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毛岸英回湖南为外婆祝寿,姨外婆托他向主席索要一笔欠款

和谐

文章来源:悠然读史<br>美篇制作合成:和谐<br>音乐:【故人】叶里 <h1>在1950年时,毛岸英代替在苏联访问的父亲毛主席,前往湖南老家给自己的外婆向振熙过八十大寿。在寿宴结束后,毛岸英又听闻自己的姨外婆生病了,于是赶忙前往看望。然而就在这次看望时,发生一件毛岸英想象不到的事情。<br><br></h1><h1>他的姨外婆向振恺,向他提及了一笔欠款:“毛姑爷如今在北京成为了大人物了,很有出息嘛,如果能将当年的那笔钱还回来,那就很好了。”此时此刻,毛岸英才知道原来父亲当年还欠了姨外婆一笔钱,那这笔钱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要说起这个故事,就要从杨、向两家的关系讲起。</h1> <h1>毛主席的岳父杨昌济所在的杨家,世代与当时的向家联姻,而杨昌济小时候父母早亡,这让他早早就住进了向家,最后与向家的二女儿向振熙结了婚。杨昌济就是在杨、向两家的共同扶持下去日本留了学,学成归国后成为了长沙师范的一名老师。<br><br></h1><h1>这个时期他就发现了毛泽东这名学生十分的优秀,认为以后的革命斗争不能缺乏这样的人才。然后就在毛泽东身上灌注心血,由此毛泽东也能够时常去杨昌济家里,一来二去毛泽东就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擦出了爱情的火花。<br><br></h1><h1>在之后的革命斗争中,杨、向两家其中站出来很多革命烈士包括向均、杨开明以及杨开慧等等,可谓是为了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杨开慧牺牲后,三个孩子还原本是由向家人轮流抚养,但是那些军阀连孩子都不放过,三个孩子也被迫迁出了湖南。</h1> <h1>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杨、向两家人在革命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在1949年长沙解放后,毛主席就向杨开慧的兄长杨开智写了一封信,在得知向振熙老人还活着还身体康健时,毛主席也倍觉欣慰。并且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思念。<br></h1><h1><br></h1><h1>在1950年时,毛泽东就让儿子代替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为了参加向振熙老人的八十大寿。其实这次毛岸英回老家,不仅是要为了给外婆过八十大寿,还要解决一个“杨家成分”的问题。<br><br></h1><h1>当时地方政府的很多人都因为杨家与毛主席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都十分忌惮。在毛岸英的支持下,最终按照当时的《土改法》进行了划分,将杨家定位了“地主成分”,但是因为杨家人对于革命的突出贡献,又将他们列为了烈士家属。</h1> <h1>宴会上,毛岸英十分恭敬地伺候着老人,但是随着宴会的进行,毛岸英突然发现宴会少了一个人,于是问道:“怎么没见我姨外婆?”毛岸英的姨外婆,就是向振熙的大姐向振恺。老人原本有一儿一女,但是儿子早夭,女婿也因为大风翻船而丢了性命,只剩下女儿钟谨怀赡养老人。由于钟瑾怀和杨开慧的年龄相近,所以两人的的关系就十分密切。<br></h1><h1><br></h1><h1>此时的老人年老多病,卧病在床,难以参加宴会,最后毛岸英赶去了姨外婆家里。向振恺看到已经长大成人的毛岸英还是非常高兴的,即使在病中也强撑起精神多说了很多话,就在交谈时,她提到了一件事:“毛姑爷如今在北京成为了大人物了,很有出息嘛,如果能将当年的那笔钱还回来,那就很好了。”<br><br></h1><h1>这其实涉及到了当年一个故事,那是在1920年,那时候的军阀张敬尧被赶出来湖南,对于宣传民主自治的风气有所放松,而刚从上海返回长沙的毛泽东就想趁此机会组织一个“文化书社”,用来宣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br><br></h1><h1>这个“文化书社”对于当时的毛主席等人来说十分重要,甚至毛主席亲自动笔发表了《发起文化书社》,立志要在湖南宣传新文化。然而书社还没成立就遇到了一个困难,那就是缺钱。在这个关头,他们只能四处“融资”,而当向振恺知道毛主席的困难后,毫不犹豫地拿出100银元,让他们能够开办书社。<br><br></h1><h1>但这些年,随着向振恺年龄的上涨,身体也越来越不行,眼看生病没钱了,她又不想麻烦子女,在看见毛岸英之后,老人就想起了这件事。当场毛岸英就提出回去就向父亲提及此事。就在这个时候,向振恺的女儿钟谨怀从屋里拿出了一个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包裹,里面赫然放着一张照片。</h1>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合照 <h1>这张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的合照是当时杨开慧放在向振恺和钟谨怀这里的,之后她们一直保存到现在。这张照片能在战争年代中一直保存到现在,它对于毛岸英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回到北京后,毛岸英也向父亲提起了欠钱这件事,原来是忙碌的父亲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最后毛主席说,让老太太与杨老太太住在一起,他要一起供养。<br><br></h1><h1>在这之后,两位老太太一起搬进了长沙城希圣园,毛主席每个月都会向她们邮寄100元的生活费,即使公务再繁忙,每个月都会写信去问候。直到60年代向振恺老人去世,毛主席也邮寄了300元和一封慰问信。</h1> <h1>1962年向振熙老人逝世,在北京的毛主席悲痛万分。向、杨两家人为了革命事业,不求回报,甚至很多的家人前仆后继,甚至被军阀、反动派们迫害致死,但是她们都毫无怨言。对于这些烈士和烈士家属,伟大的毛主席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也会永远铭记这些革命先烈身上的崇高精神。</h1> 美篇编辑:徐传胤、网名:和谐。北京京东工作站公益记者;黑龙江省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文散见百度等网络平台。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谢谢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