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锦绣江南垟,大大小小近千个村庄,窈窕淑女无数,但与皇妃有关的村庄,只有一个,那就是金乡镇夏八美村。在追溯夏八美村名来源时,苍南文史爱好者蔡听涛在一篇地名文章中写到:</p><p class="ql-block">夏八美位于仙坭船西边,古名瀛浦里、直汀里,瀛中堡。传说该村出美女,有“楼下出财主,夏八美出媛主”之说。近年来又有人将“八美”与明神宗万历末年郑贵妃为太子选八位美人入宫的历史联系起来,衍成夏国俊之妹夏美娥被选为八美之一入宫的故事,经查并无确据。按方音,“夏八美”音同“夏白米”,“美”音同“米”,显然从闽南话借来。如蔡里、东山蔡的“蔡”,音同“汊”,系从闽南话借来。因这一带许多居民是明清战乱后迁来的,如仙坭船西岸陈氏,浃底林氏,蔡里、东山蔡蔡氏。仙坭船西岸陈氏现在虽然讲蛮话,但家人之间称呼还是同闽南话。按闽南音“夏八美”应作“夏白美”或“夏百美”。据彭家堡《彭氏宗谱》(1844)载:“廿八世彭增礼(1717-1761),长女适夏白美。”可能因该村位于水乡,女子白暂美丽,闻名遐迩,故称“夏白美”。</p><p class="ql-block">该文认为,“夏八美”村名系闽南语“夏白美”谐音误读而致,而“夏白美”村名来源,是因为该村女子“白皙美丽”。但我遇到的夏八美村友人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夏八美女子虽然普遍“白皙美丽”,但江南垟其它地方的女子也“白皙美丽”,这不能成为“夏八美”村名的来源。再说苍南方言里称人漂亮从无使用“美”字,有称“生好”,也有称“道地”,还有称“水”的,就是没有使用“美”的,因女子白皙美丽而称村名为“夏白美”太过牵强。另外,蔡听涛文中以清道光年间(1844)的《彭氏宗谱》为证也是经不起批驳的,一则《彭氏宗谱》修谱人对夏八美村名的正确写法不一定清楚,民间宗谱在书写本村女子外嫁的村名时因谐音而写错也较常见。二是有金石资料佐证清乾隆年间该村的村名就是“夏八美”。</p><p class="ql-block">《苍南金石志》也佐证了清乾隆时就有“夏八美”村名,书中收录清乾隆二十六年八月刻立的《建桥碑》,该碑现立于龙港镇舥艚社区新桥村,碑中记载:“......幸有夏八美国学夏毓龙好施善心,喜舍白银一百两重建斯桥,通地士农工商,莫不悦舍乐助,因之挨处募化,捐成□事。”</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的“夏八美”应该只是一个小自然村,查阅清乾隆《平阳县志·舆地卷》,金舟乡地名中无“夏八美”。而查阅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卷》,在金舟乡二十一都名下记载有“......瀛浦里(俗作夏八美),以上新增......”夏八美在清乾隆前应该归属于某个行政村,乾隆至民国间,夏氏繁衍壮大,为一方望族,终于正式成村,官方村名是“瀛浦里”,民间叫法一直延续称“夏八美”。如今“瀛浦里”村名已彻底消失,“夏八美”成为正名。</p><p class="ql-block">本地蛮话、闽南话、金乡话这三种方言对夏八美村的叫法都是“夏白米”,为何出现这种叫法,估计是“夏、八、美”三字合在一起确实不协调,在不断的谐音变调中被叫成“夏白米”吧,但综合上述石碑、县志材料,该村正式村名就是“夏八美”。为追溯村名来源,我决定到村里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大约十年前,珊溪水库库区泰顺夏氏移民入居夏八美,但即便如此,这个曾经的江南垟望族村现也显得冷清,年轻人都已迁居城镇,留居村里的大多是一些老人。村主任夏诒新热情接待了我,介绍村情村史,带我观看了夏氏古宅、宗祠、河道、古桥,查阅了《夏氏宗谱》。翻开宗谱的总谱,我便惊诧于该宗谱记载的详细,连每户女儿出嫁何处何人都一清二楚。宗谱里有夏八美第一位取得功名出仕的夏青菁(1789--1833)写于清道光七年的谱序,内中写到:“幸道光五年于先古箧中得片缀,皆前人所录,自日升日午二公以至于今,纪序分明。”从此序中可看出夏氏宗谱记载保存完好,2008年续修的宗谱在总结以往的基础上,对夏八美村名的来源有详细说明,夏八美的村名确实跟一个绝色美女有关。</p><p class="ql-block">夏八美村夏氏始迁祖夏逐公(1495-1563)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自泰顺莒江迁来,生日升、日午二子,日升公有孙三人分别名省榕、仰榕、珍榕。珍榕公生二子一女,女名夏美娥,生于明万历年间,容貌出众,天姿国色。当时,夏美娥的堂兄仰榕公儿子夏国俊在南京礼部侍郎沈鹤麾下当差,经沈鹤推荐,再经几道程序,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荐选入宫,次年泰昌元年赐封慧妃,同批次一同入选的有八位美女,夏美娥是八美之一,于是,地方传开,俗称该夏氏居住点为“夏八美”,一直沿用至今。(文字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