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喜欢六月。</p><p> 六月的田野,正是北方麦子泛黄的季节。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和着摇摆的麦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黄绿相间,错落有致。天地之间,恍若一个巨大的棋盘,等待着来者布局构思,入棋落子。这其中玄机暗藏,这便是生活。</p> <p> 从高处俯瞰,万顷麦浪,遍地金黄。一阵微风,山随风动,麦香萦绕。金色的动感底板,让六月的大地熠熠生辉,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p><p> 远处红瓦蓝天,几只海鸥,朵朵浪花,一片静谧安然。</p> <p> “日薄花房绽,风和麦浪轻。”</p><p> 这是初夏的颜色。以一片诱人的金黄在时光里着色,用辛勤的劳动刻下人生追求幸福的全过程。</p> <p> 当今天变成了昨天,当昨天变成了记忆或是淡淡忘去,每到六月,当微风再次吹起麦浪,记忆中的丝丝缕缕又恍若昨天重现眼前。 </p><p> 随着饮食结构的多样化或许面食不再是今后生活的主宰,或许那段经历只是人生的一个不能脱离的过程。用家姐的话说,回忆过去,意味着自己老了。不管对或不对,顺其自然,不用纠结。</p> <p> 一段往事,在心中落下刻痕,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其实那时也是最单纯快乐的时光。虽然那时候我还小,不能参与麦收,却用自己未曾握笔的双手,开始了人生的耕耘。就在那收割完的麦地里,我们一穗一穗地捡拾收割后地里拉下的麦穗,扎成一束,做到珍惜粮食、颗粒归仓。</p><p> 从小灌输勤俭节约的思想,体验汗滴禾下土的那份艰辛,亲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或许正是童年间的人生历炼,让我懂得了人生的获取需要汗水和勤劳。也让我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p> <p> 麦收正好赶上梅雨季节,高温多湿。白天忙着收割,晚上还要忙着脱粒,脱完粒要立马送到场上散开凉干,以免高温捂霉了做成面食而没有筋道,这些都是在日常积累的经验,就这么细致地一点点从小处着手,才让我们当地的面食声名远播。</p><p> 六月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天气的原因还要抢收。万一收拾不急被雨淋了,霉了或者发芽了,这一季就算白忙活了。一个月的麦收时间,就是条壮汉也能累得脱层皮。 </p><p> 捆好的麦子有专门的马车不停地往回拉,不分昼夜,马都累得哼哧哼哧,更别说人了。正是这颗颗麦粒,给了他们无限的希望。他们挥汗如雨、他们累死累活、他们无怨无悔地耕耘于天地间。</p> <p> 直到后来农村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慢慢地开始有了联合收割机,从此麦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庄稼人也体验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与轻松。</p> <p> 麦收由南到北,由西向东。从河南,安徽及至省内的潍坊再到我们东海边,已经接近尾声了,而我们这是麦收的最后一站。大型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让原本繁重的体力劳动,变得轻松舒适。三五天的工夫,整个麦收就结束了,减轻了劳动强度和也缩短了作业时间。</p> <p> 曾经的麦场是农村夜晚最热闹的场所,大号的灯泡点亮夜色恍如白昼。大人忙着脱粒,我们这帮孩子就在麦场上捉迷藏。晚上干活不得劲,工具也不长眼。也是怕伤着孩子吧,大人们只能大声地喝斥着。小孩子可不吃那一套,依旧在麦秸中翻滚打打闹闹。大人干活也只能小心翼翼,生怕有了闪失、伤着孩子。越是盼着早点回家睡觉,只要机器不停,小孩是不会回家的,困了就睡在草垛中。直到麦收全部结束,学校要开课了,一切才重新归于沉寂。</p> <p> 就在这季忙碌中,人们收获着粒粒金黄,也收获着希望。虽然累,但追求幸福的路上收获多于付出。那时候的人比较单纯,更容易满足。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心叵测、江湖险恶。</p><p> 麦收忙完了以后,手巧的大人会在闲暇的时间,挑一些较长的麦秸做成各种形状的笼子,然后抓些蚂蚱,捉些蛐蛐,或者捕上几只蝉放在笼子里,就在这习习凉风的夜里,伴着夏天,伴着童年多了一份诱惑、一份期盼,而梦中也多了一份诗意的熏染。</p><p> 那段记忆开心、简单,不是用笔墨能表达出来的。而今,时光依旧,那份日子再也不见,只能从断断续续的记忆中,寻找着从前。即便不是那么清晰,细细咀嚼,依然能品尝出那份飘浮着淡淡麦香的曾经。</p> <p> 感觉不到自己变老。</p><p> 或许是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挑开这段记忆,沉缅于现实和过往之间。</p><p> 那是我的童年,我的欢笑,我的付出或者是我的收获。而我也由一个不谙世事的顽童,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清淡的麦香赋予了人间浓浓的烟火气息,不管在哪,也不管走到哪儿,都会记得这方土地、这季夏天。</p><p> 年年风吹六月,年年麦香绕坡。</p> <p>图片:网络 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