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南省人民医院幼儿园 小二班</p> <p class="ql-block">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喝雄黄,划起龙船庆吉祥。”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我们省医幼小二班开展了端午节系列活动。</p><p class="ql-block"> 瞧,我们一起吃龙粽,画龙粽喽!</p> <p class="ql-block"> 龙粽香又香,我来画一画</p> <p class="ql-block"> “洗浴”</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沐浴兰汤,是古俗。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宝贝们也在幼儿园,进行了用艾叶煮成药水洗手的活动,去邪气、治百病。</p> <p class="ql-block"> 画 额 </p><p class="ql-block"> 五月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恶月、毒月。五月端午更是恶毒之日,蝎虫开始活跃,所以,祛毒消灾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惟有儿时不能忘,持艾簪蒲额头王”。额头王,是指端午时用雄黄酒在儿童额头画个王字,寓意王者为上,百毒不侵,避之大吉。</p> <p class="ql-block"> 浓浓粽叶香,悠悠端午情</p><p class="ql-block"> 这些端午节传统习俗,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端午节最原始的含意是祈神求福、避邪保健,千年相传,被称为“卫生防疫日”。</p><p class="ql-block">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端午节依然粽情粽意,五月五日午,赠你一支艾!祈祷疫情早日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