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月10日 ,是韶关市浈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骨干团队培训的第五天,连续多天的学习并未让老师们感到辛累,反而让老师们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老师们一如既往地用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培训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依旧是熟悉的线上培训,培训的主题是《校本成果的有效凝练与展示》,主讲是李宏贞,他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现为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员,广州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专家组成员,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从什么是校本成果、校本成果对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意义、校本成果的形式及凝练的途径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他强调学校及教师要有成果意识,每次承担教学活动后要及时将成果凝练出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在简单讲解了什么是校本成果之后,主要介绍了校本成果的主要形式,详细讲解了优质课的设计,呼吁教师要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三讲三不讲:重点要讲、难点要讲、错点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要讲、经过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要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要讲。要牢记“教”是为了“学”,不是为了自己精彩,而是让学生精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会”为追求,什么是学会?怎么学会?李老师借助布鲁姆的学习分类模型告诉我们什么是学会,课堂设计效果的评估离不开它,从学习成效金字塔看怎么学会,学生之间的互相教是很有效的方式,要牢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介绍了优质课设计的三大导学工具,详细讲解了学案导学的基本结构,通过观看实例《生物入侵者》学案,告诉老师们撰写学案要简单明了。通过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例,让教师们了解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推动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在介绍了导学教学模式之后,通过观看、讲解陈春娜老师的教学案例《圆的认识》助教师们认识理解导学教学模式。老师们要牢记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时间要占一半,同时要明白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习,要考虑任务的设计,要分层,要导学,课前要做更多的工作让学生能学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从自身论文发表着手讲解成果凝练的重要性,课题、论文也与教师的职称评审息息相关,那么如何做课题和写论文呢?李老师将他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以案例“一个省级课题名称的进化故事”入手讲解如何做好课题,从申报书的撰写、研究步骤、三轮行动研究的任务设计、第一轮行动研究方案、第二轮行动研究方案、第三轮行动研究方案分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老师们要记住做课题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论文是成果的重要形式。李老师分享了他凝练出来的写论文思维秘籍,并通过案例讲解让老师们了解如何将经验变成论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骨干团队成员不惧烈日,准时来到培训地点参训。来自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毛老师从角色职能、平台与账号说明、培训整体流程与平台操作指引、培训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教师们登录培训平台进行了实操,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了多天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span>引领带动校(园)内教师全员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训,进一步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助力教育新发展。</p> <p class="ql-block">撰写、编辑:许桂珍</p><p class="ql-block">校对:杨洁文、卢湘琼</p><p class="ql-block">审核:邓莹源、陈海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