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贵州是一个迷人的地方,贵州的黔东南更是令人向往。崇山峻岭中,有数不清的苗寨,那是大山的灵魂。黛瓦灰板墙的吊脚楼,端庄沉稳,简朴内敛,或座于山腰,或落于溪边,更多的吊脚楼聚集于平缓的山谷依山而建,远远望去,鳞次栉比,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贵州的地理,有人用“九山半水半分田”来形容,此言不虚。黔东南则是更甚。车行路上,两旁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密密层层,似无边际。在这样的地方生活,需要有极大的智慧和毅力。于是吊脚楼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苗家的吊脚楼,通常为三层。一楼无墙,为喂养家禽和摆放农具之所,二楼住人,三楼存放粮食。改革开放以后,吊脚楼发生了变化。苗胞将家禽移到室外,一楼围起了板墙,作为居室使用。祖祖辈辈人畜混居的落后状况得到改变。这样,原本意义上的吊脚楼已经不复存在,不过人们还是习惯以吊脚楼称呼。</p> <p class="ql-block">吊脚楼是原生态的。除了屋顶上的青瓦,其他所有材料都是木料,连他们生火做饭,烧的都是树桩,这让城市里去的人大为惊讶。不过这是他们的传统。原来大山无路,木料根本运不出去,不盖房不生火派什么用呢?旅游者留宿这样的房屋,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黔东南不缺水。十万大山有万千条泉水从山上涓涓流下,汇聚成溪,继而成河。这种泉水是甜美的,有溪水的地方必有苗寨和吊脚楼。苗族同胞在山坡上开垦梯田,用泉水种植水稻,房前屋后一汪汪不大的水面,我以为是池塘,其实是稻田。大山封闭了他们,也养活了他们。潺潺的流水日夜为他们唱一支赞美的歌。</p> <p class="ql-block">乌东村是黔东南雷山县的一处苗寨,有122户人家。因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半山腰,海拔1300米,时有云雾缭绕于村庄。当云雾涌来时,举目望去,村庄如同仙境。那一座座吊脚楼,一条条拾级而上的青石路,被云雾洗涤得干净而清亮。</p> <p class="ql-block">下图这座上年头的水车磨坊,据说现在偶尔还在使用。那吱吱呀呀的木轮声,一定让人驻足良久,寻找远古的悠悠岁月履痕。</p> <p class="ql-block">芦笙广场前的一长条风雨长廊,曾目睹广场上一幕幕笙歌脆鼓和银衣紫带欢乐上演。古老的民族,漫长的岁月,如今仍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缓缓而行。</p> <p class="ql-block">格头村是雷山县更为偏远的一个村落。因为地处河谷,居住集中,加上政府重视,于是成为一个更像旅游点的苗寨。全村165户人家,有70年以上历史的房屋数十栋,也是依山而建。那些木质吊脚楼,多隐于绿树丛中,游人需仔细寻找才能发现。</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一望,层层抬起的乌顶黄墙房屋,犹如空中楼阁,逐层叠起,其状妙不可言。假如这时有云雾飘来,一定误以为此地是山中蓬莱。</p> <p class="ql-block">格头村还有一宝,就是秃杉。秃杉的名字虽不好听,其貌不扬,但却有林中活化石之称,国家一类保护植物。下图的这棵秃杉已有一千多年树龄,被称为秃杉王,全国知名。千年古杉已成佛,它挺立山坡,千年不衰,守护着这个古老的村寨。格头村现有千年秃杉200多棵,被誉为“中国秃杉之乡”。</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格头村始建于明代。于是有人追问,黔东南的崇山峻岭中怎会有如此多的苗寨?这就得交待一下苗族的五千年逃亡史。史称“苗族的五次大迁徙”。</p> <p class="ql-block">夷人苗族先民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羌人首领炎帝和狄人首领黄帝为夺取中原,联合起来击败夷人,大酋长蚩尤被擒杀。苗族先民于是从中原逃到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一带。史称第一次大迁徙。</p><p class="ql-block">(以下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诚向作者致谢。)</p> <p class="ql-block">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苗人在长江流域建立了“三苗国”。其后,尧、舜、禹三代不断征伐,“三苗”被彻底打败,于是又举村再向南逃,到鄱阳、洞庭两湖以南的江西、湖南崇山峻岭中隐居下来。史称第二次大迁徙。</p> <p class="ql-block">到春秋战国时期,苗族已是楚国的主体居民。换言之,楚国是苗族人的祖国。数百年后,秦灭六国,楚国亡,苗人又遭屠杀。大部分苗民逃亡到条件更为险恶的武陵山区和贵州、广西、海南岛山区。史称笫三次大迁徙。</p> <p class="ql-block">西汉末年,武陵山区的苗胞“武陵蛮”“武溪蛮”势力逐渐强大。于是从汉朝光武帝开始,直至此后的唐宋,封建王朝不断向苗人大举用兵,迫使他们再度向更高更险的峡谷纵深逃亡隐居。史称第四次大迁徙。</p> <p class="ql-block">元明清时代,封建朝廷对苗族同胞的歧视和压迫更为沉重,军事镇压也更为残酷。于是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集体逃亡。除部分留在大山中,更多的苗民远走他乡,逃向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甚至远到韩国日本。史称第五次大迁徙。</p> <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著名民族史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中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民族。苗族过去所受的苦难比犹太人更深重,历史久远,是个更为不幸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苗族青年作家南往耶这样写道:“苗族是一个不断被驱赶甚至是被消灭的民族,但他们一直没有对生命和祖先放弃。自五千年前开始,爬山涉水,经历千辛万苦,从中原逃到云贵高原和世界各地,朝着太阳落坡的地方寻找故乡……他们信仰万物,崇拜自然,祀奉祖先,忘却仇人。”</p> <p class="ql-block">历史终于翻开新的篇章,如今56个民族欢聚一堂。笔者注意到,苗族的英雄先祖蚩尤,与炎帝、黄帝一起,从1992年起,被史学界并称为“中华三祖”。对于苗族历史的苦难,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必将唤起人们对理性良知的思考,重估人类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黔东南,改革开放以后,正在焕发新世纪的青春。值得赞颂的是村村通了公路。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走出大山,融入外面的世界,不再迷茫,不再困顿。这个世界,肯定因你而精彩。</p> <p class="ql-block">最后必须说一说西江千户苗寨,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一条白水河穿寨而过,一千多户人家的吊脚楼和所有的苗寨建筑一样,依山而建。只是因为千户,所以更为壮观。虽是雨天,游人依然众多。</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游人也许并不知道苗族的过去,但一定知道他们的未来。晚上登观景台看苗寨夜景,当万家灯火齐明时,世界也为之震撼。五千年的坚韧集聚成岭,五千年的希望点亮群山,从此再没有杀戮和逃亡。幸福,如眼前璀璨的灯火,天地予我,我心永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亲们的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