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市、区教育管理部门对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课外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的工作,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6月10日,青铜峡市第三小学小学综合学科组就落实“五项管理”开展了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综合组老师们依托各自学科特点,结合学校综合学科特性,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就教研主题和作业设置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学习与讨论,各位教师深刻认识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增强学生体质等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法度,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学校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活动开始,张建设主任组织全体综合学科的教师学习了就“手机、睡眠、读物、作业和体质”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政教主任王汝涓着重解读了我校2021年在“落实五育并举,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要点,强调了落实“五项管理”的重要性,为各位教师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王主任要求教师要提高认识,遵守相关规定,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好务。 在新时期,体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意识、打造优秀的心理素质。所以在现阶段小学教育过程中,体育学科在落实”五项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组教师一致表示,必须要充分重视小学体育教育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今后将大力度推进“体育大课间”“体教融合”“体育兴趣社团”等活动,以保证学生校内能参加足够的体育锻炼。<br> 体育组教师提出,学生仅凭在校体育课,整体健康水平是很难得到提高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家校合作,鼓励家长适当利用学生校外时间带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既可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体育组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三到六年级主要以力量,柔韧,耐力训练为主。<br><br> 三——四年级项目安排 五——六年级项目安排<div><font color="#ed2308">备注:</font>一二年级,因学生年龄较小,主要以锻炼以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肺活量为主,可以和父母做一些亲子游戏,例如:两人三足,搬运轻物,追逐跑,小手拉大手(柔韧性练习),两人一起跳绳,核心训练手拉手做深蹲等。也可根据学生喜欢项目进行锻炼,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div> 音乐组认为要切实落实“五项管理”制度,课堂上做好学科融合和德育教育,党史教育的渗透,保证课堂质量。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传统节日和校园活动展开一系列练习与实践,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才艺展示,合唱节比赛和社团活动等。全面培养学生人人拥有简单的技能和乐理知识,学会欣赏音乐作品表现,创造美好。这些活动的开展和比赛展演,离不开音乐组各位老师的辛苦和努力,再接再厉。 美术组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美术作业、书法作业、摄影和传统节日等综合艺术性活动相结合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除了课堂作业外,可以通过以下形式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如手工制作、手抄报、黑板报、作业展等,学生大胆构思,不拘一格。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当然这些也必须建立在不能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一学期两到三次即可。为保证艺术活动正常、有实效地开展,应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去,让孩子们可以在艺术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校园充满独特的艺术气息。<br><br> 信息组在落实“五项管理”工作中一直秉持着让学生“当堂作业当堂完成,作业具备创新性”的原则。且信息组多为即时性作业,教师也会根据当堂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的反馈与指导。并鼓励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自主探究。<br><br> 科学组经过探讨提出,应该结合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设计作业,以兴趣为始以有所得为终设计作业。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发现自己身边事物的一些小秘密,从它们的细微中学会探究科学,运用科学,明白科学道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学会知识和做人。一学期可以设置三至四次的观察类活动或小实验。具体形式为:<div>一、家庭实验类</div><div>1、设计要简单易行,器材要随手可得。</div><div>如:筷子的神力、瓶子赛跑、带电的报纸等。</div><div>2、设计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iv><div>二、种植、饲养类的实践性</div><div> 种植和饲养活动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科学课应该提供机会,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和饲养,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乐趣方面的发展。也可以结合我校的种植长廊、种子角进行种植观察,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绘制观察日记。在科学课中有许多内容是这类活动如:通过种植凤仙花、养蚕来了解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等。</div><div><br></div> 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编辑:孙芳<div>交稿:张建设</div><div>审核:王汝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