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岛,是黄海之滨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过去,在信号山的暸望塔几乎可以俯瞰全城,现在只能望其一角。</p> <p class="ql-block">胶州湾海底隧道连接老城与黄岛新区,是目前国内最长、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一桥两隧”和“三纵四横”城市路网建设业已完成,交通变得十分便捷。填海工程是青岛城市建设的大手笔。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影视城和大学城区、产业园区集中在新开发的黄岛区。老城区的奥帆中心展现出新魅力。青岛,正以其腾飞的身姿吸引世界目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但是,你可曾知道那些年的那些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百多年前,青岛是一块地地道道的殖民地。120年前,这里是一个叫“胶澳”的小渔村,“青岛”,由德皇威廉二世命名;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德开战,没有一颗子弹、一发炮弹落在日、德本土,而在青岛开战;1919年,我国作为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却以把德国在胶州湾和山东的权益转移给日本的结果公之于世,北京青年学生被迫喊出了“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的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自1897年至1949年6月解放,青岛先后经历了德、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统治。青岛人民被迫在侵略者的刺刀、枪炮和皮鞭下辛苦劳作,受尽奴役、剝削和压迫。</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经济飞跃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宣称要争夺更多“阳光下的地盘”,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世界政策”。</p> <p class="ql-block">19世纪60年代,德国就对中国东部沿海的澎湖、大鹏湾、厦门、舟山 、胶州湾等港口垂涎欲滴。一是派遣大量传教士深入中国腹地。据山东一省统计,有大小教堂1300余家;二是派出地质学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对我国特别是山东的矿产、物产、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详细调查,尤其对煤炭资源描述甚详。通过考察,他们得出结论:山东地区极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丰富资源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并且有位置优越的可供作军港和商港的胶州湾。他们勘测考察,为德国占领和统治青岛作了大量前期准备。</p> <p class="ql-block">德国侵占青岛,要从“巨野教案”和《胶澳租借条约》说起。</p> <p class="ql-block">1897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巨野县张家庄因骄横跋扈和欺压平民被杀。这本是当时教会和民众矛盾不断升级后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德国却以此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这就是“巨野教案”。</p> <p class="ql-block">1897年11月14日,德国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从栈桥登陆,清军未派一兵一卒,未放一枪一炮,这在世界史上都是很罕见的。德军登陆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p><p class="ql-block">(青岛栈桥)</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德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青岛,开始了长达17年的殖民统治,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德军侵占青岛后,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在青岛兴建了较为完整的建筑体系。这些建筑分布在市南区和市北区一带。</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按其类型、使用性质分为行政类建筑、军事类建筑、公共设施类建筑、经济和文化类建筑、商业娱乐性建筑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青岛德国总督府,建于1905年,位于市南区沂水路11号。该建筑气势宏伟,面积4083平方米,高30米,外墙以黄色为基调,花岗岩饰面,以米红色筒瓦、鱼鳞瓦、牛舌瓦铺设楼顶,系德国古堡式建筑,精美别致。总督府周围建有86000多平方米的庭院,院内遍植果树和多种观赏植物。</p> <p class="ql-block">德国侵占青岛后,在黄海之滨依山修建了大量建筑。所谓“八大关”和“万国建筑群”就是以德国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落。"八大关",是以中国古代著名关隘命名的八条马路。</p> <p class="ql-block">“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郁郁葱葱,四季鲜花盛开,八条马路旁树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从春初到秋末花开不断,被誉为“花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3年《香港每日新闻》这样报道青岛德国建筑群:“从海上眺望青岛城,只见其座落在一片旖旎风光之中。其建筑整齐美观,重重红色屋顶跃动于层层翠绿之中,令人心旷神怡。这景色简直像是德国的一个小小剪影,这剪影在移植过程中变得愈加完美”。</p> <p class="ql-block">日本帝国两次侵占青岛。</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1914年10月。31日清晨,日军向青岛德军发动总攻,集中重炮、野炮、山炮一齐投入战斗,一举摧毁了位于京山的俾士麦炮台、位于太平山的伊尔奇斯炮台和伊尔奇斯炮台,德军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遭到严重破坏,面临崩溃之势。仅一个星期,日军就攻占了青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1937年9月18日芦沟桥事变后,日军迅速侵占我国华北,从而顺势占领青岛。</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美军以“同盟军”身份迅速进入青岛,继续对青岛人民实行殖民统治。</p> <p class="ql-block">总督府和“八大关”是德、日侵占我国青岛的历史铁证。我国近代史是一段令国人屈辱的历史。它使我们深深懂得:只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赢得国际讲坛上的话语权。弱国无外交,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但应该肯定,德国在建筑工程和工艺制作方面是十分完美的。建筑造型精美、选材考究,依地势而建,堪称典范;马路、街道历经110余年,无论多大风雨不存积水;马路很窄,都是单行道,但只要你按路标指引的方向行驶,决不塞车;摆设在总督府金色大厅的座钟,运行110余年不差分秒;总督府的家什用具,并非红木,但制作细致入微,丝丝入扣,百年如新;连楼梯扶手的曲线和弧度都十分考究。</p> <p class="ql-block">总督府和“八大关”不仅只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部在黄海之滨半山坡上的立体教科书。建议从事建筑、规划、土木、材料、制造方面的设计师、工程师和工匠前往实地参观学习,师夷之长,补己之短,全力打造中国建筑和“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五四广场,位于东部新区,北依市政府大楼,南临浮山湾。广场上有其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p> <p class="ql-block">青岛的五四广场是十分注目的,因为它承载了一段历史。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北京青年学生为主体、工人、市民等中下层群众广泛参与的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北洋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学生运动,得到全国的热烈响应。</p> <p class="ql-block">起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上,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当时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软弱无能,使国人异常愤怒,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当时最著名的口号是“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和“还我青岛,还我山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岛、山东问题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五四运动,全面提高了广大知识分子、工人、市民、农民、工商业者的爱国热情和觉悟,为中国共产的诞生作了理论、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是重要的国内条件,在我国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篇献给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