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小学中年级微信课堂美术欣赏教学策略实践研究》为2019年韶关市艺术规划课题,2021年6月10日,经过2年的实践研究,今天结题了。</p><p> 课题组李亚、朱蔚云、何倩三位教师以微信课堂为依托,指导学生围绕“赏析”主题进行教学,学生从“赏美”到“创美”的过程中,思维和表达能力都在不断成长,呈现出许多精彩的作品。</p><p> 今天通过汇报课、交流以及画展三种方式进行结题展示,听取专家、领导和美术老师们的建议和意见,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成果拓展作准备。</p> <p> 首先,课题主持人李亚老师在录播室进行了欣赏课展示。</p> <p> 在李亚老师执教的《雕塑之美》欣赏课中,老师先通过让学生看微课,画“知识导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然后运用“三述法”引导学生对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着衣母婴卧像》进行欣赏评述;最后通过“构建校园雕塑,情感表达与造型表现,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让学生领悟雕塑是造型表现与情感传达的综合体现,是艺术家看待世界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p> <p> 孩子们在唇枪舌战中体现了他们稚嫩思辨能力。</p> <p>课题成员何倩老师在录播室进行了创作课展示。</p> <p> 课堂上,何倩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后,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材料,再通过微课示范一张锡纸运用多种方法是如何变成雕塑的,最后让学生利用常见的废弃物品等材料,分组合作设计制作校园雕塑。在孩子们的学习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提高他们的立体表现能力。</p> <p>随后,在党建室进行了课题汇报与交流。冯小华副校长主持:介绍我校美术课题开展情况。</p> <p>课题主持人李亚老师进行课题汇报。</p> <p> 武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思政和教科研教研员周文茂老师对东岗小学科研成果给予肯定。</p> <p> 武江区教师发展中心艺术教研员黄东强老师对该课题在疫情环境下进行有效开展表示赞赏,对课程创设的设计合理有效性给予肯定。 </p> <p> 市教科院王西乾老师从课题立项就进入到微信课堂,见证了课题实施的每个步骤以及学生的能力成长。他发现运用思维导图能梳理学生的逻辑表达,对于学生概括、归纳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应用现代诗和格律诗进行诗画赏析,对学生的凝词炼句能力,关注作品当中的情感表达,有积极影响作用。因此,在结题课上能迅速看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成长,这样的一个美术赏析策略是着重于人的培养,是符合当下育人为主的教育理念,是美育策略如何落实在小学赏析中的一次成功尝试。</p><p> 王西乾老师还对课题组大胆尝试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代的社交软件微信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这方式更有效地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亲子共学、亲子共赏、亲子共创,家校合一,对于家庭美育的开展,探索家校共建的模式,提供了后续的研究方向。对该课题针对小学生赏析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有效性表示赞赏。课题研究总结的“三述法”(概述---描述---阐述)解决了学生对作品赏析的畏难情绪,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他建议该课题及时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p> <p> 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黄振伟教授通过两位课题组教师的课堂展示,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对小学美术课堂雕塑教学有了重新认识。通过老师设定的雕塑鉴赏课的分组辩论,小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可以看出一堂美术课不仅是传授美术常识,还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水平和思辨能力;另外,在第二节校园雕塑的课堂训练中,教师的启发让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情景雕塑的创作表达得到赞赏。 </p><p> 随着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的发展,雕塑艺术也将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和艺术格调的一种体现。老师能将“雕塑”这门小众艺术的赏析和创作带进小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对空间思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立体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因为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未来城市的建设者和决策者。</p> <p>专家和课题成员合影</p> <p>最后,邀请专家和老师们到六楼展厅参观展览。</p> <p>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课题组老师们也期待更多学生能在欣赏艺术品时,具有这样思辨精神,建立自己对美丽事物的独立见解,并能将这种个性理解赋予创作当中,这是赏析能力的最高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