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山寻古迹

灵山溪语

<p class="ql-block">老太山寻古迹 杨树荣</p> <p class="ql-block">  在鸡足山的南面有一座老太山。老太山上曾经有古庙、石灰窑,虽然现在已没有了,但是根据村里老人们的讲述和童年的记忆,我还是很想去看个究竟。</p><p class="ql-block"> 来到鸡足山下的盒子孔,也就到了老太山麓。老太山的古庙在何处?其实就在山麓。曾经的古庙有两座,一座为上老太庙,一座为下老太庙。下老太庙就在盒子孔出水处的上面。从香客信众敬香化纸的痕迹看,下老太庙坐南向北,依靠着巍巍老太山,西着连木香坪、母猪山山脉,北对着神奇的鸡足山,东迎着朝山古道和盒子孔大桥。从三岔河方向下来沙址河的水恰好与盒子孔的水交汇在一起,形成了终年淙淙流淌的小河,流经沙址坝,流经鸡叫山,流向宾川坝子,最后流入滚滚向东的金沙江。下老太庙的地理方位就是这么美丽的地方,让人看了惬意舒适。</p><p class="ql-block"> 沙址村的老人们讲,过去的下老太庙有正房三间,院子也不大,庙里塑有圣母像。圣母是仁慈善良的象征。老太庙也称圣母庙。干旱之年,远远近近的村子到老太庙求雨。当地人只要生了孩子都要到老太庙敬奉圣母,祈求母子平安,母亲有奶水,孩子健健康康成长。除了本地人虔诚供奉外,远方朝山香客也纷纷敬香供奉,特别是每年香会期间,老太庙香烟缭绕、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景象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上老太庙的位置与下老太庙相隔不到百米,坐向一致,基本上在同一条主线上,中间隔着一条大路。沿着大路南面的山坡,拉扯着杂草树木而上,就到了上老太庙的遗址。从长满树木的庙址看,地方也不大,也就只有三间民房的位置。扒开陈腐的树叶,依然看得见痕迹斑斑的砌石。驻足古庙遗址,聆听着沙址河盒子孔的轻唱,仰望着高高的鸡足山峰,平望着大花园似的沙址坝,让人感叹鸡足山的神秘,沙址坝的美丽。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太庙被毁的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拆下来的木材移到当时生产队的碾房,建起了马圈,在悠悠岁月中度过了许多年,后来随着水碾房水磨房的冷落和停用,一直到21世纪初,马圈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什么会有两座老太庙呢?我母亲在世时讲过,上老太庙供奉的是奶母娘娘像,据说她就是下老太的母亲,所以上老太庙的圣母像要显得老貌些,下老太庙的圣母像要显得年轻些。人们说,传说中龙王的大女儿龙玉珍就供奉在下老太庙,而龙玉珍的母亲,也就是龙王的夫人供奉在上老太庙。其实,建有老太庙的时间已久。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二日第二次到沙址时,他在游记中记下了盒子孔上面有庙。徐霞客去探寻盒子孔时,河里涨水,浊流滚滚。遇着一老年妇女,指点他盒子孔在西南面山崖下,岩石横卧,长二三丈,水由石下向北溢出。洞穴横长亦如岩石,但高不到三尺。从洞穴中溢出的水非常清,而河中自桥西流来的水,则浑浊如泥浆。盒子孔上有座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石灰窑的遗址位于上老太庙的左上方。沿着茂密树林下的小路往上爬,不多一会儿就来到了石灰窑的遗址旁边。记忆中这石灰窑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就没有用了,时隔40多年,如今的石灰窑已经面目全非了。记忆中高大的窑子,眼前只见一堆矮矮的塌落得七零八落的山土。土堆上布满了陈旧的树叶,生长着一些低矮的杂木和毛竹,仿佛遮盖着石灰窑不愿见人的脸。石灰窑遗址周围的树长得好高好高。树上的鸟儿叫个不停,仿佛要告诉人们什么似的。于是让我想起了石灰窑的过去。老太山石灰窑起于什么时候,村里的老人们也说不清楚。他们说反正与建设鸡足山有关,鸡足山什么时候用石灰建寺庙,老太山的石灰窑就是那个时候建起来的。鸡足山过去交通不便,上山只能徒步,建筑材料都要靠人背马驮,石灰到宾川坝子买成本太高,老太山的石头属于石灰石,是烧制石灰的上好材料,所以就有了老太山的石灰窑。遥想着先辈们建窑子,取灰石,砍树叶,烧石灰,运石灰的情景,回忆着小时候看到的生产队人背马驮集体劳动的场面,耳畔仿佛传来了一阵阵马铃声和充满浓浓乡愁的山歌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太山寻古迹。虽然老太庙和石灰窑已经荡然无存了,但是老太山却保护得好好的,盒子孔的水保护得好好的。如今,在河长制的落实下,沙址河又有了靓丽的风采。青山绿水一幅画。仍然有好多人还记得老太庙和石灰窑,仍然有好多人到遗址上参观、考察,仍然有好多人在老太山麓虔诚地朝拜,在如歌似语的河水声中,回味着老太庙和石灰窑的悠悠历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