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绿地小学科学电教组全体教师于2021年6月10日上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作者试图通过与科学教育有关的各个方面的阐述来揭示科学的本来面目。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分享了读此书的收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书分享活动正式开始。曹明老师抛砖引玉,首先分享了他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一条全新的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首先从问题开始,对于问题,老师熟悉,学生也司空见惯。可是问题和问题还是不同的,有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有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分。一堂课往往是有问题开启,也往往是由一个问题结束,问题对一节课来说真的太重要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梁建乐老师说,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世界和解释世界,而描述世界和解释世界的途径便是观察和实验。因此,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科学不相信权威,只相信事实。当然,这里不是怀疑一切,不是胡乱怀疑,而必须借助于实证和逻辑的标准。科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放在最基础的观察环节上,即收集资料环节上,让孩子们知道,获得客观事实是科学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文英老师说,这本书以科学探究过程的各环节为基本框架,同时融合大量的课例分析,将有关教学过程的问题与相关的科学性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探讨我们教学中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剖析我们教学中常见的非科学性质内容,阐述我们教学中具体的困惑与疑难,提出我们教学中实现科学目标突破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化,教学过程更加典型化,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同时李老师反思了以往听的课和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对某种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燕宝老师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学就是那些精密枯燥的仪器,就是那些散发着异味的化学制剂,就是那些看不懂内容的公式。其实就我们小学科学教学来说,给科学教学一点人文气息是很需要的,正如书中说的“科学与人文是可以融合的两种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潘明老师进行了分享并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这本书我读了两遍,读过以后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中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大家将以此次读书交流活动为契机,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多读书,读好书,以书籍陶冶性情,以书籍涵养气质,以书籍提升专业素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