆形券门。上两层明显收分,东向辟拱券门,顶层为六边形,并于南北两面辟有六角形窗,木构额枋搭交,六角攒尖瓦顶。奎星楼一、二层均为长方形窑室,三层为六边形砖室,叠涩出檐,四层为木制建筑六角攒尖顶式,起脊翘角,六角饰铜制响铃。二、三、四层均留有绕廊,供游人凭栏眺望,居高临下可鸟瞰远处景色。传说中奎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其塑像右手高举一支斗笔,左脚跷起,据说那斗笔点到谁的头上,谁就能中状元,这不仅令读书人对其顶礼膜拜,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连平民百姓也向其焚香叩求,以祈祷本地文人辈出,文风昌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庙</p><p class="ql-block"> 文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又称孔庙,是祭祀圣人孔子的庙堂。太原县文庙的创建,始于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距今已有647年的历史,是由知县潘原英从平晋县城迁徒而建,其建筑年代比古太原县还早两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太原县文庙依然保持着古时的建筑布局,庙宇森严。中轴线上依次有照壁、棂星门、泮池、祀殿、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等建筑,左右东西两庑分别为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悌祠、训导宅、教谕宅及库房、斋房等,共组成五进三合式院落。大成殿和明伦堂之东,附建有崇圣祠,自成另一院落,为供奉孔子先人之处。这一组庞大的儒教建筑群,严格按照封建礼教的忠、孝、节义内容布局,其规模不仅冠绝全县,而且比邻近县份文庙大得多。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前院为祭孔场所,后院为儒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鼓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县衙</p><p class="ql-block"> 县衙总占地面积35700平方米,它是太原县地方行政长官行使职权的场所,也是县级官吏、差役办理公务之所,是地方权力的象征。县衙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明代地方官署规制,体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现了当时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明嘉靖《太原县志》中记载,古太原县城有职官12员。其中知县一员、县丞一员、主簿三员(一员负责县事、一员负责水利、一员负责柴夫)、典史员,他们属于县衙官员,掌管全县重要的行政事物,主要包括赋税和诉讼;教谕、训导为儒学官员;训术为阴阳学官员;训科为医学官员;僧会、道会则负责全县佛教和道教事物的管理。</p><p class="ql-block"><br></p> 凤城西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玉皇庙</p> 西城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晋阳福塔</p> 北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