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锔锅锔碗锔大缸”的,俗称“小炉匠”,是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锔合在一起,这门手艺已有上千年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锔(ju阴平),用铜铁等制成的两头有钩可以连合器物裂缝的东西,称“锔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过去百姓人家过穷日子,都很节俭,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补锅匠往往兼锔碗),修起来继续使用。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修碗的方法是打钯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手艺人将打破的碗片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计算一下该打几个钯锔,做好记号,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枣核形钯锔(如钉书针大小)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一只碗就修好了。打过钯锔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当然其他瓷器如瓷坛、瓷杯等也可以同样修复。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因此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的说法。</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锔活”也分粗细,“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锔活秀’源自清朝的八旗子弟。八旗子弟“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泥壶失手碰裂,便找锔匠修补,锔匠师傅可以利用裂纹的走向因势利导,用金、银、铜、铁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束桃花,稍经打磨,甚至可以身价倍增。</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到了民国年间,‘锔活秀’简直登峰造极,很多玩家有意在新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注水浸泡,利用黄豆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钉锔成画纹,甚至连壶口、壶嘴、壶柄都趁机加以纹式包嵌,已经上升为一种锔嵌的手工艺术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锔盆子,锔碗,锔大缸啊!”这曾经熟悉现在陌生的吆喝声,仿佛从古老胡同和乡村里传来,把人带回到过去的手工艺历史时代,把破裂的瓷器摆正,对上碎片,细绳绑定,上弓打眼,截铜造锔,扬锤敲锔……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一个破裂的花瓶、一只摔烂的瓷碗、一把漏水的茶壶、一枚断开的镯子在锔匠手上很快就修补完整了。那若隐若现锔子上,闪耀的是锔匠的智慧和辛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们拿来要锔的碗或者盘碟,往往不是一般的粗瓷大碗,而是质地比较好,也比较好看好用的那种碗碟。小炉匠往往会仔细端详一番,看看这碗有没有修复价值,有没有修复的可能,如果是一只已经碎得没办法锔到一起的碗,小炉匠也不会贸然就给修理的。毕竟是修理旧物,活再难,手艺再好,收费最多也不能超过买个新碗的一半,否则就没人修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如果双方谈妥了价格,小炉匠就会用一条带钩的细绳,仔细将裂了纹甚至破成两半的碗捆扎起来,然后放在自己两腿之间,开始用金刚钻在裂纹两边钻眼。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那时候的钻眼工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们拿来要锔的碗或者盘碟,往往不是一般的粗瓷大碗,那时候没有电动手钻,他们用的是一个木制钻杆,前端是钻头,后端是磨得圆润光滑的手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炉匠用一只手握住钻柄,另一只手用一根扁平的弓形竹板,竹板两头拴一根皮绳,皮绳缠在钻杆上,来回拉动竹板,就带动钻杆飞快地来回旋转,金刚钻的钻头就在坚硬的瓷碗上钻出细细的小孔了。没有卡具,没有动力,一切都靠双手的感觉,因此这绝对是一个精细娴熟的手艺活,没有足够的功夫是根本做不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手工艺人用竹片儿做成的弓子钻,一上一下地用横木杠推动拧成麻花绳子,在绳子的带动下,钻头便飞速地转动起来。“一物降一物”,坚硬的瓷碗、铁锅在钻头下碎末横飞,不一会儿,米粒大的小孔便钻了出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手工艺人又拿出自己制作好的扁平形铁钉,穿在裂纹左右两侧的小孔里,用铁锤叮叮当当地小心凿平铁钉,最后在钉头部分抹上一点白色膏状的东西,一番折腾后,破碗裂锅就修好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盛上水是滴水不漏,和新的一样。这手艺确实有很高的技巧,在旁边看热闹也是一种乐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所谓“锔碗”只是个泛指,实际上包括了锔各种瓷器,如磁坛、瓷瓶等,但碗是很有代表性的,连碗都能锔起来,大些的磁坛、瓷罐、瓷瓶自然就不在话下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碗、碟的形体较小,且一般都比较精致,因此所用的锔钉也都比较讲究,除了比较细小精致外,还分不同的金属质地,一般都是用铜质的锔钉,色泽好看,还不易生锈和腐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碗高级些的,人家讲究一些的还有银锔钉,甚至还听说有金锔钉,就看所锔的是什么样的瓷器了。那个时代没有现在如502那种特殊、无痕的胶水,修复瓷器就只能靠锔。</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锔好的碗碟,可以滴水不漏,还能使用好久,至于美观与否,那个时代好像并不太在意,而且据说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家有悠久的传统历史,还以拥有锔过了的器物为荣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尤其是听说有的人甚至会将没有多久历史的南泥壶故意敲出裂纹,再用黄铜锔钉锔好,以冒充年代悠久的南泥壶,显示其家境殷实讲究,有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但现在这种情况都已经基本绝迹了,人们用坏了的日常器物基本就扔掉了,除非具有特别的意义,一般都不会再去费劲修复,即使修复,社会上也没有那种锔锅锔碗锔大缸的手艺了。现在,除非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记忆中才会有我这样依稀的印象,以后,这种曾经广泛影响人们生活的手艺就将永远地消失了,那种特殊的吆喝声也不会再在耳边响起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种变化当然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但一想起来那种特殊的精湛绝技,那小炉匠走街串巷、饶有趣味的操作情景,总还是不免有点怀念,这样的手艺彻底消失了,总还是觉得有些可惜,不过,现在也只能在悠远的回忆中品味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