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

美友69928866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div><br></div><div>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节日的形成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节日重视祖先神灵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神灵信仰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传说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许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与扒龙舟的喜庆日子,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div><div><br><div>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div><div><br></div><div>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div><div><br></div><div><br></div><div> </div></div> <h3>端午诗歌朗诵</h3>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div>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div><div><br></div><div>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优良传统的源头。</div>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赛龙舟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风俗 插艾蒿 关于端午节插艾草这个习俗的传说<br><br> 话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甚多。老百姓对黄巢有很多误解,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地逃难。<br><br>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有一天,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批批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个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的军队就要攻进邓州了。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br><br>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这根独苗。”<br><br>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你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br><br>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初五端阳节,黄巢的军队果然攻下了邓州城,只见城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地领兵离去,因而全城得以幸免于难。<br><br>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从河南一直传到各地,几乎传遍整个中国。 关于端午的诗词<div><br><div>  端午三首</div>【宋】赵蕃<br>(其一)<br>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br>尝闻求福木居士 ,试向艾人 成祝呵。<br>(其二)<br>忠言不用竟沉死 ,留得文章星斗罗 。<br>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br>(其三)<br>年年端午风兼雨 ,似为屈原陈昔冤 。<br>我欲于谁论许事,舍 南舍北鹁鸠喧。 <div> 《端午三首》是南宋诗人赵蕃创作的一组绝句,这首诗反映了赵蕃的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善于运用对仗的艺术风格。</div></div><div><br></div><div> 第一首诗是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br> 第二首诗是端午时候诗人对于屈原忠不见用陈江而死,但是诗文传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br> 第三首诗是诗人端午时候读历史有所感触,却找不到人倾诉。这里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诗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处境相似。<br></div><div><br></div><div>端午</div><div>中国唐代 李隆基</div><div><br>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br>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br>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br>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br>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br>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5] <br>译文<br>五月端午节日适逢接近仲夏,时令气候清凉白天渐渐变长。<br>盐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畅饮美酒举杯劝酒尽情谈笑。<br>端午节是古人遗留下的习俗,到现在时间久长已延续多年。<br>对着栏杆看见木槿长得茂盛,朝着浅水闻到芦苇飘的清香。<br>祝愿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众臣共同努力让国家更繁荣。<br>忠贞不渝始终如一报效国家,这种美德留给后代子孙传诵。<br></div><div><br></div><div><br></div> <h3>歌谣:</h3><h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h3> <h3>  谚语<br>1.“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br>2.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br>3.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br>4.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br>5.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南方)<br>6.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br>7.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br>8.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上海宝山)<br>9、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h3> <h3>歇后语<br>1.端午节卖月历—---过时了。<br>2.癞蛤蟆躲端午---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br>3.端午节的黄鱼---在盛市上。 </h3> 小作业来了<div>1. 给家人说说端午节的来历</div><div>2. 在父母的指导 下给家人拍一段包粽子、插艾蒿的视频或拍几张包粽子、插艾蒿的照片,在班级集群交流学习。</div><div>3. 找几首端午的诗词,试着给家人吟诵几句。</div><div><br></div> <div>  我们沁县的端午节</div><div><br></div>“我们的节日•端午”沁县第十三届民俗文化节<br><br><br> 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我们的节日”主体活动之倡导,而持续举办的一项文化盛会,是山西省四大传统节庆品牌活动之一。(由于疫情情况,2021精彩丰富的文化活动情况将在线上进行)<div><br></div><div><br><div><br></div></div> 赛龙舟 游石刻馆 探寻漳河源头 网红桥上玩一玩 走马岭地道里凉爽一把 扩展知识,对此你认为呢?<div><br><div>  为什么端午节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呢?<div><br></div><div> 祝福“端午节安康”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只是近代才有的。近年来,社交网络上流传端午节不适合跟朋友说“节日快乐”,因为端午是一个祭祀节日,悲壮的日子;过此节,可以送“安康”,但不建议互道“快乐”。<br></div><div><br></div><div> 端午节,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在这一天,很多的朋友会发送互祝“端午节快乐”的短信。对此,非遗专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端午节可以说:“端午安康。”<br><br> 这是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这天伍子胥被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乐,说祝福的话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br></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