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去旅行

韩松辉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六旬子媳陪伴九旬爹娘晋冀豫漫游,六人加起来400岁了。一家人的出行,走到那里哪是家,上午看景,下午小憩,晩上小酌。父母年龄大了,原则上是张驰有度,悠闲轻松,总之就是不能叫累着。皇城相府位于山西阳城,是中国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辅佐康熙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府邸,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这里枕山临水,城墙雄伟坚固,房屋古朴典雅,楼宇高阁林立,建筑气势恢宏,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称为“中国清代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武乡,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集旅游观光和国家一级博物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有珍贵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馆区主要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爹娘组团出行,红色旅游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平遥,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代洪武三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平遥县署:平遥城为县治所在地,设官莅事,必有常所。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前朝后寝,左文右武。县衙大堂楹联意味深长:“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清乾隆年间,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乔家大院从始建到建成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榆次老城:位于山西晋中,是隋开皇二年在古城旧址上修筑而来,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老城占地100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建筑斗拱交错、重檐飞翘组成了庙、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风格及宏伟景观。</p> <p class="ql-block">榆次县衙:始建于宋朝,据记载,榆次县衙有“晋藩首辅”之名,建筑风格是中轴对称,六进六出,左文右武,前堂后寝,占地二万多平方米。在榆次老城中,一所县衙是封建时代基层官吏官职变迁的历史见证。“清代官制是中国几千年官场大戏中的最后一幕,它蕴含了厚厚的历史沉积,其制度最完备,而弊病尤为凸现”。这是老城“宦海沧桑”文化展序言的两句话,我想这也就是其意义所在……</p>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山西太原,纪念晋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宋鱼沼飞梁,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山西五台,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唯一青庙黄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谷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重要关隘,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的是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为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虽然历经四季变化、风霜雨雪、十余次地震、战火兵灾,却巍然屹立、千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恒山峭壁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北魏天兴元年建都平城,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建成。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位于山西灵丘,是为纪念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在战役遗址上建设的一所纪念馆,占地2万平方米。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的永宁山下,清西陵是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雍正八年,完工于民国四年,其间185年,面积800余平方公里。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整个建筑群反映出清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保定,是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1730年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直到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逊位才废止。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从中原一路纵橫晋冀豫,结束了陪伴父母短暂的八日踏春休闲漫遊,2000余公里的旅程,有子媳相伴,父母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也是晚辈的份内事,我们也很高兴,最后借一句话用于自勉自励:“一次生前孝,胜过身后万次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