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体兼修 容品于动 ——市南体育课程改革进行时(教学篇)

市南体育教学

<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高中阶段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体育的总任务是一致的,包括: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 3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一致,全面贯彻。体育课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点。体育课的另一特点是学生在上课时,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较多、较为明显,比其他课程提供了更多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另外体育还包括身体形态和动作的健美等有关美育的因素。强调锻炼身体的效果,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培养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这是现代中小学体育课发展的一般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始终坚持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不断加强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凝练教学成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研究引领各中小校对标国内和国际优质科研课题,依托《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和《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以课堂变革的关键要素和解决策略为着力点,围绕“互动效能 让有效教学走进悦动课堂”主题,组织区域教研、跨学区集备、听评课,以及举行公开课、经验交流、座谈交流等系列研究与实践活动,赋能和激活教师的研究热情。加强优质成果的推广应用,让一线体育教师和学生成为受益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市南区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的有效体育教学,采用趣味性、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教材)和多样化、结构化的教学手段,改善“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与健康课。学生每节课的运动密度达到75%以上,运动强度达到心率140-160次/分钟,作为市南区各校监控体育课堂的重要指标。</p><p class="ql-block"> 体育教学也是实现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发展最有效途径,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学科的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以此来体现体育教学的实质作用及优势。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析学生在体育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真实状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个人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及方式,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和精髓,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时掌握体育学习的技巧,实现个人体育素养的综合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是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学习指导和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来调整后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体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引导价值。有些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学项目,在了解学生这一需求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游戏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主动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这种教学形式和理念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构建高效课堂,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实施互动效能体育课程模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互动效能体育课程模式》提出健身教育、合作竞争、四段双检、互助分享、学科整合、社交技能六大教学模式,以及133课堂时间管理等17个教学策略。同时基于每位教师、每个项目及每所学校三个维度,采用“1+X”的教学改革推进方式,即采用1个教学模式加 X个教学策略的方式,实现“人人教学有风格、项目学习有策略、校校有模式”的目标,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市南区多次举行市级跨区域教学成果推广活动和教学模式推进会,全区100%的学校参与区域“互动效能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的研究工作,20余所学校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青少年体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子课题顺利结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市南区提出"全面实施体育固本行动",落实一天一节体育课,积极探索普及性的“技能+体能”提升策略,嘉峪关、榉园等部分学校探索尝试推进“2+1+2”课时安排模式:即每周2节体育基础课、1节选项走班课、2节体育活动课。积极推进“一天一节体育课”的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教会、勤练、常赛”三位一体的体育管理机制,助推了体育课程一体化建构与实施,促使多元课堂教学活动有机融合,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和学生体育技能个性化选择需求,区域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青岛第二十六中学、青岛嘉峪关学校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通过体育“选项走班”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课堂活动氛围浓厚,真正把学生的兴趣转变为特长,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市南区在小学高年级以上采用“体育选项走班制”组织形式,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优势潜能,引导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课内“学练赛”一体化实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引导学生喜爱运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核心素养,增进身心健康,需要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共同“发力”。“教会、勤练、常赛”的思想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提高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和体育品德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方法。虽然主要是对整个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包括课内外、校内外,但同样适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与这一思想和方法相适应,体育课堂教学可以用“学、练、用”来概括和形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体能。“练”指每节体育课中要提供学生更多的运动时间。“赛”指每节体育课中都应该保证学生有一定时间参与对抗、比赛或展示。课堂教学是为课外锻炼服务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运动技能、练习方法以及对抗、比赛或展示,就为课外、校外的“勤练、常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体育课程的角度,课外、校外的“勤练”可以采用自主和合作练习的方式,“常赛”应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人人都参与的多种形式和层次的比赛。可以预见,“教会、勤练、常赛”的思想和方法将对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产生长远而又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完善健康行为的教学评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提出要注重“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市南区体育教研团队特别重视学生“健康行为”评价的研究,在运动竞赛与体育品德和体育家庭作业与健康行为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市南区结合国家新一轮的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各校积极开展“篮球嘉年华”“趣味体能挑战赛”“活力家庭挑战赛”“全员运动会”“国防教育全员运动会”“生命安全教育全员运动会”等, 以此作为体育品德评价的主要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分学校的体育家庭作业主要依托中国跳绳协会举办的全国跳绳联赛,通过天天跳、周周跳、月月跳,落实体育家庭作业,既有个人竞技也有集体展示,通过校内外不断锤炼,让此项运动不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让运动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此作为健康行为评价的主要形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建立动态持续的运动智能监控体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兴信息技术和学校体育深度融合,采用可穿戴设备、智能化体育器材、多维智能运动学习空间等,对学生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运动负荷、体质健康等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和管理,构建多部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市南学生体育健康大数据平台,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行动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莱芜一路小学通过线上互动、线下指导落实“练”,疫情期间体育作业利用打卡小程序,线上记录学生的跳绳数据,实现对跳绳动作AI数据的分析记录和横向、纵向数据对比,呈现出学生跳绳水平的曲线变化。仅半年时间,学校千余人参与了跳绳打卡活动,其中700余名学生坚持每天打卡,做到了体育教育与家庭教育、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未来,市南体育教学将继续坚持行动研究,坚定不移地深化“互动效能”教学改革,让每一个课堂都充满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享受运动的快乐。</p>

体育

学生

教学

体育课

课堂教学

健康

市南区

运动

课程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