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足迹—2021年5月,晋、陕八日游(三)

上海·冯仑·40129423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所建。</p><p class="ql-block">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典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太白亭。</p> <p class="ql-block">唐园是进入晋祠中心景区的必经之处。</p><p class="ql-block">太原是唐朝的龙兴之地,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最后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唐帝国,唐园就是一个为此而建的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座三桥并列的汉白石栏杆桥,看到“晋祠胜境”牌匾和四柱三门牌楼。</p> <p class="ql-block">单檐歇山顶,东南北向三面抱厦,2007年重建,横匾“唐园”二字,为明末清初山西著名书法家傅山所书。</p> <p class="ql-block">中心砖雕“福、禄、寿”三星影壁。</p> <p class="ql-block">飞龙阁,凌云阁。</p> <p class="ql-block">唐宋遗风古建,唐宗:唐太宗。</p> <p class="ql-block">龙兴晋阳,是李世民及其群臣青铜群像,2003年为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而铸,中有长孙无忌、李勣、尉迟恭、魏征、马周等文臣武将。</p>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悬瓮山和晋水交汇处,据《晋祠铭》记载悬瓮山“崇山亘峙,作镇参墟;襟带边亭,标临朔土。悬崖百丈,蔽日亏红;绝岭万寻,横天耸翠。霞无机而散锦;峰非水而开莲,石镜流辉,孤岩宵朗;松萝曳影,重溪昼昏。碧雾紫烟,郁古今之色;玄霜降雪,皎冬夏之光”。晋水“飞泉涌砌,激石分湍,蒙氛雾而终清……日注不穷,年似不溢……”</p> <p class="ql-block">三晋名泉(水境台),晋水源头位于晋祠内,共有三泉,鱼沼泉和善利泉时流时断,唯有难老泉长流不竭,泉水自地下约5米的岩石中涌出,平均流量约每秒1.8立方米,常年水温保持在摄氏17度,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晋祠虽说建在山脚下,但晋祠的一些建筑还是以山为背景,结合地势。晋祠文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与周围环境结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p> <p class="ql-block">在会仙桥旁写生的女孩。</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俗称“牌楼”,“对越”二字是宣扬报答之意,这在礼制上为对越坊作了极好的文化注释,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对圣母的祭祀主题。</p><p class="ql-block">对越坊,建于万历四年(1576年),造型优美,结构壮丽,“对越”此匾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宛如游龙。</p> <p class="ql-block">隔鱼沼飞梁与圣母殿相对的献殿,是供奉祭祀圣母邑姜的享堂,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献殿的建造,是为了烘托严肃庄重的气氛,其文化意义也是为进入圣母殿起铺垫作用。</p> <p class="ql-block">离圣母殿最近的是鱼沼飞梁,是一座举世无双的十字型桥,据历史考证,鱼沼飞梁和圣母殿是同时建成的,可见当时圣母殿的规模非常宏大。</p><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晋祠古建筑三绝之三,建于宋代,呈十字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布局充分体现它的建造发展历程。圣母殿的确立最晚在五代时期,随着晋祠文化主题的变化,圣母祭祀成为一个主题,直到明朝水境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枋、钟鼓楼、献殿至鱼沼飞梁和圣母殿为轴心的建筑群建成。</p><p class="ql-block">圣母殿,晋祠古建筑三绝之一,始建于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殿堂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p> <p class="ql-block">木雕盘龙,晋祠古建筑三绝之二,木雕盘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雕塑,晋祠三绝之二,43尊彩绘塑像,除圣母像二侧的2尊小象是明代增补,其余都是宋初原塑。</p> <p class="ql-block">运用序列空间,突出寺观园林各个景点的性格。祠分前后两进院落,以山门—献殿—正殿为轴线安排内部空间,左右两厢辅以配殿,充分体现宗族祭祀观念的价值观以及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安身立命的社会秩序和以德的高低定尊卑的大原则。</p> <p class="ql-block">周柏唐槐,晋祠三绝之一,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种植的柏树,茂盛葱郁,位于圣母殿旁边。唐槐是唐代种植的槐树,位于水境台前,是晋祠古树中最繁茂的一株。</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晋祠三绝之三,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亭上悬挂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二字。</p> <p class="ql-block">以亭榭塔作为点缀,丰富建筑群的体型轮廓。一些小巧怡人的亭榭点缀,使整个祠庙区丝毫不存在沉闷压抑的感受,体现了晋祠建筑的清醒理性精神。</p> <p class="ql-block">舍利生生塔,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塔高38米,七屋八角,琉璃瓦顶,远远望去,高耸的古塔,映衬着蓝天白云,甚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下篇,五台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