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屈原眼看国破家亡,万念俱灰,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自沉于汨罗江。</p><p class="ql-block">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划船赶来,捞救无果,为免屈原肉身葬身鱼🐟腹,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p><p class="ql-block">后来,每年五月五,这一风俗流传了下来,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将其定为“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习俗——《包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p> <p class="ql-block">学习包粽子</p> <p class="ql-block">🌸 棕子香,香厨房。孩子们包的各种各样的端午节粽子!👍🏻👍🏻👍🏻</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习俗——《系五彩绳》 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习俗——《挂菖蒲,插艾叶》</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结合我园的传统节日教育精神,我园组织开展了“浓情端午粽是情”的包粽子活动,孩子们过了一个“文明、和谐、安全、快乐”的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假期</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幼儿园现将2021年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2日-14日</p><p class="ql-block">放假三天</p><p class="ql-block">6月15日正常入园</p><p class="ql-block">端/午/节/来/临/之/际</p><p class="ql-block">祝愿所有家长、小朋友们</p><p class="ql-block">端午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