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褚遂良(字登善,号一诚596一659)封河南郡,系杭州钱塘支派始祖褚泰公下第十九世孙,唐政治家褚亮之子。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的大臣,政治家,史学家,书法家,浙江杭州钱塘人。官至吏部尚书、黄门侍郎、中书令、尚书右仆射(宰相官职),諡忠清。后因反对武则天立后,遭其迫害在流放期间病死。有子三,曰彦甫、彦冲、彦易,其中彦甫、彦冲流放期间被武氏杀害。705年,武则天死,唐中宗李显即位,给褚遂良平反昭雪,恢复官爵。790年前后,唐德宗李适追封褚遂良为太尉,将褚遂良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中。830年前后,唐文宗李昂派人找到褚遂良的五世孙褚虔,下旨任为临汝尉、安南观察使,表彰褚遂良以及二男一孙的功绩。868年,以太尉制改葬褚遂良于阳翟。褚遂良曾孙褚璎(音球qiu),为监察御史,北伐突厥,升礼部员外郎。遂良死后四十六年终被平反,终于成为大唐开国功臣一样的人物,子孙后代封官加爵。褚遂良一生著作无数,代表作有《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临摹《兰亭序》,《褚中令》,《千字文》,《帝京篇》等,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褚遂良到底是不是杭州人?</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历史上,由于一些地区的建制和辖区经常发生变化,造成这一区域的古代特别是近代的历史名人,其籍贯叙述非常混乱。比如唐朝的名臣和书法家褚遂良,关于他是哪里人,现在至少有五种说法:余杭说、阳翟说、钱塘说、仁和说、杭州说,现略加分析和辨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一)余杭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以1990年版《余杭县志》为代表。该志第16篇“人物”在介绍“褚亮、褚遂良”父子时说:“褚亮、褚遂良父子,唐初大臣,余杭人。”此说流行甚广,以致后来出版的一些余杭历史文化丛书以及余杭地方政府网站中,都把褚遂良当作余杭人。“余杭说”其实经不起推敲,因为明清时期的任何一部《余杭县志》都没有把褚遂良作为余杭人载入志书。说褚遂良是余杭人只是现代人的一厢情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仁和县志》上说褚遂良故居在褚家塘,余杭也有一个褚家塘,在仓前境内(今杭州余杭区的东西大道和海曙路附近),但没有证据证明仓前的褚家塘跟褚遂良有关系。目前在余杭区境内并无褚遂良故居。因此,褚遂良是余杭人基本可以排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二) 阳翟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是褚遂良的祖籍,但褚家自晋末就南迁,后再迁到杭州钱塘,按一般的标准,褚遂良不能说是阳翟人,只能说祖籍阳翟。但褚遂良死后很可能葬在阳翟。史载,褚遂良去世后,先葬爱州,后蒙恩迁葬阳翟祖茔,赐谥文忠。清末杭州“褚文忠公祠”有一楹帖云:“庙食褚塘,大节一生垂史册;魂归阳翟,易名千载表文忠。”下联指的就是褚遂良死后葬在祖籍的事。褚遂良墓现已不存。如果褚遂良葬在阳翟,那么给阳翟说又增加了一点分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三) 钱塘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民国元年(1912),钱塘县和仁和县并为杭县,至此钱塘县地名消失。 说褚遂良是钱塘人,最直接的证据是《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旧唐书》和《新唐书》修纂年代早,又是官方修志,其记载褚遂良的籍贯当为可信。但这两本书略去了褚遂良籍贯的记载,因为它明确写了褚遂良的父亲褚亮的籍贯是钱塘,古人惜字如金,也许这两书的作者认为写了褚亮的籍贯,褚遂良就不必写了。《旧唐书》载:“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新唐书》也做了相同的记载。这是褚遂良为钱塘人最直接和有效的证据。所以后来的明万历《钱塘县志》和清康熙《钱塘县志》都把褚遂良列入到本县志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四) 仁和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既然褚遂良是钱塘人无疑,那为什么又会出现褚遂良是仁和人的说法呢? 说褚遂良是仁和人的志书有明嘉靖《仁和县志》、清康熙《仁和县志》。后者还有一条记载:“褚遂良故居在褚家塘”。这条记载虽然简单,但告诉我们,褚遂良故居在仁和县褚家塘,褚遂良是仁和县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写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一个疑问:为何明清时期的《钱塘县志》与同时期的《仁和县志》对褚遂良籍贯的记载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其实,两县县志的记载都没有错。问题在于历史上是先有钱塘县,再有仁和县的。唐朝时的褚遂良确实是钱塘县人,那时还没有仁和县。仁和县的前身是钱江县,梁龙德二年(922),析钱塘县、盐官县各半,以及富春县的长寿、安吉二乡,设置钱江县。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称为仁和县。也就是从五代梁开始,褚遂良所在的褚家塘就划给了钱江县,即后来的仁和县,所以明清时期的《仁和县志》都称褚遂良是仁和人,那是以当时的地域为标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五) 杭州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正因为钱塘、仁和两县沿革和辖区过于复杂,所以很多人干脆称褚遂良是杭州人,这就是“杭州说”的由来,这当然没错,但不够具体。杭州是府一级行政区划,钱塘、仁和、余杭都是它的属县。如明嘉靖年间修《浙江通志》时,就笼统称褚亮为杭州人了:“褚亮,字希明,杭州人”。褚亮是杭州人,那褚遂良当然也是杭州人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我们再来看看褚遂良故居在现今的确切地址。据雍正《浙江通志》载:“昭忠祠,在仁和县忠清里,祀唐右仆射褚遂良。里为遂良故居,旧有祠,乡人岁祀之。成化十三年(1477),郡人周璟请于朝,诏有司新其庙宇,入祀典。国朝雍正八年(1730),总督李卫重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建昭忠祠后殿碑记》:“唐河南郡公尚书右仆射褚公,为吾平安里(忠清里)土地正神,敕建昭忠祠,奉安神像,春秋致祭,载在祀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昭忠祠即助圣庙,在仁和忠清里,原为褚家祠堂。忠清里原名升平坊。明成化《杭州府志》:“升平坊,本命忠清里,入褚家塘。”忠清里之北为大路营,从忠清里到大路营,就是现在杭州市下城区的新华路。褚遂良故居在今新华路的新华坊住宅区一带,现在杭州尚存助圣庙前的地名。旧时这一带是杭州著名的老城区,丝绸业尤其发达,市场繁荣,庙会兴盛。现在这一带旧建筑基本被拆除,建起新华坊住宅小区。旧地名如忠清里、褚家塘、张御史巷等都不复存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褚遂良所在时代其籍贯属钱塘县,但自后梁起新设钱江县,褚遂良居住的地方划到了钱江县,宋时改仁和县,民国属杭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入杭州市下城区,因此今人叙述褚遂良籍贯时,应该写成:褚遂良,钱塘(今属杭州市下城区)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文: 陈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编辑:毛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作者系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余杭区史志学会副理事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整理: 褚先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