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札记

人比黄花瘦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前几日有学生上传了《采薇》中的片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十来岁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这几句诗的意思,她也不必懂。一直认为古诗词是不能直译的,意在言外。语言的鉴赏力也并非一蹴而就,凡人都达不到涉猎广博,学富五车,但倘若经过风雨,历些世面,再回头念,或可便懂得些。古诗之美更多的底蕴是诗句背后隐藏着的万千情愫---纵然人心之弦孱弱细腻如蛛丝一般,却总被汉语之美触动着,情感星光一样地流泻。</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我尚算年轻,看到的都是清风霁月,草长莺飞,直至仓皇地闯进了中年的旷野,有了生命的体验后才发现有数量颇多的锦绣名篇皆是中年之作,那里广袤无垠,深情饱满,蕴藏着人的心性、温度以及气质,更有无数真挚深切的情感,滋味无尽。</p><p class="ql-block">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说的是生命的孤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谁会懂得谁的哀伤?每个生命都是一条“行道迟迟”之途,各自珍重,彼此珍惜。那些低首戚戚然的片刻忧伤、那些抬头盎盎然的良久静好、那些低头切菜、抬头收衣的平淡日子、那些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的轻愁浅殇……生活的百般况味莫过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较之往年五月的花事热烈,绿意稠浓,春风十里,荠麦青青,一派蓬蓬勃勃的模样,今年的五月则因春寒的迟迟不肯谢幕而稍显萧索。在鲜有的晴日里,陪同老爹去了陈炉。小镇和前几年来时并无异样,只是家家户户门前多了一盆盆的鸢尾,正值花季,紫蝴蝶一般的风中摇曳,甚是悦目。镇子不大,景观也少,途中听老爹讲了军台岭战役,原来这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半日时间,因了老爹的同行,一些烦恼也就任他去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何苦与那些龌龊的人事对峙,利用也好,忘恩也罢,都是过往。三万天我走过了一半,不惑之年也已过十年,那些困惑已然消遁,余生皆是舒豁之时了。这世间有失就有得,不是每个人随时喊爹娘都有回应,我何其有幸!</p><p class="ql-block"> 周日高温炎炎,课前点名一个孩子都不少,面孔清澈,目光融融。课后发了雪糕,欢呼雀跃连说谢谢,很是欣慰。懂得感恩的孩子未来必然可期,感动幸福亦油然滋生,与你们同行一程,生命的注脚皆是温暖明亮。我何其有幸!</p><p class="ql-block"> 家里有一盆绿植,酷似韭菜,<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叶子稍宽长,问度娘后知道它叫韭兰。这些天适逢花期,开出了粉嫩的花朵,</span><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花瓣略弯垂,丛生的花团</span><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好看的紧,忍不住定格了它的美丽。朱敦儒的那句词也应景地跳了出来:</span>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我何其有幸!</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儿童节天清气爽,发了红包给工作已三年的孩子,秒收后回了一个吃指头的小可爱表情。大概在母亲心里年龄并不是衡量孩子长大的标准吧,只要我们在,他们就永远是孩子。原本拟定的探亲假也因为疫情推迟,孩子倒不急躁,嘱咐我一定要去打疫苗,出门戴口罩,加强锻炼,又寄了运动衣裤、跑鞋。奈何他娘终是身沉体惰,扭腰盘也只在和孩子视频时做做样子。原谅你娘天生懒笨,辜负了那一堆的健身器械。其实静养也可以,比如那什么……嗯,懒人总是有谬论,总会强词夺理呢。</p><p class="ql-block"> 暑气渐浓,又到了高考之日,心也跟着莫名紧张,七年前的记忆如惊鸿照影不请自来。犹记得成绩放榜后看到孩子成绩尚可,暗自欣慰时他告诉我,理综卷第一道题不会做,大脑瞬间空白,头上脸上渗出汗水,交卷后出考场下楼梯都是飘的,还摔了一跤……隔了二十多天,他说得轻描淡写,我听得潸然泪下,我无法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承受排解那种紧张无措甚至惶恐兜头而下的重压……直至现在,每遇高考依然会想起,依然会泪盈于睫。心疼孩子们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求学不易,期盼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甘之如饴的付出后终有归于欢喜的所得。</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老家在东塬,是孙思邈的故里。村中有一小院,为药王幼读遗址。这里有一棵古槐,树龄有一千多岁,披风沥雨,屹立不倒,成了光阴的活化石。一千多年日月汤汤而过,这棵沐浴过大唐星月的古槐,此刻依然与我们同在一片苍穹下,自有一份笃定的寂气与幽深。</p><p class="ql-block">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夏日渐深,田垄上有声音嗡嗡绕绕,仔细啼听,那是麦浪翻滚之声,南风从无涯无际的天边吹来,与沃野千里的麦阵眉语目成,相呼相应,暌违许久的遥远的童年便也挟着岁月的长风飘荡而来,悠长,淡远。那些田连阡陌,那些月色山风,那些摘来就吃的果蔬,于精神的家园里常驻生根,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我的味蕾也从未远离过家乡。去菜市场,总要走遍角角落落,为的是能搜寻到一些野菜,或者自家地里露天种的那些菜,没有打药催熟,自然生长,样子不周正,甚至丑陋,黄瓜长成弧形,粗细不匀,一头大一头小,茄子只有拳头大,长得瓷实,布满疤痕,辣子长短不一,蜷成一个卷,还有那些看一眼就目生绿意的时令菜,荠菜、苜蓿、扫帚叶、油菜叶,榆钱叶、槐花……遍寻未果时就很失落,怅然若失。</p><p class="ql-block"> 西街有家小吃店,经营特色小吃,包谷面饸饹、荞麦面铲铲、搅团、南瓜饼、洋芋叉叉、各色菜馍……兴匆匆赶去吃,却不似小时母亲做的那般浓香可口,总觉味道差点,余味寡寡。说与老爹听时,母亲笑道那时不舍的让你吃那东西,现在倒成了念想了。闻之竟有些自责,父母倾其所有給我们最好的用度,我不经意却让他们想起了那些长路崎岖蹇驴嘶的从前。这些曾在艰难困顿时滋养抚慰了大多凡人肠胃的食物,如今在有意无意中日渐式微,亦或渐渐被遗忘。</p><p class="ql-block"> 行年渐远,我的见识、格局、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往后不可能再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老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那些身在其中的年少时光,至今没齿难忘,在一次次的回望、一回回的感念里永远生动,未曾老去。</p><p class="ql-block">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那是流落夔州的杜甫想念长安了,我们的心里也一定有自己的“长安”,愿这“长安”久存于心头,相见于眉间。</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榴花明艳,艾草幽香,端午节恰在夏天的正中,温度适宜,一切都在无拘无束地生长,热烈奔放。那个古色古香的传说也从未失约,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流转在楮墨间,鲜活在书页里----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nbs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span>惜今亦怀古,买了一小把艾叶,置于窗台,一股淡淡的清香充盈着小院。小冰糕也收到了,绿豆、红豆、紫薯、板栗四种味道,红黄紫绿四个颜色,甚是可爱,想到孩子们的高兴神情,嘴角便上扬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后经年,目光亦会注视着渐行渐远的你们,期冀着那些从云中寄来的锦字华书告诉我你们安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三十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从外地回来,容颜渐老,鬓生霜雪,四目相视的一刹那却似有电击,沉湮许久的记忆隔着山一程水一程奔袭而来---操场上的迎风晨跑,教室里的秉烛夜读,歌咏比赛的紧张排练,运动会上的呐喊加油……一幕幕过往清晰如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依然熟悉、亲切,未曾有一点隔阂。同窗一程,安念一生,期待下一次的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 不日前有家长打电话,咨询孩子补课的事。对于这位家长其实不是那么熟络,偶遇于一个餐厅。当时她与孩子在邻桌用餐,听到我们的谈话,便过来聊了一会,相谈甚欢,要了联系方式后离去……看来,我的不擅夸大推销也不尽是弊处,有一说一也能遇到有缘之人,就那么一眼便确认了眼神,也算人生的小确幸了。至念道臻,思诚明善,巧伪不如拙诚,古人诚不欺我。故交依旧如初,新友却似故交,你看,这烟火人间的寻常小美好,又一次被遇着了。那么,祝福我,不,祝福我们,祝福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每个日子里都能邂逅小欢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