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么才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品格能力?是超强的解题能力?是妙笔生花的写作能力?还是博闻强识的记忆力?这些能力固然让人十分羡慕,但若从宏观的、人的终生发展角度看,这些都算不上真正上佳的能力。那究竟要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呢?这是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首先要明白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曾思考了好久,不能得出满意的答案。然而就在为高一学生准备文理分科考试的作文资料时,我突然找到了满意的答案,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6月1日,我给高一年级编写了一套作文复习资料,尽管是针对高一文理分班考试,但是高考作文从来都是高中日常教学的风向标,所以我以高考作文的标椎来准备这些资料,共有五部分内容。</p><p class="ql-block">一、2021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总。共有19个热点素材,如熟鸡蛋返生?防止“反智”,需要涵养科学精神;励志博士: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海拔4600米,边防战士读妈妈的信泪流满面;“深感失望”!联合国称日本排污影响将持续超100年,环境保护;独腿博士研发假肢能踢球跳舞,科技的魅力;我国首艘有破冰功能大型航标船下水,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二、作文命题趋势分析</p><p class="ql-block">1.立德树人,聚焦时代</p><p class="ql-block">“立德树人”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和出发点。因此,2021年高考作文依然会在题目的立意设计上注重引导考生养成崇高美好的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激发强烈的家国情怀,把握时代脉搏,端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三观。</p><p class="ql-block">2.注重情境,任务驱动</p><p class="ql-block">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写作,任务指令也越来越具体详细。2021年高考作文应该会延续这一趋势,依然会设置特定的情境,考查某一种文体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有任务意识,有明确的话题、对象、身份等要求。</p><p class="ql-block">3.考查思维,多元分析</p><p class="ql-block">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2021年高考作文依然会在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方面有所考查,要求考生针对同一材料或者同一问题能够进行多元思考、多角度分析,从而体现出思维的批判性、思辨性、独创性。</p><p class="ql-block">三、作文命题方向预测</p><p class="ql-block">(1)学党史,献礼建党100周年</p><p class="ql-block">(2)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p><p class="ql-block">(3)抗疫精神和后疫情时代</p><p class="ql-block">(4)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p><p class="ql-block">(5)延安精神</p><p class="ql-block">(6)审美、体育、创新、自立自强等个人内在品质的话题等。</p><p class="ql-block">四、写作技巧,如何写好思辨性的作文</p><p class="ql-block">五、别样的范文</p><p class="ql-block"> 选了4篇在内容和文体上有代表性的范文——《负者歌于途,与红船同游》《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以美育人 , 时代所需》《作业神灯,岂能使精神明亮?》</p> <p class="ql-block">在讲解“如何写好思辨性文章”这一写作技巧时,我受到很大启发。“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别、辨析。“思辨”同辩证说理是孪生姊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避免走向极端。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说理论证要辩证,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合乎事理的评价。</p><p class="ql-block">如何在文章中运用好辩证思维,我从五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每一种方法都有理论讲解和示例短文。对立统一思辨,范文《激流勇进与顺其自然》;是非判断思辨,范文《把牛奶倒沟里?别把青年人带沟里》;一分为二思辨,范文《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 》;权衡比较思辨,范文《别了,我曾心爱的物理!》;多角度发散思辨,范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了之后,有些学生还是如坠五里雾中,我又举了毛泽东主席当年处理中苏关系的一个经典故事,加以佐证。</p><p class="ql-block">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苏联考虑动用核武对中国进行打击。中央高层开会,毛主席静静地听完大家的发言后,提出了这样的计策:内线防御,外线出击。不向苏联发射核弹,而是将中国的所有野战军主力集结于中苏边界,一旦苏联动用核武攻击中国大城市,我军将全部快速开进苏联境内,多批次全方位地进攻苏联。随后,地方独立武装、民兵组织等机动跟进,全民移民苏联,在地广人稀的苏联安家过日子,打游击。如果苏联动用核武,中国肯定遭遇大面积核污染 ,这样中国的生存环境也就破坏了,日子就没法子过了,大搬家是必须的,搬到哪里去最好呢?自然是苏联最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仗打起来是没有边界的。避免正面与苏军接触混战,全面破坏苏军的军事设施,后面的民兵组织也要源源不断地跟进,和苏联军队和居民迅速搅和在一起。既然你苏联要我们无生存之地,那么我就将中国搬到你们苏联,反正不战也是死,现在拼死冲进你的国土和你搅在一起,看你苏联敢不敢将核武用于自己国土和人民?我就不相信你苏联能阻挡住中国八亿人!我们即便死了一半人,还有好几亿呢!还可以继续繁衍生息,还是人口众多!可你苏联人就要变成彻底的少数民族了!</p><p class="ql-block">与会领导都为毛这一奇绝大胆的想法感到震惊与兴奋,又似乎一下子回到当年长征途中他指挥四渡赤水时的场景——奇谋妙计,惊鸿一瞥,神鬼莫测,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但是大家还是有疑问:“我们的原子弹怎么办?难道一颗也不用,那也太浪费了,太可惜了!”毛主席说:“一颗都不浪费,在进攻苏联的同时把它们通通打到包围我们的美军基地。”</p><p class="ql-block">屋子里一片惊呼声,“这怎么行,难道还要和美国开战?两线作战,兵家大忌啊!”</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弹了一下烟灰,看着大家惊讶的表情说:“这些美军基地大约有25万人,如不消灭,等我们消灭完苏军,他们会用核武再消灭我们,那美国就坐收渔利了。所以,苏军一旦对中国动用核武,我们就大规模高速度地冲进苏联国土和他搅在一起,同时对美军动用核武,即使美军用核武反击中国也无所谓,反正我们已大都已进入苏联,美国要打也只能打苏联才对我们有实际作用,那样苏联和美国也就被拖入核大战了。”</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随后对大家说:“当然,刚才的设想是最坏的打算,我们是爱好和平的,不希望战争,我们要为和平而斗争。”</p><p class="ql-block">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等获得消息后,大喊毛泽东疯了,竟然要用这种手段对付我们。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急忙找尼克松汇报,尼克松也惊呆了!美国高层也开会商讨,最后认为:如果中国人大规模进入苏联,不但苏军很难抵挡住中国全方位的军事攻击,整个欧洲也要受到冲击,最后祸及美国。因此,综合来看,其他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和常规的准则在核大战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从美国损失最小化的角度考虑:美国应尽快站在中国一边,帮助中国抑制苏联核武攻击的冲动,这才有利于中国冷静下来。</p><p class="ql-block">尼克松要基辛格召见苏联大使,表明美国政府的态度:坚决反对苏联核武打击中国,如果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美国将对苏联进行核报复。其实苏联在接到美国的警告之前就已经作出决定,不与中国开战,并准备与中国恢复友好谈判……</p> <p class="ql-block">讲到这时,我看到同学们或神情专注,或面露喜色,或啧啧称奇。我又联系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精彩的思辨分析。他从道义、军事、经济、人口、地域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后明确指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既不能速胜,更不会亡国,只能在持久战中消灭日本鬼子。</p><p class="ql-block">同样,面对新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有人担忧共产党人不懂经济,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但是毛泽东又展现出独有的思辨魅力,乐观地认为,一穷二白如同一张白纸,我们可以任意画出美丽的图案。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今天我们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假没有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工业基础,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经济腾飞!</p><p class="ql-block">我接着一连发问:“同学们,一个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没有学过军事和经济的毛泽东为什么如此英明伟大?为什么在高考作文中,要倡导使用辩证思维?思辨性仅仅是拿高分的一种技巧吗?”</p><p class="ql-block">在同学们热烈讨论之后,我因势利导。纵观今年8套高考语文试题的作文,有明确思辨性要求的就有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上海卷的“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浙江卷的“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新高考Ⅱ卷的“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从漫画中我们可以读出其“双关”语意之内涵,借“学写字”来喻“学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达到写字与做人的辩证统一。</p> <p class="ql-block">高考既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方法,更是国家意志力的体现。它引导我们的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一言以蔽之,思辨力不仅是有效的写作方法,更是青年学生终生受益的一种能力。它教会人们面对成绩,要看到差距,不沾沾自喜。面对挫折,要看到有利的因素,成功逆袭。因为毛主席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治国风采,就是思辨力成功运用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樊建军(网名:语海拾贝),汉中市龙岗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究员,陕西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龙岗古典文化社指导教师。荣获TC国际高中生社团比赛优秀社团指导奖,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指导奖,龙岗学校十年校庆征文比赛(教师组)一等奖,汉中市高考优秀学科(语文)教师奖。发表诗歌、散文和论文三十余篇(部)。二十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知名大学。业余爱好羽毛球、象棋、游泳、旅游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