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沦落处,群星闪耀时

油田六中弘毅社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纪录片电影《九零后》</b></p> <p class="ql-block">  百年风雨兼程,世纪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树立自强不息、刚毅坚卓的精神品质,6月11晚8时,油田六中初二(8)班弘毅社团的40余名成员在晁老师的带领下,包场观看纪录片电影《九零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九零后”,指的倒不是出生于1990年代之后的年轻人,而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90岁的老人。与此同时,这里的“九零后”也诚如电影英文名“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所言,有“恰同学少年”之意,即纪录片着重记录了这群年过九旬的老人的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  这群“九零后”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一星功勋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让子弹飞》原著者、作家马识途等等。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西南联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42, 228, 215);">  翻开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第一篇是杨振宁先生写的《邓稼先》,第二篇是臧克家先生写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两篇文章主人公均与西南联大有关。</span></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国内诸多大学相继被日寇占领或轰炸。</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这三所学校,为了寻得一块安静的书桌,纷纷南迁。辗转多地,经过三个省会、二十七个县城、上千个村庄。最终向西南转移,前往昆明,并在这里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  三校「师资共享」,陈寅恪、闻一多、沈从文、吴大猷、傅斯年、华罗庚、朱自清、钱穆、冯友兰、吴有训、赵忠尧、周培源……成了他们的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1937年8月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8年零11个月,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其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其中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2位两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九零后》是联大学子个人生命史与西南联大校史的一次交汇。</p><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为什么能?我们可以从当时西南联大校歌里的这一句“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找到答案。成为“人杰”,是联大学子的共同志向。</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回忆道,“稼先赞赏一个人,或一个行为的用语是pure。谁的思想纯洁,境界高尚,他就说这个人真pure。他的这个标准,既评价别人,也要求自己。以致同学们干脆就叫他pure。”一个“pure”的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刚毅坚卓的人。这种“pure”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无关,它是一种精神状态,可以贯穿一个人的生命始终。</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看到,这群“九零后”年过九旬依然在发光发热。翻译家杨苡至今仍然坚持着“make the most of every day”;潘际銮笑着说,他每天干的活可不比年轻人少;郑哲敏每天还上半天班,帮后辈们攻克技术难题;许渊冲仍笔耕不辍坚持着他的翻译事业,“坚持将近一百年也是不容易的”……他们的“pure”,是“西南联大为什么能”最有力的说明。</p><p class="ql-block"> 《九零后》的记录富有意义。它不仅为我们还原了有关西南联大的一段“口述历史”;它的记录本身,也是“抢救式”的,是与时间的赛跑。纪录片中出镜的联大学子,平均年龄已经96岁,关于他们的每一次记录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像《九零后》与《西南联大》制作时间仅间隔两年,《西南联大》里十多位老人里能够联系上再次采访的只有两位,有的老人与世长辞,有的老人因为身体状况不佳不允许拍摄;而《九零后》制作期间,就有三位老人猝然长逝。纪录片的影像由此具备历史“活化石”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我心头充满戈壁的沉默,</p><p class="ql-block">脸上有黄河波涛的颜色。</p><p class="ql-block">泰山的石霤滴成我的忍耐,</p><p class="ql-block">峥嵘的剑阁撑出我的胸怀。</p><p class="ql-block">———闻一多(节选《我是中国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们用热血,青春,在不平凡的岁月中,保家为国,在艰辛的求学之路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岁月芳华,都已步入耄耋之年,追求科学,真理,民主之路上,为国奉献和爱国的精神永存,时刻激励着新一代青少年。</p> <p class="ql-block">  影片中大师们崇高的爱国品格、勤奋的学术精神和认真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令同学们大为感动,每一位大师讲述的一些细节都让同学们似乎可以真实地触摸到那段岁月,看到他们的一张张面孔时,就会觉得他们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每个人都是一本厚书。</p><p class="ql-block"> 听他们诉说那过去的故事,这样的机会对同学们来说弥足珍贵。他们的故事不仅仅值得同学们去致敬、去学习、去缅怀,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新生活的力量、精神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感受百岁老者笔</span>耕不辍的赤子之心,思索今日之青年为什么而读书,不负韶华,惜取少年时;</p><p class="ql-block"> 领略一代大师的学者风骨和家国情怀,沐浴一场润物无声的精神洗礼;</p><p class="ql-block"> 感受当年的联大学子、如今的“九零后”们的励志青春,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共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注明:本篇部分内容摘自于《澎湃新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