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行记1:到达芒市

书·茶

<p class="ql-block">  母亲晚年最爱看山川风光,但从二零一六年初开始,八十多岁高龄母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病魔疯狂蚕食着她的身体,出门变得越来越困难,自己却无法分担她的病痛,心中常常充满深深的无力感,逐渐产生了将她没看过的山川景色尽量多的呈现给她看的想法,于是当年在五个多月的时间里自己曾四次远行,其中有两次都是到滇西。每次回来,母亲翻看着我带回的旅途随拍,听着我在路上的见闻和趣事,开心又满足。看着母亲满心欢喜的样子,觉得自己几次远行经历的所有疲累都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忙于各种事务,一直未能将行程好好整理。如今母亲已离开将近五年,回看过往几次难以忘怀的的滇西之行,感慨良多,现着手整理出来,将各次行程统归为《滇西行记》,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并以二零一六年七月下旬滇西行到达的第一站芒市行记作为开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六年七月下旬的滇西行,也是自己第一次尝试单人单车自驾的远行。此次行程目的地是腾冲的和顺古镇,因芒市离腾冲不远,就计划中途先岔到芒市看望朋友,再到腾冲。</p><p class="ql-block"> 楚雄到芒市从高速走,总里程四百八十多公里,正常情况下六小时左右能够到达。行前联系了朋友,约好在芒市一起吃晚饭。</p><p class="ql-block"> 七月二十四日吃过午饭,于11:30出发。一路很顺利,但到达大理东时,高速路前方发生车祸,关闭通行,所有去往滇西方向的车辆从大理东收费站下高速分流。出了收费站,路口交警告知可以从G215绕道至漾濞长坡收费站再上高速,于是所有大小车辆蜂拥着穿过凤仪城区向G215开去。查地图,知道这段路程大概十六点五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G215还是条国道,路况却意外的差:路两边民居的吞噬使得公路宽度远不及普通的县道;因高速封闭,来往双向的大小车辆都上了这条路,拥挤不堪;才走了不到一公里就开始堵车,不时还要极尽所能的靠边避让对面过来的重型卡车,走走停停,密密麻麻的车流行进速度比蜗牛还慢。走了三分之一左右,来的大车少了,水泥路面却消失了,前面变成了正在翻修的土石路面,一边靠山,一边临崖,临崖边一路都堆着大量的砂石,路中间积满水的大坑不断。这段路在小心避让路边砂石堆的同时还要绕开路中间的水坑以免熄火,车与车之间从这里开始才逐渐拉开了距离。天上下着雨,最要命的是在砂石堆很高很大的一个地方,路中间出现一个绕不过去的深水塘,很多小车到这里停下看看就干脆掉头沿来路回去了,我也只好靠边停下,下车反复观察大车和越野车通过时水面的变化情况以判断坑内的水深和坑边的浅水位置,在心里预设自己通过时车轮在水坑里的安全行迹,待确定通过有把握了,才趁着前后无车时,按照预先判断好的车轮轨迹慢慢开了过去。这样折腾一路,到达长坡收费站时看看时间已是下午17:00点。</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到芒市还有三百多公里,估摸着上了高速后八点左右能到了,结果在距离芒市只有三十多公里时,朋友打电话通知注意前面有塌方可能无法通过,不一会路边显示屏也提示龙陵至芒市路段刚因大雨产生滑坡,至芒市方向不能通行,车辆需要从龙陵收费站下高速后从G320到达芒市。在龙陵县城绕来绕去找G320出口花了很长时间,待出了龙陵县城,天已经完全黑了,路面起了浓雾,开着大灯和雾灯,也只能看清前面二三十米的路面,加之路况不熟悉,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才走完了最后这段路程,到达芒市已是晚上22:00多。在G320入芒市城路口和朋友汇合,心里终于踏实了,知道朋友啃着面包、顶着风雨在路口殷殷的守候了四个多小时,真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到预定的酒店放下行李,出来找吃饭的地方,发现饭馆都已打烊了,朋友带着到当地人气很旺的一家夜市馆吃了面条。面条端上桌的时候,朋友一再的叮嘱:“你太饿了,吃慢一点,吃慢一点”,就这样边吃边聊着,终于填饱了肚子,才回宾馆洗漱休息。</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朋友做向导,游览了滇西抗战纪念碑、勐焕大金塔、树包塔奇观等芒市著名景点,中午饭后才向腾冲出发。</p> <p class="ql-block">  很艰难的十六点五公里,花了近三个半小时才走完。</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位于芒市城东青山绿树环绕的雷牙让山山麓北侧,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德宏各族人民、南洋华侨机工队员及盟军阵亡将士而建的。</p><p class="ql-block"> 据碑铭记载,芒市地区曾在抗战后由民间捐资修建有三座纪念碑,分别位于芒市市区团结大街、三棵树、红崖山巅,但原有三处纪念碑尽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红崖山处留有断碣残碑外,其余皆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九年德宏州人民政府决定在芒市城东的雷牙让山麓重建纪念碑,并于一九九零年完工。全国政协常委、当年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先生亲笔题书碑文,并镌刻了毛泽东挽戴安澜将军的诗,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题书邑人,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先生的抗日诗作。</p> <p class="ql-block">勐焕大金塔</p><p class="ql-block"> 勐焕大金塔座落在芒市东南部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塔高76米,基座直径50米,为八角四门空心佛塔,堪称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金塔所在雷牙让山传说是佛主释加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鸾时生活的地方,后来佛教弟子阿罗汉传播佛教在此山修炼,后人在此建金塔成佛教圣地,但原塔在一九四二年抗日战争时毁于战火;原潞西市勐焕大金塔毁于文革期间的一九六六年。后二者合为一体重建,定名为勐焕大金塔。重建的大金塔于二00四年六月三十日举行“净土”仪式并破土动工,二00七年五月一日举行开光大典。</p><p class="ql-block"> 勐焕大金塔属南亚傣王宫的建筑风格,作为傣族信仰的小乘佛教的一种文化象征,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的大自然景色构成和谐统一的优美风光,精美宏大的建筑又使其显得传奇而迷离。</p><p class="ql-block"> 大金塔融汇了佛门的种种:塔外围护着小乘佛教传说中的诸神塑像和其坐骑;塔内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药师佛、弥勒佛等诸菩萨,还供奉着手执大刀的关公;塔内瓷质、木质、铁质、铜质、镀金等不同类别的展示珍品,显示着小乘佛教兼收并蓄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树包塔奇观</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小学时的课本上就介绍过傣族地区著名的“树包塔”奇观,当朋友带着来到塔下时,才知原来这奇观就在芒市。此塔由砖石砌成,高约十余米,呈八角形,塔身为串珠形圆锥体,神龛内塑着佛像。</p><p class="ql-block"> 听朋友讲解、看塔文、记载才真正了解了此奇观的前世今身:此塔名为“铁城佛塔”,因建在昔日的姐列寨,傣语称为“广母姐列”,译成汉语即“铁城塔”。铁城佛塔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78年,是芒市第十七世土司放愈著为纪念一场胜利的战争而修建,十九世土司放承恩就职期间(1826——1849)为求子而重修此塔。之后姐列寨又毁于战乱,居民外逃不归,佛塔无人管理,在约百余年前,塔身裂缝中长出了一株菩提树,几度风雨后,盘根错结的树根逐渐将塔缠绕包裹,形成了这塔中长树,树根包塔的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  二十五日中午朋友请吃了傣族特色餐手抓米面后,告别了诚挚的友人和美丽的芒市,上高速继续向腾冲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