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秦定

<p class="ql-block">一直想去那美丽而遥远的新疆看上一眼,哪怕是浮光掠影。</p> <p class="ql-block">车轮滚滚不停息地奔驰在公路上,手机一路拍到酸,映入眼帘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占了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新疆,车行几天几夜都走不出这个地域。过去开车1000公里要一周,出去一个大巴车,要带两个修理工。表哥八十年代初从连部到阿克苏办护照单程要一天,现在只要二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疆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长522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公路,路两边已是人工绿色走廊,胡杨,红柳恰似沙漠盆景。</span>据说塔克拉玛沙漠上刮起的沙尘暴有三米高,一次把幼儿园孩子刮走,阿姨去拉也被拉到数公里外被风卷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沙漠公路两旁修筑着堤坝式三角防水带,置入地里的管道是在大雨滂沱时将水分流到河里,因为盐碱地的水无法渗透到土壤里。还有三道防沙带是尼龙袋,和用芦苇或棉花杆子织起帘子拦及方格。沙漠公路上就是如厕有些尴尬。</span></p> <p class="ql-block">深秋南疆的胡杨,或秀丽婀娜倒影在水中,或高大粗壮屹立于大漠间。这些千年因沙化转化的活化石,根扎几十米深。不禁感叹造物主的奇妙和伟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要说南疆是一片黄,北疆就是一片绿。那拉提草原上的牛马羊多么怡然自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5月底正是北疆牛马羊转场的时候</span></p> <p class="ql-block">它们吃草,排泄,嬉戏,繁衍,上苍赋予每一个生命体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新疆人浪漫,连他们的马秀恩爱都不避讳。它们应该不是那种善于奔跑已基本灭绝的普氏野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从上海去兵团支边的表哥</span>说替他看一眼农一师七团十二连的原址。记得他去了七年后第一次回上海途径南京,望着他黑瘦的脸庞,问为什么这么久?他叹气到:指导员说:“你回上海探谁?父母在海外。” </p> <p class="ql-block">表哥问现在兵团怎样?体会得到他们在这片疆土上热血洒青春,叹息在暮年的心情。感到欣慰的是原7团旧址上建了比较高档,钱不贵的养老院,兵团知青优先,不能让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过去要撑船过河来往于一师的几个团架起了四座桥,修起了人工渠。原来是通用机械厂的12团,现生产自动卸棉车,最苦的14团建立了研究和展示各种沙漠植物的植物园。还有农一师4团种的吊杏干最正宗。</p> <p class="ql-block">兵团方圆几百公里垂下头的金灿灿稻穗任凭德国进口的收割机肆意挥舞,全机械化的灌溉几乎看不到工人,沿途风力,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全国穿衣半是新疆棉,导游说小时候跪着摘这种矮棉,一天摘35公斤的棉花才算满工分。现在一个团就有上百辆自动采棉机和卸棉车,沿途棉花机收割,粗加工并打包运到集散地的棉花,都是国家集中收购的大储备物资,急的美国坐立不安,整出一个所谓“新疆棉花禁令”。</p> <p class="ql-block">阿勒泰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占元素周期表里一半,特别是航天工业用的稀有矿物质,3号坑有元素周期表基本全部矿物。一位五十年代初地质专业毕业的同行旅友说他是去那里地质朝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伊犁门户,果子沟上建立的钢椼梁斜拉桥,中国桥梁建设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赶了几百公里的路,来到了可可托海,可是它和“海”半毛钱关系没有,只是哈萨克语绿色丛林的发音,尾音“海”,便对这个海有无限想像,这个卡打的有点冤。</p> <p class="ql-block">赛里木湖</p> <p class="ql-block">天山天池</p> <p class="ql-block">诗和远方已不是大妈的菜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大妈一词已入牛津大词典,不过它忘了大妈的另一个特质:爱搭讪(南京话是拾哒)。大妈找大妈,在禾木村走了好几里地,找到了哈萨克族大妈,年芳50,两个儿子在哈萨克斯坦读大学,正好她姐姐的儿子在院子里修供游客拍照家养马的马鞍,懂汉语。</p> <p class="ql-block">禾木村除了修马鞍,更多的是搭木屋,那可是游客要去拍晨雾的地方啊。</p> <p class="ql-block">南疆的葡萄沟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同行王老师买了500元的葡萄干,葡萄籽,乘乌鲁木齐航班飞回南京时付了500元的运费。</p> <p class="ql-block">除了相貌,高鼻梁,大眼睛,长睫毛,<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觉得她们是少数民族人,因为他们做生意没有任何交流障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你看她和内地游客讨价还价的架势,就知道她的普通话有多溜。</span></p> <p class="ql-block">多次旅游对导游购物的苦情牌有了免疫力,没想到那些夫妻恩爱的大妈们又败在了亲情牌下。我虽然没钱去买那动则几万元的和田玉,但同伴那温润如玉性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当然作为旅游景区,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猜猜这机器是干什么用的?</p> <p class="ql-block">基本看不到多少喀什老城的原汁原味,还能碰到几个留守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每家每户都装上了智能水表。</p> <p class="ql-block">这位喀什老城的大妈,一个儿子在乌鲁木齐当医生,一个儿子上大学,惊讶她会说汉语。</p> <p class="ql-block">沙雅饭馆里遇到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充当起汉语和维语的翻译,她开饭店的爸爸只识大团结,不识汉字,小女孩告诉我,同学之间都是说汉语的。</p> <p class="ql-block">新疆维族人口有1000多万,过去他们保守,简单,比较慵懒,他们不喝政府的水,不走政府的路。现在的一代人基本被汉化了。</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于田的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给毛主席送哈蜜瓜,已是今非昔比。</p> <p class="ql-block">当下时髦的“内卷”二字与这些热情奔放,简单开朗的哈萨克族养马汉无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上星光大道呼麦演出的图瓦人(成吉思汗后裔)乐队~</p> <p class="ql-block">哈萨克族鼓手</p> <p class="ql-block">一鳞半爪地记载了南北疆游的碎碎片片。以国家利益,战略位置,经济建设多重角度看新疆,真是不容轻视,怪不得它历世历代都被邻国虎视眈眈。一个“和”字将这个多民族地区像石榴籽般和睦,和顺,和谐团在一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