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的读书笔记

莲安

<p class="ql-block">  最近几次读书会,一次比一次烧脑。写读书笔记,屡屡感觉无从下手。</p><p class="ql-block"> 除了翻译本身的晦涩难懂,还涉及了很多精神分析的专业术语。</p><p class="ql-block"> 从第十章开始,心理剧关于“自我表达”与“自我意识”和行动之关联的阐述,第十一章对于宣泄与整合(修通),第十三章心理剧与其他治疗学派的整合,第十四章团体心理治疗中的治疗因子,第十六章应用角色理论的动力概念。</p><p class="ql-block"> 不求甚解,似乎成了较为明智的学习方式。而所有想要结合各个学派来系统阐释心理剧的尝试,似乎都比不上在审剧的过程中结合主角和做剧的原由来个现身说法更能让人了然于心。王静老师的解答总是围绕案例来进行,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家的理论压力,也弥补了知识储备的欠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比精神分析的各种名词,心理剧的语言的确是更加亲和的。尽管各种形式的表达背后有更丰富内隐的义涵,依然比精神分析词汇所承载的要轻灵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大家真的是已极为谦虚谨慎,真的也没有谁可以无所不通。成为专才尚且不易,何况是通才全才!</p><p class="ql-block"> 当然,收获还是大大的。比如:</p><p class="ql-block"> 关于表达的意义和价值,书中的精彩阐述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心理剧是透过行动能量协助人们产生洞察的工具,而非反对心理治疗。心理剧是一种内在与外在兼具的行动,在一个具有现场感和有机会再次评估的团体中,有目的行动是可以让团体成员观察,且经验到在行动中的深度意义,并从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所谓对行动之洞察。”</p><p class="ql-block"> “自我表达另一项已获证实的价值是,在表达过程中,不着痕迹的扩展自我感,人们在某个程度上,常经验到自己是渺小且孤独,弱势及容易受伤的;借着认同他人的过程,让自己多少成为被认同的对象,来克服之前的感受。这是一种正常的动力,如同科胡特所说“客体”的功能。人们将孤立中“我”的感受转化成较为强壮的“我们”,这也是我们让自己去发展及维持人际关系重要的深层动力之一。当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感觉被看到、听到、被了解,并在相当程度上感觉自己变大了,不管那仅是对另一个人,或是一个团体中的参加者,都是参与者的力量。我们都承认,在我们的文化中,一方面是贬抑表露自我的,一方面也鼓励自制和约束自己。”</p><p class="ql-block"> “自我表达的功能不仅在自我洞察上,同时在发现丰富的生命力上也被认可。有一种激励性的宣泄方式被发现在“舞台上”,一个人变得比较有活力,有朝气,生气蓬勃的,远比想象的更丰沛。除了在心中不同特殊情结所出现的冲突之外,压抑本身生命力所产生的张力也时有所闻,无论何时,只要张力获得释放,相关的宣泄也随之而来。”</p><p class="ql-block"> “舞台上的主角可以藉着与自我更有生命力的内在小孩欢聚,而达到宣泄的效果。自我表达也显现在寻求更丰盛生命力的行动渴望上,身体经验中全然本能的喜悦感---在水中嬉戏欢呼、在跳舞时浑然忘我、在热门乐曲声中任意舞动、对于热忱的宣道者大声鼓励,参与人们潜能中的丰富性。”</p><p class="ql-block"> “人们需要发声来感觉自身的存在,因此,我们也需要建立起让自己愿意在其中倾听与分享故事的环境氛围。”</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人们有一些压抑的倾向,其中包括了焦虑、失去活力、遵从惯性等。要和这些压抑部分相抗衡,必须经由个人或是集体自我表达的广度、创意,以及人们潜能中的完整性来面对。这些表达的延伸包括了情绪净化,以及在第十一章宣泄内容中讨论的各项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啊,从理论建构到实践检验,再从实践经验到理论架构。中间的路程显然是曲折而漫长的。无数人的努力和丰满,造就了今天的心理剧--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一路都是深深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是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每一滴汗水,都在为你架起一道彩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