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粽子鲜美,艾草飘香的端阳时节,我们非常荣幸的盼来了开州区龚祖华数学名师工作室的课例研修,由汉丰二校孙志露主任执教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p> <p class="ql-block"><b>一、课例展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老师带着五(6)班的孩子们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生动而有深度的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老师对比了新旧教材中的例题的更改调整,思考如何在教材有限的数学材料基础上为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更好的打开并发展学生的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合我校《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孙老师将本课用阶梯式备课方式进行了深入设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老师的尝试是勇敢的有效的,是可以为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思考的,更希望通过大家的思考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成熟有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二、评课议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校各年级老师对孙老师的课进行了剖析和评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亮老师结合磨课经历从“关注学生起点,重学习体验;直指数学本质,重知识关联;立足课程本位,重素养提升;拓展数学文化,重数学应用”对《找次品》做了深度赏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善贵老师指出孙老师带来的课堂真实而常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露老师提到课堂设计的层层递进:由美国航天事故认识到次品的危害,体会找到次品的重要性,并从3个物品开始结合天平的原理体会找次品的基本原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贵明老师更指出课堂中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尝试找到不同的方法,形成有效解题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段宁权老师在大家提出的众多亮点中提出思考,数据的过渡是否可以再多搭一步梯子,活动中是否再大胆一点,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独立尝试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小华老师谈到本堂课中关于理解题意的难点,语言模型的建构,结合课堂中的放手探究,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尽量平均分,同时肯定孙老师课堂教学中注重大数学的视野观,正如他所说:“时尚不分领域,教学不分学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灵莉主任点评说到:“本堂课思路清晰、环节明晰,学生得到了阶梯式梯度发展。课堂开端将241减少到2、3来帮助研究,体会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利用2个物品知晓天平原理,3个物品发展推理能力;8、9个物品的研究中深度体会优化策略到最后发展到27、81、241个物品研究中的数学建模。数学学习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孙老师的课堂让学生深刻明白了“三分法”的实质来源,天平上两部分,天平外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主任同时提出,是否可以在研究8个物品之前,先搭建一个研究四个物品的梯子,再将探究八个物品的活动改成全开方式的探究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分法多样化的出现,进而体会“三分法”的优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名师工作室的导师和成员们也不吝赐教,带来了自己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自白水小学的肖祥文老师说,平常见到的孙老师是个很man的人,课堂上的他却有非常细致的一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萌。他细心收集生活中的“次品”,细致处理天平原理,耐心引导方法研究,让学生体会操作过程的会出现的“最不利原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家二小的赵红程老师主要从本节课数学思想过程的表达进行了阐述,因为“没有天平”所以必须“想象”,才会出现“假如天平平衡”、“假如天平不平衡”,这样的处理方式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丰七校的王云祥老师认为,结合生活实际建立的次品概念生动有效,实在又深入,课堂中爱国热情的激发首尾呼应,学生的自豪感十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修校谭明锋主任围绕课堂中体现的应用意识、符号意识、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创新意识对本堂课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高度认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龚祖华老师作为导师,总评谈到教学内容“阶梯层层递进,目标层层落实”,课堂中突出思维过程的表达,充分体现了符号意识。同时,龚祖华老师结合板书指出,我们应该以白色为基础,红色用来突出“重中之重”,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层次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三、专题讲座</b><span class="ql-cursor"></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龚祖华老师针对期末复习给我们带来了《研究数学命题导向,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龚祖华老师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p><p class="ql-block">(一)小学数学评价的基本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评价要尊重学生差异,目的在于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p><p class="ql-block">(二)小学数学命题的四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p><p class="ql-block">(三)小学数学命题与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命题应明确课标要求,指导课堂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探究过程和实践操作。</p><p class="ql-block">(四)小学数学试题命制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试题命制时要明确测试的目的,确定双向细目表,根据需要设计题型并确定试卷呈现方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评价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课程标准精神,发挥自身潜力,改进教育方法,同龚祖华老师的期许一般,真正做到:“学,真发生,教,真改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加一次研讨活动,也许我们仅仅收获一个小小的点,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坚持学习,点点的汇集终将成为一条流畅的线,线与线的交汇能成就你在教学中的独当一面,终究能构建出你独树一帜的教学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开州名师龚祖华工作室的智慧凝聚犹如一盏明灯,以这盏明灯为圆心,在二校辐射出了无数智慧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策划 王海霞</p><p class="ql-block">供图 陈 亮 刘善贵</p><p class="ql-block">编辑 杨燕来</p><p class="ql-block">审核 孙志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