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分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接上篇 《花儿与少年》(中篇小说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首青春往事,虽然已过去半个世纪,仍然历历在目。人生本来就是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在这个世间,没有人会拥有绝对完美和无悔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梓涵生活和成长的那个年代,小时候都懂事早,小小年纪就知道帮着家里干家务,分担家庭负担。从小就学着帮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大井上提水,烧火做饭,上学前开始割草养长毛兔,剪了兔毛卖钱攒学费,逐渐养到十多只,剪一次兔毛从可卖几毛钱起到卖几元钱。课余大部分时间去田地里割草,<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大后还养过母山羊、小山羊,</span>收入足够学杂费和购买学习用品,还有节余。从六岁入小学一直到高中,全是勤工俭学。即便是读高中住校后,每周六下午回家呆一天多,也会倾尽全力,把下一周兔子和羊吃的草割回晒上,准备充足,让奶奶帮忙喂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奶奶家所在的大队,是由紧密相连的四个自然村组成的,人口较多,村里有完小和初中部,学制是小五、初二共7年,读书升学不用出村出校很方便。从家到学校中间仅隔五户人家近极了。同学也是同村人,基本同一年级仅一个班最多两个班,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7年同学不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初中生活,觉得脑子还在混沌中并未开窍,智商也不在线。少年不知愁滋味,无忧无虑,单纯幼稚,头脑简单,奶奶说,你呀,只长个子不长心眼。初二当过班里的卫生委员,带着同学们打扫教室、校院和厕所卫生,不怕脏不怕累。那时没有人认真抓学习成绩,老师、家长也没有人太关心孩子们的考试分数高低。主要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体美则有一搭无一搭地偶尔开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课余时间,梓涵有条件偷偷看了一些当时不让看的书。她从家里床底下找出了几箱子姐姐哥哥藏起来的书籍,其中较多的是小说演义之类,诸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还有一些单行本,薛仁贵征东,樊梨花征西,穆桂英挂帅等“老书”,似懂非懂地看热闹觉得很有意思,还有用纸箱子装起来的不少连环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梓涵便经常给同学讲书上薛丁山、樊梨花、程咬金、穆桂英、杨宗保的故事。以至于入团时有个同学提意见,说她最爱看“老书”,差点出问题。好在校团支书老师说,爱看书这也是爱学习的一种表现,没影响入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中阶段每门课好像都很简单,学校师资力量很过硬。教语文课的程老师是个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他女儿是梓涵的同班同学,并且还是好朋友。课间活动女生大多是拾沙包,踢毽子,跳绳。男生大多在院里打闹,逗拐,玩纸片和跳马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化学的是非常年轻的张德启老师,恢复高考后,他考入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大学留校任教。后来梓涵读大学政治系时,在校园里遇到了他,按老家的辈分叫他二叔,觉得比叫张老师更亲一层。化学系教学楼与政治系教学楼离的不远,经常见到他,也去他家看望过,他夫人和他是大学同班同学也任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物理的袁可东老师20岁上下,朝气蓬勃,帅气干练,是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后来也是梓涵的入团介绍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数学的袁秀清老师,高中毕业,据说是学霸级别的,可惜那时没有高考,便回村初中部教数学,她是初中部唯一的女老师,女生们都很崇拜她。后来她嫁到外地,梓涵也去了较远地方上山下乡,没再听到她的消息,应该是发展的也不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想起那些老师,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容,在眼前一一闪过,好像分别没有多久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用很多时间背《老三 篇》和毛 主 席 语 录诗词,背诵的特别熟,至今还能背下来不少,青少年时期学过的知识真的是记得牢。当时反正每年都能升级,一直读到初中毕业,梓涵觉得文科比理科学的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中只有短短两年,毕业那年梓涵十四岁,加入了共青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初中觉得学习轻松,一是当时的教材极简,二是小学阶段打好学习基础非常重要。记忆较深刻的还是六岁时入学,在外地做校长的妈妈回来,牵着梓涵的小手送到村完小上学。张体善校长接待,他四十岁左右,个子瘦高,十分慈祥。两位校长互相认识也熟悉,热情交流了一会,把梓涵送到教室。一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刘云英年轻漂亮,皮肤白晰,浓眉大眼,略微卷曲的头发,就像从年画上走下来的一样,一见就很喜欢她。银铃般的嗓音,讲课那么好听,梓涵特别爱听她讲课,一学期下来,整本语文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高高瘦瘦的音乐老师,拉着手风琴教唱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那时觉得上学是天底下最最幸福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年后停课了一段时间,原来的老师不见了,新来了本村以前在外地教学的老师。同学们说是不知道哪里的有两个老师,给上级大领导写了封信,于是老师们都回到自己的村里面教学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语文班主任刘继奎老师,他家是富农,师范毕业的在编正式教师。那个时期,整天批师道尊严,学生也不尊敬老师,给他起了外号叫刘魔叨。他装傻充愣,不管派别,一心一意教学生学习。当时没有了课本,他拿着一本书,每天课堂上,用粉笔在黑板上一黑板一黑板的抄写,让学生都跟着抄在本子上读熟背会,这就是当时的语文课。至今回想,当时刘老师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给他的学生们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后来初中高中时期,才能够轻松顺利完成学业。感谢刘老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次过年,哥哥姐姐回家时,用纸箱子又带回来一箱书,里面有一本厚厚的《革命战争回忆录》是我最爱,还有一些小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儿童文学》,《</span>故事会》之类的书,厚的薄的都有。梓涵如获至宝,有空就拿起厚厚的战争回忆录读。将帅们写的一篇篇战争回忆录,文采飞扬,一场场激烈战斗,惊心动魄,深深吸引并感动着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废寝忘食读了无数遍,意犹未尽。再后来又带回一本《欧阳海之歌》,她边读边哭地看了无数遍,至今还能背诵下大的段落。但看书影响干活,经常被斥责:“又看那书本子?快去烧火做饭,快割草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梓涵很乐意去地里割草,特别是星期天时间充足,自由了!尽快割,差不多割满筐子便可尽情地玩一会儿,捉蚂蚱、拍节节草、挖土坑把双脚埋在湿润凉凉的沙土里、去小河里捉鱼、和伙伴们玩爬树比赛,还有那种百玩不厌最简单的三子棋……每次换着花样玩,其乐无穷。累了就躺在长着庄稼的地上,有时是地瓜秧上,闻着草地和庄稼的清香,看看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形状变化万千,有的像奔马,有的像棉絮,随风或快或慢的飘过,带来无限遐想。天热时拉几根地瓜秧或割的青草盖在脸上,大口喘气,放声吆喝,释放全身心。有时拿出偷偷带出来的书看几页,没书时就放马由缰地幻想着,长大后一定要变得强大起来,要和书里电影里看到的英雄那样,像骑着高头大马的首长那样,威武强壮,立志做个英雄!想想便心情特别轻松愉悦,然后看看太阳落下便匆忙回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常在家里奶奶教梓涵要做淑女,女孩子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吐字清晰注意抑扬顿挫。别人说话不能插嘴,对老师和年长的人要有礼貌,称呼别人嘴巴要甜。不论站着坐着腿不能乱抖,树抖叶落,人抖穷困。与人相处时对人要热情大方,善良真诚,不说谎,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记住三句话: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等等等等,时时处处教她为人处世之道,梓涵深深感谢奶奶教会了她很多终生受用的人生道理。但当时年少,听着记着答应的很好,出了门离开了奶奶的眼,往往又变成了个疯丫头,哈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梓涵从小与奶奶二人相依为命,非常依恋奶奶,奶奶与她的交流一直是训斥式灌输式。后来长大工作后,梓涵把奶奶的这类训斥方法归类于科学的打击教育,让她学会了经常自查自纠错误,以减少被训斥。练的胆子渐大,也很少有害怕的人和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姐姐初中毕业后高中不招生,也回到奶奶家。全国复课后,她又去住校读了两年高中,也是梓涵后来住校读高中的学校,在奶奶家所在的公社驻地,每个周末回家一天,带上一周的口粮咸菜返校。高中毕业后,仍无处就业,便在村宣传队里担任京剧《红灯记》李奶奶,《沙家浜》沙奶奶等角色,到处演出。每当她登台一张口演唱,台下便掌声不断,梓涵作为一名观众,在台下每次都把手掌拍的通红。但这样总不是长久之计,1971年秋季姐姐去了西藏支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梓涵和姐姐断断续续在奶奶家一起生活了四年,大姐给她的影响很大。看姐姐读过的书,穿她穿小的漂亮衣服,模仿她说话时的优雅,夜空下听她讲故事,唱歌,梓涵的脑子突然被打开了一道天窗,照进一缕阳光。每次姐姐深情地唱“抬头望见北斗星”这首歌时,都泪流满面,边哭边唱的断断续续,梓涵也跟着哭和唱。爱读书的好习惯也是拜姐姐所赐。虽然说大姐当时对她这个傻乎乎不懂事的学渣有些蔑视藐视,但丝毫不影响梓涵对姐姐的崇拜,从心里为有这么好的大姐骄傲自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中梓涵也到五中读书,成了姐姐的校友,姐姐的班主任也是梓涵的班主任。报到第一天,年轻的女班主任问,你姐现在干嘛呢?梓涵答,去西藏支边了。看来老师知道梓涵,此后漠然置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班主任是语文老师,课讲的很棒,一节课讲下来,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板书粉笔字写得大气漂亮,刚劲有力。扎着两个小辫儿,脸上一根乱头发丝都没有,发型很显大气,成熟。梓涵喜欢模仿她的字体,还模仿她的发型,从心里挺佩服崇拜她,后来梓涵在中学任教时,讲课风格深受老师的影响,以至于当时老校长有次出奇不意坐在教室后排,听完她的讲课后,评价是“严谨,重点突出,层次节奏把握的好,一节课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而且好多年梓涵也都留着和老师一样的发型,可见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多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每次班里讲作文应该怎么写时,她讲完要求便经常读篇范文,梓涵知道这作文是自己写的,她不提名字。梓涵在下面心里偷偷的乐:说明老师对我的学习还是认可啊,这就是变相表扬鼓励,别人知道不知道没什么,自己心里清楚就已经很开心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梓涵有次问姐姐,你和老师是怎么回事呀?姐姐说,也没什么,就是当时自己任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方面,曾经很友好地单独和刚刚大学毕业来任教的老师交换过一次意见。老师可能认为这是她骄傲自大,目无尊长,不喜欢她了,于是又迁怒到妹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高中阶段,梓涵虽然学习成绩优秀,英语课代表,还被各门任课老师和同学们推选出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介绍学习经验,班里当时也没几个团员,任何评优和团干也轮不到她,乐得个轻闲自在。但经常在课堂上被点名或不点名地、无故地、被指桑骂槐地批评、讽刺挖苦。诸如批评有的同学几天看一本小说不求甚解,课间几分钟还去打乒乓球,冬季时,妈妈看梓涵在学校太冷,把她自己的一件羊皮长大衣送给梓涵,白天御寒,夜里当床被子盖在上面很暖和,她很喜欢,御寒而已。因大衣里子是紫罗兰的软缎,有点豪华,同学们有时在课间把衣服里子朝外,反穿在身上走秀,老师在班上批评她不艰苦朴素,穿上像个地主,等等。每次她唯有低头不语,就当说的不是自己,从未争辩过。心想,从小在家受的就是打击教育,她批评的这些也算不上什么原则大事,是老师的关心教育,一笑而过。仍然还是喜欢看小说喜欢漂亮衣服喜欢打球。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开开心心去篮球队乒乓球队训练,打球成为兴趣爱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心没肺倒也极好,单纯的不懂社会之凶险,整个高中期间,梓涵可以说是低微到尘埃。人生路上总会有风雨, 有些事只能自己去面对,不是所有的委屈都能诉说,不是所有的困难都能有人帮忙。很多时候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内心的坚强。你不坚强,没人替你勇敢。生活中的一切曲折都是一种人生磨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到毕业四十周年纪念,师生相聚时,看来老师也还记得那些事,俩人单独交谈时,白发苍苍的老师说,当时自己初任教,年轻不会处理事。梓涵便也认真地说,那时自己年龄小不懂事,但那时可崇拜老师了,什么都模仿你。这些都是真心话,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学生好,鼓不敲不响,能有今天多谢老师当年的教育。全体师生照了合影,师生二人又单独合照,一切烟消云散。深深感恩老师曾教给自己知识,仍然一如既往的敬佩并崇拜老师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的任教老师都特别棒,数学刘老师,化学张老师,英语王老师,政治刘老师,都讲课深入浅出,亲和力特别强,深受同学们欢迎和爱戴。物理郑老师讲课时南方口音重,听起来有难度,但同学们不论听懂没听懂,学会没学会,还是一样的敬重和喜欢他,而且特别喜欢瘦瘦高高的他,打篮球时那娴熟步伐,和准确投篮帅帅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忆较深刻的是英语课王立群老师,整个高中阶段梓涵任英语课代表。王老师是海南人,大学本科毕业分配来这里没几年,个子不高,梳着两条辫子,性格开朗,阳光帅气,说话走路都有一股男子气概。她爽朗的笑声十分有感染力,课堂上操着一口南方普通话,有时纠正同学们发音,她惟妙惟肖模仿学生发音不标准的腔调,说大家把英语说成了地方口音,生动有趣的讲课常常逗的全班大笑,把枯燥难学的英语课转化为学生盼望着上的课。课堂上她经常提问梓涵回答问题,课下去她办公室交作业拿作业本时,她也平易近人,逗乐开玩笑,梓涵喜欢找她聊天。她休产假的时候,要去部队任军官的丈夫那里住几个月,就把她兼管的图书室交给梓涵代管,还开玩笑的说,书虫子以后可以去啃书了哈哈。她休假回来上班后,因上课又带小孩太忙,梓涵一直代管图书室,到毕业才交还给她。图书室一排排书架上摆的是借给师生阅读的书,而在房间最里头墙边,堆着一大堆属于不开放的图书,其中好多中外名著。那一年多,梓涵课余时间,认真完成对师生的借阅手续后,便挤出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看了大量书籍,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丰富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打开了对世界对人生认知的大门,终生受用。至今对她难以忘怀,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一下半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位瘦瘦弱弱的女生,她操着一口东北话,很文静。同学们看她是新来的,口音也和大家不一样,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小蛮子,当做异类经常逗她玩儿。不苟言笑的小女生,常常把那些同学怼的无地自容,一些同学就开始孤立她。她是一个极单纯可爱又随和的女孩,原来梓涵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她比梓涵还<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一岁,是年级里最小的女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能是梓涵侠义小说看多了,侠肝义胆愿意保护弱者,也可能是惺惺相惜吧,两个人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她初来乍到,没有熟人,两人便如影随形,<span style="font-size:18px;">吃饭学习课外活动都在一起,其他调皮的同学便不敢再欺负她。</span>学校在女生宿舍里木板通铺的中间空地上,临时给她新加了一个独立小床。<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父亲是东北一个大农场领导,家庭生活条件不错,因当地水质造成大骨节病严重,便把她从东北转回老家来上学,带来又厚又大的羽绒褥子和被子,她便非拉着</span>梓涵<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她一起享受羽绒被褥的温暖,</span>结果睡到半夜两人从床上摔了下来,哈哈,因为那个羽绒褥子太厚太高太滑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后她转学到一中,两人失去联系。有缘分的人总能相见,毕业一年后在县知青代表大会上二人碰上了,格外亲切。两年后又同时被招工进了同一个大企业,虽然分配到不同的车间,但女工集体宿舍在一层楼上,缘分重续,成了同事,宿舍挨着门,住的近,感情更深厚。后来又调到同一个学校一起工作了几年,两个人互相信任,她一直非常支持梓涵作为这所中学书记校长的工作。之后因工作调动,二人虽分开多年,但友谊保持至今,仍为挚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课外活动和早操时,梓涵大部分时间要参加校女篮队训练。她在女篮校队打后卫,11号球员。教练杜老师当时是“右派”,从一中下放来的,他专业能力强,教学正规,体育课对学生要求严格,特别对男篮女篮队员训练特别严苛,看谁训练中精力不集中,就会喊出他的名言:“照脸砸”!校队水平不低,经常去外校打比赛或者参加联赛,赢多输少,成绩很好,队员们都挺自信自豪,对他又敬又怕。梓涵的姐姐三年前在校读书时,是校女篮队长,打中锋,他的得意门生。杜老师在校女蓝队里训练总结时,经常给队员们讲,姐姐当年训练刻苦,球技精湛,一边举着例子,还带球示范着讲,说这一届都不如她刻苦自律,姐姐成了校队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练嫌梓涵等队友们瘦弱体质差,耐力差,争抢篮板球时爆发力不够,撤退反攻时速度不够快,要求大家每天围着大操场要比别人多跑几圈。他觉得还不够,又逼着几个体质差的队员,到农民犁过翻过的地里,踩着松软不平的土去跑步练习。大家一边跑,一边气喘吁吁抱怨老师,整的也太狠了。哪知毕业后下乡不久,在劳动过程中需要体力和耐力,梓涵从心底便深深感谢教练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学校组建乒乓球队,不知道为什么又选中了梓涵,这样就两边穿插训练,一天室外篮球场,一天室内乒乓球,课余时间忙得不亦乐乎,生活丰富充实,也与更多同学球友成为了好朋友,友情绵长,友谊笃深。曾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人群中有双火辣辣的眼睛盯着自己,就害羞的下意识避开,同时也有怦然心动,大概这就是花季期的馄饨初开吧,但那个时代的人都把自己的心封闭的很紧,特别是传统女生,不会外露感情的。人生中的错过,犹如流星从面前划过一样,短暂的一道光也是一种美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中的大部分时间,学习秩序井然,老师们备课和课堂上教学非常认真,课后作业的完成和批改也都要求很严格。任课教师清一色大学本科毕业生,教学水平很高。高二期间,学校掀起一阵学黄帅反对师道尊严的运动,连课堂上最简单的《农业基础知识》《工业基础知识》也不学了,天天讨论写大字报。不过一阵风过去后,又回归到有秩序学习中。那段时间梓涵正好争分夺秒在图书室里忙于看书,极少参与这些和学习训练无关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段时间,学生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有种菜,农作物栽培,果树嫁接,物理化学试验,裁剪缝纫,刺绣等等。梓涵因会踩缝纫机,便分到了裁剪缝纫小组,每周一次活动,因时间太少,好像也没学会多少东西,但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天晚饭后有两节晚自习课,生活委员抽两节课之间的休息时,组织各小组订好第二天一日三餐的饭,分汤、干、菜、合、白五种。汤是每顿饭每班一大桶菜叶汤或面汤,二分钱一碗。干是地瓜干窝窝头,每个用地瓜干换的一个饭票。菜分为二分三分五分钱一份的,自由选择,二分三分钱的是纯青菜,五分钱的是油炸菜丸子,改善生活的。合的意思是几合面的杂面馍,比瓜干窝窝头高一等级。白则是白面馍,偶尔有人订,很少有同学吃的起。订单汇总交给学校大食堂,第二天分到各班,吃饭时便按照自己订好的饭菜去领。每人自备两个大瓷碗去领汤菜。值日生分汤分菜分干粮,吃饭时教室前蹲一大片人,一边说笑一边吃饭,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自习结束时天已很晚了,才能回到宿舍休息。女生宿舍是两个班女生住在一个大教室一样的房间里,以门为界,进门左边是一班,右边是二班,几十个女生睡木板大通铺,热闹非凡。经常在睡觉前,梓涵被全宿舍女同学逼着讲故事,直到熄灯铃响过,还要再讲一会儿。她把看过听过的故事全讲完也不够,只有再多多去看书。后来把《三国演义》《红楼梦》《创业史》《基度山伯爵》《呼啸山庄》《悲惨世界》《欧也妮葛朗台》等也当成长篇故事,隔二片三的讲了很久,直至1974年暑假前毕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毕业当天梓涵去知青办报名上山下乡,8月中旬成行,作为一名知识青年,到知青点,到农村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知青生活作为另一个系列三部已发美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如白驹过隙,高中毕业时同学们恋恋不舍,互赠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留言。离开校园,单纯幼稚不懂烦恼的幸福时光一去不复返了。直到毕业四十周年再团聚时,已是历尽大半生沧桑,年过半百白发苍苍了。感叹人生苦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情友情都是生命中所需的动力。人生没有假设,当下即是全部。年幼时心脏都是比较小的,一点苦难或喜悦放进去,都显得大。长大了心脏就变大了,即使更大的悲喜装进去,也照样可以承受,并能平静遗忘。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了你宽容和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知道了自省和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长,带走的不只是时光,还带走了当初不害怕失去的一些勇气。成长过程中,青涩时光里也会有爱情降临,也会有不期而遇的各种人和事。成长路上,太多的为什么没有答案,有时付出是能够有收获的,即使没有收获,也清楚的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或者是不想要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结果。人一定要经得起假话,受得起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别人许下的诺言,放得下一切。人们总是在最不懂爱情的时候,遇到最美的爱情,然后错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青春懵懂的时期,即使内心丰富,也只能外化为淡淡的不为人知的思念。人生如风,注定一些时光随风飘散,注定一些故事被风卷起,注定一些人随时间远去,注定一些花开只是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长,就是生活逼着你踉踉跄跄地受伤,跌跌撞撞地坚强。当没有阳光时,你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快乐时,你自己便是快乐!生活真的很公平,你今天忍耐了些什么,往后的苦难你就能挺过去。同样,你今天侥幸了些什么,以后的人生会加倍还给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在一生中应该有很多领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下篇 《记忆与感恩》(中篇小说之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