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原海军航空学校首任校长赵汇川</b></h1> <h1> <b>在海军老航校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随手收录了有关回忆老航校的相关文章、照片、证章、证书、书画和纪念物品等。(下同,不再另述)</b><br></h1> <h1> <b>这里所说的老航校是指原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和第二航空学校,这两所航空学校原本就是一家,也曾叫海军航空学校。(下同)</b></h1> <h1> <b>1951年1月1日,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发出海制字第3号命令:海军第2航空学校并入第1航空学校,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原有的2航校和1航校都在青岛,重新组建的海军航空学校,位于原1航校的校址青岛沧口机场。 中央军委任命华东海军作战处长赵汇川为海军航校校长,1月4日,赵汇川到青岛履职。 新的航校虽然是在原有两个航校的基础上组建的,但原1、2航校成立仅2个多月就撤销合并了。赵汇川抵达学校,一切工作都是重新开始,从基础做起。</b></h1> <h1> <b>1952年1月19日,赵汇川奉命调离青岛,赴京筹建海军航空部的工作。 6月,赵汇川被任命为海军航空部参谋长。</b></h1> <h1> <b>艰苦创业二三事(作者 赵汇川)</b></h1> <h1> <b>海军航空学校初创时期的片段回忆<br> 人民海军创建之初,就很重视海军航空兵的建设。1950年夏,经中央军委批准,首先由创办海军航空学校开始,迈开了第一步。当年10月,我奉命从华东海军调至海军航空学校,担任校长职务。在此之前,政委桂绍彬、副校长胡鹏飞、杨力、副政委张华、政治部主任李书祯、副教育长简明等几位领导同志,早已先我到校,从事繁重的筹建工作已经近半年了。不久以后,王新坡同志奉命调来学校任教育长。至此,配齐了校领导班子八大员。<br> 学校的地址在山东青岛市沧口,是日本侵略军留下的一个小机场,国民党曾在此建立航空站,逃跑时又加以破坏。这里长期无人居住,因而野草丛生,庭院荒芜,房屋失修,瓦砾遍地。要想在这样的地方建立人民海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几乎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先期到校的同志们,在桂绍彬政委等领导同志的亲自率领下,早已开始了建校劳动。他们冒着酷暑,刈割杂草,清除瓦砾,整修房舍,筹措教学设备和各种物资。我到校后,也投入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行列,和大家一同干了起来。当时解放战争刚刚基本结束,抗美援朝的战火熊熊燃起,国家的经济建设还处于起步之初,各方面的困难是很多的。但是大家团结在校党委的周围,坚决贯彻海军党委的指示,不怕困难,不顾疲劳,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努力为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切。不久,一个整齐、清洁、朴素的崭新校园,就出现在大家面前。第二年春,我们又动员全校师生员工种花植树,进一步美化环境。那时,校园南墙根有一个不小的土岭,经过同志们一锹一镐地挖掘,后又借来一台推土机,很快把它铲平,就此修建了一个靶场和一个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为学员的军事训练和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地。<br> 建校之初,海军党委就向我们明确提出了“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的办校方针,我们大家一致坚决拥护这个方针。当时,我们这些领导干部都是从陆军调来的,打仗虽有一些经验,但对于办正规院校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尤其是要办航空学校,我们这些“没长翅膀的蚂蚱——土蹦子”,怎么搞呢?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头学起,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当然,首先要学习上级的有关指示、决定;同时,也要向兄弟军兵种院校老大哥们学习。1951年初,我就带领各业务部门的有关同志到哈尔滨空军一航校、长春空军二航校、大连海军学校去求学取经,确实打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好东西。特别是大连海校,有一整套正规化制度,从课堂秩序、内务卫生、军容风纪、食堂管理到一日生活制度,都搞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吸引着我们留连忘返,比原计划又多住了几天。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领导班子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员、战士做到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无形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形成了上下一致、令行禁止的好风气。回来后,我们就努力推广这些好经验,对学校各项工作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br> 当时我们航校的任务,是培训海军航空兵的空勤和地勤人员,空勤分水鱼雷轰炸机驾驶、领航、通信和射击等专业,地勤包括机械、军械、水鱼雷、特设、无线电等专业,这对于我们确实是十分新鲜而又生疏的课题。为了搞好教学,海军聘请了以校长顾问依米亚依诺夫为首的76名苏联专家,向我们传授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知识。那时的中苏关系比较友好,专家们热心地教,我们则虚心地学,不久就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为搞好教学打下了基础。<br> 要办好学校,培养教师队伍是十分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遵照“吸收大量革命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人员”的方针,从北大、清华等大专院校招聘了王尚真、王寒、常振铮、尚济等20多位毕业生,担任理科教员。这些同志革命热情高,接受新鲜事物快,在教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br> 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航校于1950年11月1日正式开学(飞行原理在10月5日就已提前开课)。第一批学员全部来自战斗部队,大部分出身于工农,文化基础很低,因此学习非常吃力。但他们都有一颗赤胆忠心,为了早日学成,报效祖国,如饥似渴地顽强地学习,刻苦锻炼。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冯孝义同志,经过努力拼搏,第一个在初级教练机上放飞,为同学们做出了好榜样,更促进了大家的学习热情。</b></h1><h1><b> 1951年8月30日,朱德总司令在肖劲光司令员的陪同下来校视察,看到我们的教练机飞上了祖国的蓝天,表演各种飞行动作,心情十分喜悦。他勉励大家“努力学习,提高技术”,给了全校同志以巨大的鼓舞。<br> 第一期学员毕业后,除部分留校工作外,其余大部分成为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航空兵部队(海航第一师第一团)的骨干。后来,他们又经过多年实际锻炼,大都走上了军、师级领导岗位,姚雪森、黄得诚二同志担任了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的职务。<br> 光阴荏苒,海军航空学校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为海军航空兵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回忆建校之初,人员来自四面八方,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真是白手起家,创业维艰。但是我们党委班子团结一致,亲密无间,率领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办好航校——而努力奋斗,终于完成了海军党委赋予我们的任务,在海军航空兵的建设事业中,迈好了第一步。这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经验。<br> 欣逢校庆40周年,我祝愿同志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海军航空兵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1990年9月18日</b></h1><h1><br></h1> <h1> <b>赵汇川(1913年-1996年5月27日)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察绥抗日同盟军。<br><br> 抗日战争时,任宿县抗日游击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六支队十一团团长,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b></h1><h1><b> 解放战争时,任华中军区第七军分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参谋长,淮北挺进支队副司令员,江淮军区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司令部参谋处长,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b></h1><h1><b> 1949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校长,海军航空部参谋长。</b></h1><h1><b> 1953年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回国后任海军航空兵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br></b><b><br></b><b> </b></h1><br> <h1> <b>赵汇川将军事迹陈列馆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孙疃镇刘圩村</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