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说端午,弘扬传统浓民俗

刘满承

<p class="ql-block"><b>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b></p><p class="ql-block"><b>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汩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并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因此,这个节日并非喜庆日子,一般祝福用语“安康”、“吉祥”!</b></p><p class="ql-block"><b> 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b></p><p class="ql-block"><b> 端午节习俗在我国已传承了二千五多年,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插艾蒿、昌蒲,吃粽子,各地还要组织龙舟赛等。而小时候的我在家乡,这一天人们说百草都是“药”,大家都要到野外采摘一些自己熟悉且需要的晒干备用。为了辟邪,除了大门要插艾蒿、菖蒲外,还要喝雄黄酒。那时,故乡人不兴吃粽子,我也没听说过粽子,人们大清早都要上山坡摘桐子叶回来,用新麦子磨的粉蒸猪儿粑吃。后来,离开家乡进城了,才知道什么是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如今,比较普遍和浓重的习俗还是吃粽子、赛龙舟,这两大节俗在我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b></p><p class="ql-block"><b> 赛龙舟,是当时楚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也不见踪迹,这就是龙舟赛的起源。后来每年五月初五这天都划龙舟纪念之。</b></p><p class="ql-block"><b> 吃粽子,是荆楚之人为祭屈原,在五月初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防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投下,后来人们就用粽叶代替竹筒,做成粽子。</b></p><p class="ql-block"><b>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过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