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篇内容止于甘孜—德格。</p><p class="ql-block"> 发布于6月8号(本周二)。</p> <p class="ql-block"><b> D5 德格</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 德格县,隶属甘孜藏族自治州,在甘孜州西北部,是金沙江、雅砻江上游地区,东面是甘孜县,南接白玉县,北去石渠县,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p><p class="ql-block"> 全县平均海拔4235米。</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牧业县,人口约9万,藏族占96%。是格萨尔王故里,德格印经院就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p><p class="ql-block"> “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都是这座印经院的荣誉之称。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729年,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为1996年入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来到德格,第一站必定是印经院。</p> <p class="ql-block"> 清晨,转经人。</p><p class="ql-block"> 他(她)们围绕着占地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印经院,顺时针,一圈又一圈。</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藏区,各教派的一些大寺院都有自己的印经院。</p><p class="ql-block"> 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萨、甘肃拉卜楞、四川德格,它们各自的印经院荣为藏区三大印经院。</p><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位居三大印经院首位。</p><p class="ql-block"> 庆幸,我已经参观过这三个文化中心及其印经院。但只有在德格,才得以细细观摩。</p> <p class="ql-block"> 印经院的前天井。</p><p class="ql-block"> 德格印经院的库房里,最最重要的宝贝就是约27万块印版。这些印板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p><p class="ql-block"> 巨量的木印板中仅有376块旧版,德格印经院将它们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而印板上的文字和画面的原始母本就是大量书籍,这里藏有涵盖藏区文化各方面的各类典籍830余部,其中有许多珍本、孤本和范本,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因此,德格印经院才具有了最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德格还是藏族传统绘画“门派”和“噶派”的重要传承地。而且,将“唐卡”艺术融入了刻板之中,取得了木制印板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p> <p class="ql-block"> 抽出一块印板细细揣摩。现在,估计不可以随意走动和动手了。</p><p class="ql-block"> 印板以红叶桦木为材料,每年秋后上山伐取,从选材、截板、熏烤、沤制、水煮、烘干、推光、刨平等工序后(历时近一年)制成胚板。雕刻师根据技艺精湛的书法家写就的纸模进行雕刻。即使是技艺娴熟的工匠每天也只能完成一寸印板的单面文字刻制,完成一幅画版的单面雕刻要几十天了。</p><p class="ql-block"> 请想一想,完成一部藏文化著作的印板刻制工作需要多少块印板,又需要多少工时啊。</p><p class="ql-block"> 现代印刷术已非常之发达,为什么藏民族还坚守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与古老印刷术?</p><p class="ql-block"> 答案应该就是,这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传统的现象。是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的。</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一张一张印制的。</p> <p class="ql-block"> 印刷工的工位大概是固定的。我欣赏过老朋友曹老师在这里拍摄的几年前的照片,那几位印刷工能辨认出来。</p><p class="ql-block"> 曰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气候关系,每年印经时间只有半年),他们就这样默默的从事着平凡而伟大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注意到小细节了吗?在库房的印板架上,在印刷工的小桌上,都有一元的人民币纸币。这就是内地所称的“香火钱”、“善款”。数额很小,到处投,一天下来也不少。</p><p class="ql-block"> 入乡随俗,我团成员也怀揣一叠叠的一元纸币,到处可用。包括遇到的很多化缘的喇嘛。</p> <p class="ql-block"> 除了制板,还有制墨和造纸两大工艺,都是用传统的方法制造的。</p><p class="ql-block"> 整个印刷工艺流程多达几十个步骤,复杂而科学。</p> <p class="ql-block"> 印经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创建于1729年,经16年才告竣工,后经历世土司扩建,终于达到如今的规模。</p><p class="ql-block"> 除了27万块印板,印经院还珍藏有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大多分别安置在大、小经堂之内,都是德格的珍宝。</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印制的经卷传遍藏区。</p> <p class="ql-block"> 金光闪闪</p> <p class="ql-block"> 印经院到更庆寺的延坡。</p> <p class="ql-block"> 在德格,先有更庆寺,后有印经院,印经院实受更庆寺管理。</p><p class="ql-block"> 德格土司家族,历经十几代,传承数百年,从当初的汤甲经堂到后来的更庆寺,均为土司家族主持修建,是土司家族的本家寺院。</p><p class="ql-block"> 更庆寺的传统还有藏戏,跳神等。</p> <p class="ql-block"> 大经堂。</p><p class="ql-block"> 一个普遍的构造就是藏传佛教寺庙的佛殿(经堂)都很高但进深较浅、挂滿彩色的幡帷、殿柱上或饰以彩色毡毯或彩绘满柱,大殿光线幽暗,有时会有几道光柱照射其中,更显神秘。</p><p class="ql-block"> 漫步其中,细致观赏着璧画、雕塑、佛像、面具、经幔、法器、酥油花……</p> <p class="ql-block"> 更庆寺寺主宝座。</p><p class="ql-block"> 作为四川藏传佛教萨迦派主寺的更庆寺,在政教大事上唯土司之命是从,按土司家族规定,更庆寺不设活佛,寺庙领导(寺主)由土司家族世袭担任。</p><p class="ql-block"> 萨迦派,俗称“花教”。由贡却杰布创始于11世纪,曾经在12~14世纪以“教政合一”的形式成为藏区最强大的势力集团。其代表寺院是萨伽寺。</p> <p class="ql-block"> 筑坛城。能亲眼目睹,实为幸运。</p><p class="ql-block"> 彩砂坛城,其意是“彩粉之曼陀罗”,比喻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而已。</p><p class="ql-block"> 这是藏传佛教的一门精致绝伦的宗教艺术,每逢大型法事活动,训练有素的喇嘛们用千万亿万计的彩色细沙描绘出一个奇异的佛国世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日甚至达月,每个动作都是极其认真,稍有不慎,前功尽弃,真正是一丝不苟。</p><p class="ql-block"> 等到喇嘛们呕心沥血、极尽辛苦而创作出的无比美丽的立体画幅完成后,会在某一刻被毫不犹豫地扫掉,完美佛国在顷刻间化为一堆五彩细沙,细沙被装入瓶中倒入河流。</p><p class="ql-block"> 制作的坛城消失了,意会中的坛城则越来越坚固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解说是:坛城作品是为了表现生命的短暂易逝,似乎在告诫人们:生活就是漫长的付出,短暂的收获,以及失去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更庆寺壁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 敲锣击板,号令众僧。</p> <p class="ql-block"> 拥入佛学院经堂,要上课了。</p><p class="ql-block"> 麒名曾在这里看到了辨经,想再次耳闻目睹,可是那天没有安排。</p><p class="ql-block"> 辨经,简单而言就是辨论会,一种双方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室外进行,众僧参与,场面激烈、热闹,因为除了滿腹佛学、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之外,还要运用相当丰富且变幻无穷的脸部表情以及形象、夸张的肢体动作。</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德格的落脚点。</p><p class="ql-block"> 德格县城的总人口仅2万人。它地处北纬31度,海拔3240米,坐落于金沙江支流色曲河下游峡谷地带,地势呈狭长形,为甘孜州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藏区,街头小餐馆不少,烹制的川菜挺入味的。吃喝不愁。</p> <p class="ql-block"><b> D6 德格—岗托—白玉</b></p> <p class="ql-block"> 德格休整后再出发。</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是德格到岗托(38公里),沿着金沙江一路南行到达白玉,全程约120公里。但不包括途中上山去八邦寺和噶陀寺的来回爬山小路行程。</p> <p class="ql-block"> 岗托村,隶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6日,十八军进军西藏的第一场战斗就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当年,岗托是甘孜到昌都的咽喉要道,凭借金沙江这道天险屏障,易守难攻。</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金沙江渡江战役翻开了西藏和平解放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317国道金沙江大桥老桥,建成于1974年12月。</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2008年8月建成通车的金沙江新桥。</p> <p class="ql-block"> 十八军进藏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岗托,“西藏解放第一村”,如今,已是“红色旅游”走俏的小康村。</p> <p class="ql-block"> 岗托往南,金沙江山水风光无限好。</p><p class="ql-block"> 金沙江,长江的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p><p class="ql-block"> 金沙江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流至四川宜宾纳岷江始名长江。</p> <p class="ql-block"> 岗托到白玉,是在甘白路上行驶,也有标记为G215国道的。</p><p class="ql-block"> 砂石路沿江而筑,一侧是山体一侧是大江。较2010年的甘白路已经加以拓宽改造,现在则已是全程柏油路了。</p><p class="ql-block"> 麒名回忆,2010年驶过这里时,老路狭窄且带路面坡度(即略向江边倾斜的),比自驾翻越雪山之路还更惊险有加。</p><p class="ql-block"> 江边国道,仍然在一段一段的翻新中。只是路基拓宽后,筑路垃圾大多倾入金沙江了。</p> <p class="ql-block"> 金沙江畔</p> <p class="ql-block"> 昔日天险金沙江上,一座座大桥、小桥沟通了四川、西藏两省区的交流交往。</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我们从金沙江边拐弯,向山上的八邦寺进军。</p><p class="ql-block"> 砂石筑成的一条单车道山路沿山坡向上,沿途风景实在是好!</p> <p class="ql-block"> 先远远地眺望一下高山之巅的八邦寺。</p> <p class="ql-block"> 前往八邦寺途中。</p> <p class="ql-block"> 经过2个小时的艰难行驶,八邦寺就在眼前了。</p><p class="ql-block"> 胜利在望之际,意外也光临了。</p><p class="ql-block"> 寺院大门前方的道路正在扩建中,泥土又厚又滑,再加上是上坡道,江淮车使出浑身解数,无奈就是过不了这个坎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车陷泥坑的后果,不得不选择了撤退。用了十二分的努力,在困境中调头成功,向山下驶去。</p> <p class="ql-block"> 八邦寺,傲立山岗,海拔3900米,周围群山围绕,郁郁葱葱。</p><p class="ql-block"> 寺院朱墙褐檐金顶辉煌经幡招展规模宏大。</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噶举派寺庙。</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噶举派,因其远祖在修法时多穿白色僧衣、僧裙而被称为“白教”。于11世纪由玛尔巴和米拉日师徒传承下来的教派。苦修是该教派的一大特色。后来分化出“四大支八小支”,是藏区支系最多的教派。</p><p class="ql-block"> 该教派在藏区首先采取了活佛转世制度。</p><p class="ql-block"> 其代表寺院有西藏的楚布寺、四川的八邦寺等。</p> <p class="ql-block"> 八邦寺内,佛教壁画和神像之精之多冠压群寺。</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八邦寺创建于南宋高宗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规模宏大的八邦寺建在如此之高的山岗上,实在是令人佩服。</p> <p class="ql-block"> 下得山来,松了一口气,时间也到了午后一点钟,饥肠辘辘啦。</p><p class="ql-block"> 寻了一块溪水边的平坦处停车,找一块干净的巨石权当桌子,取出所带的干粮、罐头等,吃起来是真香啊。</p><p class="ql-block"> 野餐后回到金沙江边,往白玉方向前行一会后,在下午2点多又到了另一个上山的岔路口。此处距德格已有86公里,上山到噶陀寺26公里。</p><p class="ql-block"> 有了去八邦寺的经历,麒名认真询问了下山车辆的驾驶员了解了上山的路况和山上的气象,应该都不错,于是,上山!</p> <p class="ql-block"> 即将到达噶陀寺时拍摄的照片,我们就是从那蜿蜒曲折的山道上来的。</p><p class="ql-block"> 26公里,爬高800多米,30多个发卡弯,无数个大弯小弯,终于到了。</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惊心动魄,什么是手心出汗,什么谓心有余悸,什么是刺激和震撼,还有什么是后悔莫及,你开车走一趟噶陀寺,答案全都有了。</p><p class="ql-block"> 8年过去了,川藏线已经天险变通途,噶陀寺的超级佛学院应该也已建成,上山之路可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 路边就是万丈深渊。</p><p class="ql-block"> 而当你经历了心惊胆战的一个多小时后,当你面对矗立在山顶的噶陀寺时,一切一切都随风而去,代之以惊叹和震撼!为“357团”点赞,能够拜佛噶陀寺。</p> <p class="ql-block"> 噶陀寺(也可称嘎托寺),全称“噶陀多吉丹”,意思是“修建在刻有噶字的巨石上的金刚座”。</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在四川藏区的第一座红教寺庙,也是红教(宁玛派)的六大代表寺院之一,始建于1159年,是宁玛派当之无愧的祖寺。</p><p class="ql-block"> 这里已经是在白玉县境内了,位于河坡地区白龙沟朵念山上,寺院海拔4800米。</p> <p class="ql-block"> 步入寺门,一片寂静。不要说游客了,寺院的僧侣和当地的藏民也仅仅是三三两两的,且大多是围绕坛城转经的。</p><p class="ql-block"> 噶陀寺原有的经堂、密宗神殿、修学堂、印经院、闭关房、僧房等,在十年动乱中受到严重毁坏而几乎成为废墟。后来,全寺上下团结奋斗,历时10年,于1992年完成了重建工程。</p><p class="ql-block"> 新建大殿三座,其中的大金殿占地6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两千余名僧侣诵经习法。</p> <p class="ql-block"> 噶陀寺的坛城是全藏区最美最靓的。</p><p class="ql-block"> 作为密宗坛城(曼陀罗)的一种形式,噶陀寺的这座坛城为世界三大金刚座之一。</p><p class="ql-block"> 中阴文武百尊坛城于2007年9月15日圆满落成开光。它分为六层:一层是万佛殿,二层是闭关房,三层供奉金像,四层供奉尊者,五层供奉普贤王如来,六层为金顶舍利塔。</p><p class="ql-block"> 坛城内珍藏着建寺以来收藏的珍贵文物和工艺作品。包括经书、宝冠、仪仗、乐器、壁画……。</p><p class="ql-block"> 噶陀寺,拥有一批工匠高手,世代承袭打造佛教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莲花生大师修行过的圣地,大师曾亲自为它开光加持十三次。</p><p class="ql-block"> 辽阔的山坡空无一人,法会时就会挤的无插足之地了。</p><p class="ql-block"> 就是在噶陀寺,曾经举行过佛教两千多年来最大的僧众云集的法会,整整十八万僧人同时聚集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建寺以来,先后得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已超十万人之众,噶陀传承的上师们已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噶陀寺的成就广为称道。</p><p class="ql-block"> 虹化,是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p> <p class="ql-block"> 建在山顶的高僧闭关修行宝殿。</p> <p class="ql-block"> 投资7个亿,噶陀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十明佛学院。</p><p class="ql-block"> 信佛者相传,只要进了此地山门的众生,便七世为人,必定成佛。</p><p class="ql-block"> 噶陀,高原圣地,有许许多多的神奇召唤着人们。</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9年,网络游记中的噶陀“十明佛学院”。虽然尚未正式完工,但雄姿已现,其正殿还有几分布达拉宫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在噶陀寺浏览了40多分钟,因时间关系,开始下山。</p><p class="ql-block"> 原路返回,行程艰难。人在车中颠簸时想,山上有这么大的工程,将来总得将这条路给整修一番吧。</p><p class="ql-block"> 还是用了近2个小时才回到金沙江边的甘白路,往白玉而去。</p><p class="ql-block"> 藏民们,住的真高啊。</p> <p class="ql-block"> 甘白路正在一段一段地修筑中。</p> <p class="ql-block"> 傍晚6点半,胜利抵达白玉县。</p><p class="ql-block"> 入住“华藏大酒店”,不多走路了,就在酒店二楼的“重庆刘一手火锅店”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b> D7 白玉—巴塘</b></p> <p class="ql-block"> 白玉县,隶属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p><p class="ql-block"> 县域面积1059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约有6万人口。</p><p class="ql-block"> 县城依山傍水,金沙江支流偶曲河穿城区中心而过,沿河是两条主街。</p> <p class="ql-block"> 庞大的白玉寺建筑群矗立在县城北部的半山坡上,是一处居高临下眺望全城的瞭望台。</p><p class="ql-block"> 仔细研究了周围地形和方位,才明白昨天下午去过的噶陀寺就是在山的那一边。这两座红教寺院的直线距离是相当近的,但是中间山峦阻隔,翻山越岭才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 白玉寺建于1857年,是川藏青边界地区规模宏大、影响很广的宁玛派寺院。</p><p class="ql-block"> 白玉寺规模宏大,造型精美,雄伟壮观。主要建筑有经堂七座,佛殿三座,灵塔三座,大型转经房八座,还建有一批僧舍。</p> <p class="ql-block"> 白玉寺,七狮标志。</p> <p class="ql-block"> 白玉寺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 佛像</p> <p class="ql-block"> 壁画</p> <p class="ql-block"> 白玉寺,也有自己的印经院,但是规模较德格印经院小多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印经院的刻板工工作与休息的一体化场所。围着大屋子一圈都是床铺,刻板工们就是在自己的床铺上埋头工作着。</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白云寺各经堂、佛殿等参观了2个多小时。期间,我们赖以旅行的商务车在城外汽修厂处理故障,因为车身发生倾斜,不能再行驶了。还好,修好了,继续启程。</p> <p class="ql-block"> 争先恐后在捐款,彻头彻尾地自愿,是没有任何“收据”的。</p><p class="ql-block"> 虔诚的藏民们,一生潜心信佛拜佛,一生辛勤劳动,所得除维系生活之余大都捐给了寺院、佛主。</p> <p class="ql-block"> 牦牛随处可见,地处高寒地区的白玉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p><p class="ql-block"> 藏民家庭是否富有,数一数牦牛数就知晓了。全身是宝的牦牛,一头的价值就上万了。</p> <p class="ql-block"> 十月上旬,早秋季节,山野一片烂漫。</p><p class="ql-block"> 从白玉沿江南下去巴塘约180公里。</p><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钟,在邻近巴塘的松多乡驶上国道318线。松多乡向东是理塘县,西南方向是巴塘,到理塘太远,就折向巴塘而去。</p> <p class="ql-block"> 我们行驶在白巴路上,感觉似乎越来越好了。</p> <p class="ql-block"> 峡谷中流淌着红色的河水,是矿物质还是其他原因呢?</p><p class="ql-block"> 马儿在安逸的觅食,色彩斑斓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一家三口。</p> <p class="ql-block"> 一个垭口。</p> <p class="ql-block"> 松多至巴塘的318线已经分段改建,多数路段已完工,双向两车道的柏油路面公路,路边的秋景已初显色彩,旅行的感觉真好。</p> <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在巴塘住宿,次日再前往理塘。</p> <p class="ql-block"> 正在翻修的318。</p> <p class="ql-block">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其县域南北长约260公里,东西宽约45公里,呈长条形,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是白玉南接荣县,东去就是理塘。</p><p class="ql-block"> 全县平均海拔在3300米以上。</p><p class="ql-block"> 县府驻地是夏邛镇,318国道穿城而过,城区西侧流淌的是金沙江支流巴曲河。</p> <p class="ql-block"><b> D8 巴塘—理塘—雅江—新都桥</b></p> <p class="ql-block"> 在巴塘休息一夜后又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出巴塘县,走国道318线,往北偏东方向回到昨天路过的松多乡转向东南方向的理塘县城,途中翻越海子山。</p><p class="ql-block"> 经过波戈溪隧道。</p><p class="ql-block"> 318线党巴—莫多—松多—列衣—德达段盘山而筑,山路弯弯,已陆续修建了多个隧道,加上路幅加宽、平整,不再艰险。</p> <p class="ql-block"> 修好的国道成了它们的坦途了。</p><p class="ql-block"> 昨晚入住的巴塘县,是自东而来的318国道在四川省的最后一个县城,西出巴塘后,318线就又开始攀登西藏芒康辖区的大山高峰了。</p> <p class="ql-block"> 路边,水转经。</p><p class="ql-block"> 水流带动经筒,昼夜不停地转动着。</p><p class="ql-block"> 转经筒,水力推动者,凡此水流过的地方之水族或饮用此水的众生都会受益。</p><p class="ql-block"> 经云:“…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如同见到千佛一般”。</p> <p class="ql-block"> 野外温泉。</p><p class="ql-block"> 巴塘—理塘间地热资源丰富,泉眼主要分布在措普沟内,泉水温度达70~103度!</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几个就议论纷纷,这个天赐温泉如果是在内地,早已是建的豪华无比,人满为患了。可是在这里,一切是原生态的,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见三三两两的泡泉人。</p><p class="ql-block"> 从318国道拐入措普沟可以到达康巴第一神湖~措普湖,单程约40公里山区小路,我们没有进去。</p> <p class="ql-block"> 开始上山了。</p><p class="ql-block"> 海拔高度不同,景色差别巨大。</p> <p class="ql-block"> 海子山在巴塘县境内,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为5020米。海子山共有1145个大小海子,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故名“海子山”。</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连续爬升过程中经过了几处观景台,但是山上又是风雪交加,观不到景了。</p> <p class="ql-block"> 高原,似乎总是在下雪,天色阴沉,漂亮的海子也黯然失色。</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天气不给力,这么多的高山海子难展容颜,而且也看不到远处的雄伟雪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翻过的海子山其实只是著名的格聂神山的一座山头而已。</p><p class="ql-block"> 格聂神山,位于甘孜州理塘县西南部、巴塘县东部,是我国藏传佛教24座神山中的第13座女神,也是胜乐金刚的八大金刚妙语圣地之一,在藏地,胜乐金刚的圣地只有喜马拉雅山和格聂圣山。</p><p class="ql-block"> 格聂主峰海拔6204米。迄今为止,格聂圣山仍然是处女峰。</p><p class="ql-block"> 附近有一条“格聂转山路线”,是真正的朝拜之路、驴友之路、原始之路。</p> <p class="ql-block"> 翻越海子山垭口。</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垭口:这一路过来,经过了高低大小几十个垭口,但多数海拔太高,且已下雪积雪,美景难寻。</p><p class="ql-block"> 川藏线沿途的垭口,承包了这条公路一大半的美。垭口风光独特,一般都因地势开阔而几乎拥有全景观景效果。</p><p class="ql-block"> 垭口,是旅行人的人生新高度。</p><p class="ql-block"> 藏区的每个垭口,都有飘扬的经幡,这是藏民对于神山的敬畏和祈福。每当经幡随风招展,每当向天空抛洒龙达,都意味着向神明念诵着经文,为过人平安祈福。</p><p class="ql-block">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川藏线上的高山隧道已一一建成通车,昔日的垭口尚存,但路已废,再也不能上去了。</p><p class="ql-block"> 垭口风光不复存在,如何评价呢。</p> <p class="ql-block"> 它们真的是不畏严寒的高原强者。</p> <p class="ql-block"> 路途中,在一处隧道口,看见同向而行的一辆摩托车发生故障停在路边,男主正在摆弄车子,背负幼儿的妇人站在风雪中,正一筹莫展。</p><p class="ql-block"> 热心的麒名立即停车,问清原因并征得藏民夫妇同意后,请藏族女同胞携幼儿上我们的车,送到他(她)们要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到了目的地,母子俩人下车后拍摄的,这位母亲展现出感激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但是,放眼望去哪有房子啊,她要去哪里呢?也许山后就是她家?</p><p class="ql-block"> 好人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路遇官方车队。</p><p class="ql-block"> 有开道车有警车,标配。相比而言,我们的车太“寒酸”了。</p> <p class="ql-block"> 从上海人民广场到这里是3182公里。</p> <p class="ql-block"> 此去雅江还有194公里。</p> <p class="ql-block"> 如此平坦的318国道,比北线的317高级了n倍了。</p> <p class="ql-block"> 毛垭草原。</p><p class="ql-block"> 川西地区的高寒草原地带,面积600多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出巴塘向东,沿着无量河谷行至距理塘30公里处,都是辽阔的大草原,318线穿其腹地而过,是川藏线最平坦的一段路程。</p><p class="ql-block"> 无量河又名理塘河、小金川,是雅砻江一级支流,干流全长516公里。</p> <p class="ql-block"> 毛垭大草原是横断山脉沙鲁里山系中最大的山间草原,正处在沙鲁里山中段,海拔3800~4500米。</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草原,有河流,有雪山群峰,有成群成片的牦牛,如果添上晴朗天空下的蓝天白云,那就是一幅高原天地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 巴塘——理塘,一路走来,高原、山脉、深谷、雪山、草原,雪域高原的一切原素轮番上场,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牦牛漫坡</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理塘到了。</p><p class="ql-block"> 理塘,是中国海拔高城之一,县政府驻地高城镇,海拔4014米。</p><p class="ql-block"> 隶属甘孜州,县域总面积14352平方公里,人口仅7万余。</p> <p class="ql-block"> 理塘的主要旅游资源有:</p><p class="ql-block"> 理塘寺;</p><p class="ql-block"> 格聂神山;</p><p class="ql-block"> 格木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 毛垭大草原;</p><p class="ql-block"> 赛马节。</p><p class="ql-block"> 来到理塘,不能不去的只有理塘寺。</p><p class="ql-block"> 从西门入城,位于县城城北山坡的雄伟的理塘寺就进入视线了。</p> <p class="ql-block"> 理塘城,密集的藏式民居构造了一个勒通古镇,即千户藏寨。</p> <p class="ql-block"> 理塘寺又名长青春科尔寺。</p><p class="ql-block"> 藏语译音,“长青”意为弥勒佛“春科尔”意为法轮。法轮常转,妙谛永存。</p><p class="ql-block"> 它原为黑教寺庙,明朝万历年间三世达赖途经该地时改为黄教并为其开光。</p><p class="ql-block"> 寺内珍藏有各种类型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佛教经典、三世达赖用过的马鞍、明代清代的壁画等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 长青春科尔寺的大经堂可以容纳3500名僧侣举行佛事活动。寺院的围墙是无数信徒捐建的长达3500米的千塔围墙。</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建筑物本身,还是高大威震的各尊佛像,还有琳琅满目的宝贝、精美绝伦的雕塑等,对一个普通的旅游观光者来说,能亲眼目睹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幸事。</p> <p class="ql-block"> 强巴佛,雕塑高达十几米,我站在那里仰望。</p> <p class="ql-block"> 佛像顶部的天幕,色彩艳丽。</p> <p class="ql-block"> 门口的麒麟。</p> <p class="ql-block"> 宗喀巴大师。</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p> <p class="ql-block"> 大经堂最高的部分是高僧修行房。</p><p class="ql-block"> 件件都是宝物,大开眼界,目不暇接了。修行的高龄喇嘛热情接待,细细讲来,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啊。</p> <p class="ql-block"> 海螺</p> <p class="ql-block"> 圣石</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又看到了“六道轮回图”。</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中描绘的天堂与地狱。</p><p class="ql-block"> 因果相续,因缘生法。</p><p class="ql-block"> 佛教认为,人及众生并非仅有一次生死,而是有前世、后世乃至生生世世,绝大多数皆在生死中流转,依众生所具善恶之业的多少,而轮回于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前三道为善道,后三道为恶道。</p><p class="ql-block"> 这幅图是圆轮形,也有的是阶梯式。轮回啊轮回,多多少少人信了一生一世,为了上升到更高的世道。</p><p class="ql-block"> 积缘积善,方为正道。</p><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中,生死轮回图被认为具有吉祥避邪、降妖伏魔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长青春科尔寺,真正是一座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 快乐的小喇嘛们如今已长成英俊青年了吧。</p> <p class="ql-block"> 回顾历史,1956年3月,当时的堪布和毛垭土司发动武装叛乱,包围了理塘县政府和驻军,给平叛的解放军部队造成重大伤亡。解放军后来出动了空军。叛乱以失败告终。</p> <p class="ql-block"> 告别理塘寺。</p><p class="ql-block"> 至此,“转佛塔”的内容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前后走进了8座接近了1座康区藏传佛教的著名寺院,分属于四大教派,走进了最大的佛学院、最大的印经院,目睹了筑坛城,聆听了大经堂里的朗朗诵经声,端详了琳琅满目的藏传佛教佛像、壁画、酥油花、法器、奇珍异宝……,更是感受到了藏传佛教文化、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实为此次川北藏区行的最大收获。</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出理塘东门,沿318线向雅江、新都桥而去。</p><p class="ql-block"> 可爱的藏族儿童在公路边向我们致敬,那个大男孩还有点腼腆,用手臂遮住了脸部。2013年,开着商务车穿理塘而行真的是罕见。</p><p class="ql-block"> 出门没有多远,又是修路,又驶上坑坑洼洼的便道。</p> <p class="ql-block"> 理塘—雅江途中。</p> <p class="ql-block"> 卡子拉山口观景,4718米。</p> <p class="ql-block"> 剪子弯山口,4659米。</p> <p class="ql-block"> 剪子弯山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接着,又翻越了高尔寺山口(4412米),直驱雅江。</p><p class="ql-block"> 从理塘到雅江是136公里,基本上是4000米以上的高原山路,上山又下山,我们行驶了3个半小时,途中仅在几个高山观景台短暂停留观景。</p> <p class="ql-block"> 穿过雅江。</p><p class="ql-block"> 雅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与草原的过渡带,位于康巴地区腹地,立于茶马古道,现在的318国道贯穿全境。</p> <p class="ql-block"> 2个小时后,北京时间晚8点,终于驶入新都桥镇,入住“鑫康珠酒店”。</p><p class="ql-block"> 又结束了一整天的游程。</p> <p class="ql-block"><b> D9 新都桥—康定—泸定—雅安—成都</b></p> <p class="ql-block"> 新都桥。</p><p class="ql-block"> 新都桥镇在甘孜州康定市西部,平均海拔约3300米。</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高山下来,到了新都桥如同回到平原,又是洗澡又是喝酒,为团队庆功。</p><p class="ql-block"> 新都桥是公认的“摄影天堂”,它以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连绵的山峦、散落的藏寨、成群的牛羊……为元素,川西风光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忽略了,直奔成都而去。</p> <p class="ql-block"> 有攻略介绍,在新都桥是可以眺望到远方的贡嘎山雪峰的,不知是否可以。</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在此贴了一张原先拍摄的贡嘎山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翻过折多山,垭口海拔4298米。</p><p class="ql-block"> 折多山,康巴第一关。它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折多山垭口的“全团福”,庆贺走完不平凡的“转山转水转佛塔”之旅。</p> <p class="ql-block"> “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这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已经不再感到惊险刺激了。</p><p class="ql-block"> 公路修整前,隧道开通前,当地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p><p class="ql-block"> 早年,西出成都进藏(川藏线)必须要翻越第一天险二郎山和第二天险折多山……。二郎山隧道开通后,折多山承担起了“高山重任”。如今,在建的折多山隧道将于2022年通车,又一条高山险路即将完成历史使命,退出人们的视线。</p> <p class="ql-block"> 穿过康定城,没有停留。</p><p class="ql-block"> 现在已经有缆车了,是通往跑马山的。</p> <p class="ql-block"> 泸定到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大渡河上已经架起了一座又一座桥梁,但是,铁索桥(又称泸定桥)则早已载入历史,它在大渡河的地位无桥可比。</p> <p class="ql-block"> 又一次经过建成于1999年的二郎山隧道。</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建成长达4200米的隧道已经是了不起的工程了。如今,这个大名鼎鼎的隧道早已被抛到了某个角落去了。</p> <p class="ql-block"> “探秘川西”篇要结尾了。篇幅已然不小,文中的不少自然风光已不可复遇,很多寺院已制度性的约束了外来游客的活动范围,过去的历历往事已经成为长久的记忆成为珍贵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庆幸,我们曾经走过。</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再次感谢“357团”的组织者引导者领导者伍麒名,以及兄长、好兄。</p><p class="ql-block"> 谢谢朋友们的阅览。</p><p class="ql-block"> 撰文•摄影 五洲留痕 2021-06-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