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青蛙|文/森林溪水

大顶山唱和

<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青蛙》</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文/森林溪水</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不知是年轮的飞转,还是时空的变换,不知不觉自己已步入了老年。“人至暮年常忆旧,白首最念少年时”。上了岁数,到了一定年纪的人,有着一个相同的情结--怀旧!何为怀旧?简言之,我觉得就是对自己以往所亲身的经历、场景、印记等等,有着强烈的“复制”、重温、回味的那种意念与感动。&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我小的时候生长在农村。时至今日,虽然时间久远,但还时常想起当年居住的村庄,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的勤劳朴实的乡亲。松树成林、柳树成荫,小河溪水、鸟语花香,还有那满山遍野的玉米、大豆、高粱……这些酷似画家笔下的真实山水画卷,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挥不去、抹不掉。</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曾记得,我孩提时代的乡村,生态环境特别的好。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不仅有成群成群的麻雀,在房前屋后、河岸林中自由嬉戏;常常仰望南来北往的大雁,一字排开,舞动着美丽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翱翔;还有那仨一伙俩一串的燕子,在满村庄、农家屋飞来飞去,叽叽喳喳。什么蜻蜓、蝴蝶、蚂蚱、蝈蝈、青蛙、蟋蟀(也叫蛐蛐)等等,这些个小动物、小昆虫,当年由于年少,也分不明白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可都是小时候玩耍、嬉戏、追逐的“伙伴”、“朋友”。在众多小动物、小昆虫当中,我对青蛙算是偏爱有加,记忆更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青蛙俗称为“蛤蟆”,幼体叫蝌蚪。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色斑纹,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又阴凉潮湿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雄蛙有发声器官,繁殖期叫声尤为响亮。青蛙主要捕食田间的害虫,对农作物有益。那时候的蛤蟆种类也多,什么青乖子、花母抱子、山蛙、田鸡等等。还有一种雨前好叫唤发出“呱呱”声音的,个头不大不小又偏瘦的小绿蛙,俗称响铃蛙,也叫铃蛙,村里人都叫它“天老爷小舅子”。传说,只要这响铃蛙一旦被干旱所困,天老爷就会降下雨来,解救它于危难之中。真可谓青蛙--蛤蟆、蛤蟆--青蛙,招人喜爱的小生灵,有利于农田和自然,有利于平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说来也巧,今年6月的一天清晨,我去御水丹堤农贸市场买菜遛湾,一农夫&nbsp;“蛤蟆、蛤蟆了”的吆喝声,吸引我在熙熙嚷嚷的人群中驻足。回头望去,见道路北侧马路牙子边上,有个黑红色长型大塑料盆,我凑上前,躬着腰,蹲下来,瞧了个仔细。只见盆里装着密密麻麻的蛤蟆,有的正在上下用力翻滚,有的张牙舞爪左右横行,似乎都要从盆中逃出来,挣脱主人的“魔掌”。这些蛤蟆大小匀称,青背红花肚,细长腿,滴溜圆的不比黑豆粒大的小眼晴,一眨一眨的。看到我与卖蛙人交谈,转眼功夫围上来一群人。有的问怎么卖,有的问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还有的打听是什么蛤蟆,七嘴八舌,弄的卖主都回答不过来了。明白人一看便知,这些都是人工养殖的,但说不准是什么品种的蛤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在我童年、少年时代所居住的村庄,对当年印象很深的,种殖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高粱、大豆,也有一些谷子、小豆、绿豆等杂粮。村庄里有几块低洼地由于易涝,后来改成了水田。有两处沼泽地,也叫“水泡子”,左东右西、由南向北流淌的几道河流,还有一处小塘坝,可以说算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每到雨水充沛的季节,凡是有水的地方,都能见到各种小鱼儿在水里游动。当然令我印象更深的,除了这些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山涧溪水、鸟儿奔飞、满目葱绿之外,那就是比琴声更要悦耳的蛙声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每当春季来临,万物复苏,各种生灵经过冬眠也渐渐苏醒。尤其每年的春季和初夏,在水田里、小河里、塘坝里,那些青蛙栖身的地方格外热闹。无论近处还是远处,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青蛙的“咕咕嘎嘎、咕咕嘎嘎”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简直就是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乐”,响彻村屯,响彻天空与大地!</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不过,在当时也许因为青蛙太多,没有列入动物保护加以限制,很多的小男孩,甚至还有不少的大人们,都比较喜欢用各种方式抓青蛙。有一种用铁钎子穿青蛙的把式,既恐怖又好玩。就是把很硬的一截铁线,将一头打磨成针状,然后固定在细木杆或高梁杆上,也叫“蛤蟆钎子”,在塘坝、水泡沿边等待青蛙的出现。当青蛙在水面靠岸边露头时,悄悄靠近,手急眼快,一下子就穿到了青蛙。有的高手用这个办法,很快就能穿到一大串,将捉到的青蛙用细绳或者柳条串起来。抓到青蛙,拿回家里,真的是一道上等的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一段时间里,各类昆虫相对少了,青蛙的鸣叫声偶尔才能听到。我咨询过许多村民,他们都说这种情况主要是常年施化肥、农药造成的。不管怎样,生态环境不同程度遭到了污染……</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力修复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经过不懈的努力着,我们坚信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一定会不断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美丽!蛙声不断、群燕飞翔、蜻蜓点水、蟋蟀歌唱,麻雀与人捉迷藏的情景,一定会持续永远,永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2021.6.12修改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