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好久没读期刊杂志了。今天下午,手头刚好有本新出版的《人民文学》(2021年第六期),在久违的墨香中,品读了两篇好文章。</p><p class="ql-block"> 一篇是《成千上万种春天》,作者范晓波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多个他亲历的不同的春天,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中有两段话让我感触颇深,非常认同,摘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没有影像记录的更远的年代的诗文有些美得惊心动魄,有些读着痛快淋漓。以前总是绝望地感佩前人遣词造句的才华,现在想想,这不仅是才华的问题,他们所经历的春天和我们的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可能,只有春天的名称相同,嗅觉 、听觉、味觉和更深的心理感觉都完全不一样。”</p><p class="ql-block">“(桃花)花瓣的色泽也不是淡淡的水红色。深红如胭脂,也好看,但不适合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从不和这种桃树合影,不亲切,在春天见到它,就像家里来了继母,在概念上能接受,情感上却很别扭。”</p><p class="ql-block"> 的确,今天的自然已不是古时的自然,现在的春天也不是古时的春天了,甚至与几十年前相比也大为不同。人工干预的痕迹太多,自然天趣越来越少,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能不让人生发无奈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另一篇是李朝德的《一人一指一梅花》,讲述的是一代才女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抗战时期南迁至昆明郊区山村,在唯一为自己设计建造的房子院落中亲手种植的一株梅花,因时代变迁竟无处着落的令人心酸的故事。其中有两句诗引用的好,一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的颔联,而尾联便是人人口熟能详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另一句是金岳霖先生在林徽因追悼会上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两句诗在叙述林徽因身世过程中有着画龙点睛、精准概括等妙用。</p><p class="ql-block"> 好文章值得细细品读,品读好文章必有所启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