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青年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岳麓区中学语文青教会组织了以“守正创新促研修,立足课堂展风采”为主题的教学展示活动。从芳菲四月到青春五月,来自南雅湘江中学和博才实验中学(梅溪湖校区)的青年教师先后展示了六堂各具特色的汇报课,课堂上师生之间碰撞出精彩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宋佳蓉 《紫藤萝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 宋佳蓉老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组文阅读课。教师通过精读引领,“忆一株枯藤”,“悟一个道理”,领会托物言志的手法。而后她领着学生“赏一朵木槿”,印证扩充这种手法在宗璞其他文章中的实际运用,进一步夯实教学目标,最后再通过“言一句心声”,提升学生的认识,升华情感体验。这堂课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达成,还是教学手段的展示,以及对教材的深入理解,都展示了她作为青年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人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佳蓉《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紫藤萝瀑布》授课反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马恺玲 《一棵小桃树》</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马恺玲老师执教的《一棵小桃树》组文阅读课上,她尤其关注到自读课文的特点,独具匠心以书中的旁批为落脚点,引导学生展开领会“树之形象”,体会“我之深情”。再巧用旁批迁移阅读《花事˙杜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最后对课文改写的环节,使整堂课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落实语文要素。整堂课不论是环节设计还是课堂生成都显现出马老师对学生美的培养与追求,对“教课文”变革为“教语文”这一理念的践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恺玲《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一棵小桃树》授课反思: </p><p class="ql-block"> 此次授课有一定的可取之处,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和陈述是极为关键的,它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本课就是扣住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其次这堂课能巧用自读课文的旁批,层层深入文本。最后在授课过程中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第一,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在引导学生理解由物到人的环节中,还需要做进一步引导。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陈佳佳 《台阶》</span></p> <p class="ql-block"> 陈佳佳老师指教的《台阶》一课,从标题入手让学生品味“台阶”的意蕴;再通过细节,小组合作分析并在卡片上写下本组所品悟到的父亲父亲形象,将卡片贴到黑板的“台阶”上,共同解读与分析;第三步是找出父亲在砌台阶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找出“异常”心理,任选一种补写心理描写。通过学生片段写作,以写促读,读写共生,让学生深入揣摩并理解父亲心理,以达到理解小说结局的意蕴。在小说主题的把握上,补充了一段资料,让学生自己品析主题,并结合美术课本上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父亲代表的“农民”群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佳佳《台阶》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台阶》授课反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刘静 《卖炭翁》</span></p> <p class="ql-block"> 刘静老师执教的《卖炭翁》,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将《品中国文人》作为助读资料,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了白居易的字号、作品、生平事迹、成就等,并在课堂诗词激趣导入之后,用智慧课桌推送优秀思维导图,请学生介绍白居易。接下来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师通过精读引领,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人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再出示白居易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诗歌中对百姓深深的悲悯,真正理解白居易的“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最后通过对联来写出对白居易的评价,深入领会白居易的平等观念。这堂课做了“以读促写”的尝试,并且由一篇带动多篇,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刘静《卖炭翁》教学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卖炭翁》授课反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尹良英 《小石潭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尹良英老师执教的《小石潭记》,以“心乐之”和“凄神寒骨”这两句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为切入点,又以“原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乐’”,“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凄’”两个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聚焦文本,把握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欣赏柳宗元眼中的小石潭。学生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由乐到悲的情感变化,感悟柳宗元孤独悲凉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尹良英《小石潭记》教学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石潭记》授课反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周丹 《阿长与<山海经>》</span></p> <p class="ql-block"> 周丹老师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从读写共生的角度出发,以读促写,抓住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展开分析,指导学生品读细节,认识阿长,归纳出“情节设置合理、符合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抓住细节描写、善用修辞手法”等要点。最后通过合理想象,补写阿长买《山海经》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丹《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阿长与<山海经>》授课反思</span></p> <p class="ql-block">附:导师及听课老师评课记录</p> <p class="ql-block">张妍老师:</p><p class="ql-block"> 《一棵小桃树》是一篇自读课文 ,马老师教学体现了自读课文的特点 ,从旁批入手 ,带领学生解析文本 ,带给听课老师很大的启发 ,其实我们在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时有时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把教材上的旁批提出的问题有先后的解决了 ,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马老师还大胆的进行了组文教学,用《一棵小桃树》的旁批,来解读席慕容的 《花事杜鹃》,同样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这种大胆的尝试值得赞许。希望还可以在关注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以及引导学生做旁批方便对本文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p><p class="ql-block"> 宋佳蓉老师执教的《 紫藤萝瀑布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 ,忆一棵枯藤,悟一个道理 ,学一种手法 ,言一句心声 ,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美丽的紫藤萝瀑布 ,走入宗璞的内心世界 ,“言一句心声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希望宋老师以后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更加丰富恰切,课堂语言能够更加精准优美。总而言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宋佳蓉老师在课堂上呈现出的饱满情绪和亲切感染力令人赞赏,她的课堂设计逻辑缜密,突出了学科特点,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人生观的引导,能较好地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span></p> <p class="ql-block">王峰老师:</p><p class="ql-block"> 宋老师从十多年间紫藤花由稀零到繁茂的对比,照应到作者自身经历的变迁,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这是第一层次,是文章内容的把握..第二层次是引出一种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让学生了解掌握这种写作手法的特点.第三层次是拓展,包括类文阅读和写作训练选择在主题和写作手法上都与《紫藤萝瀑布》类似的《好一朵木槿花》,让学生通过类文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再让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课堂写作练习。整个课堂的设计和组织是清晰流畅的。通过组文阅读,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人生观教育,这也是切合当今社会教育热点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另外从课堂教学组织来看,宋老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始终把握学生文本阅读与体验感悟表达两个环节,突出语文学科读说两个学科特点,通过问题引导,达成教学目标,这种课堂既能够突出学科特点又能够调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点看起来容易要娴熟运用却不容易。这堂课在这方面对我们年轻教师有启发。</p> <p class="ql-block">付丽云老师:</p><p class="ql-block"> 关于《紫藤萝瀑布》一课,这是我听佳蓉上的第四遍。每一遍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即时的生成性上都能有新的亮点,带给我新的感受。本堂课以“赏花悟哲理,托物言心声”为主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带领学生由课文到丛书去读,去品,去写,落实一课一得。“言一句心声”环节,一位女生发自肺腑近乎呐喊:“我就是要做一株仙人掌!”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从佳蓉的课上我看到课堂不仅是老师传授知识平台,更是育人的主阵地。佳蓉正用她深情的教学语言,用精神和思想浇灌种子,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生命成长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李昕妍老师:</p><p class="ql-block"> 《紫藤萝瀑布》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今天佳蓉的组文阅读课带给我的不只是课文本身内容的感动,更有教师与学生互动从而碰撞出的火花。尤其是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选择一件事物从而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心声,同学们选取了仙人掌、路边的野花、粉笔等日常事物。选择仙人掌的那个个子小小女生的回答,是整个课堂的最高潮。正如佳蓉点评所说,现在我眼中的你就是一株仙人掌,那么坚韧,那么美丽。能带给学生这样的感悟与启发,能让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达,并且表达得漂亮,这是我觉得这节课的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欧英芝老师:</p><p class="ql-block"> 马恺玲老师的课堂能结合中考形式由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的转变,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她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迁移,以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既丰富了课堂,又拓展延伸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陈姣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聆听了马恺玲老师执教的《一颗小桃树》组文阅读课,感受颇深,获益不少。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首先,教态自然亲切,师生互动紧密;其次,马老师在课堂伊始,带领同学们以赏析课文的批注为切入点,对文本进行分析,新颖别致,富有创新性。围绕“‘树’之形象”“‘我’之深情”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探究。链接《花事丶杜鹃》进行组文阅读,巩固阅读学习方法,效果显著,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贴合了新课标对语文课堂的要求,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最后,通过马老师此堂课的教学,不仅告诉了台上孩子们阅读自读课文的方法,还让我们台下的老师明白了如何用教材教!就这样,浅浅地教。用好教材,不过度开发和解读,就是实实在在地,展开与文本、学生、编者之间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肖思阳老师:</p><p class="ql-block"> 刘静的《卖炭翁》,白居易与卖炭翁是有阶级对立的,但他仍能关注“伐薪烧炭”“满脸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种共情的能力说明他对阶级的超越。由现象到原因,可以发现他的平等意识。当然,这个和现代意义上平等的思想应该区分开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需要从课文中学写作,但技法性的提炼要从属于主题理解中,所有语用不能脱离与主题而存在。如“我的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文中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她怎样的个性”。周丹老师抛出细节描写来时,有无考虑细节描写只是策略,而不是可操作性的、步骤性的方法。能够发现怎样的细节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我”讨厌一个人,最容易从直观的外形、体态上去感知,夸大她给“我”的负面印象。“我”怀念、喜欢一个人,所以会去看她给“我”带来了什么?如剥福橘给“我”吃,新年的第一份祝福是送给“我”的。在主题感知的前提下,再去让学生体认什么情感、从什么角度勾连什么细节,会不会读写共生的融合度更高些? </p><p class="ql-block"> 所谓“鸡汤”,往往忽视了一些干扰因素,一味强调正面的、刚的、积极的因素。如《台阶》,当课堂最后教师问“作者想表达的是父亲一个人吗?”学生回答:“为了儿女能享受美好”“自强”“要面子”……这个应属对文章的误读了。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结局理解”设计是很好的:“父亲到底失去了什么?”这个是很难回答的,因为它涉及人生的虚无了。终其大半生的努力,最后外在的台阶建成了,但内在的台阶却没能建成。那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篇文章与我们的共情点是:构建理想,实践理想,到了——人老了!或者说理想实现了,但我可能陷入了对当初理想的怀疑(正如部分同学回答的:人生价值的失落)。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固然要鼓励坚强、韧性,但也不要忽略青少年也有的人生虚无感,而这正是打通学生与文本的共情点。</p> <p class="ql-block">苏铁映老师:</p><p class="ql-block"> 陈佳佳老师《台阶》:1. 课堂活动形式较为新颖,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高;2. 心理片段写作是“读写结合”的有效落点。以读促写,学生能更深入的揣摩与领悟父亲心理;3. 建议:在以读促写的“异常”心理选点上,学生选择的范围过大,可以缩小范围,只锁定其中三种复杂心理进行解读。</p> <p class="ql-block">黄开阳老师:</p><p class="ql-block"> 尹良英老师《小石潭记》:把握住了“以写促读”的切入点,先关注学情,把握学生的重难点,即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由乐转悲,不理解为什么整体情境是凄凉,备课的时候,我们发现,前面的两段是以客观状物为主,不加情感色彩,就是体现奇美,后面更多的是直接点出氛围和情感色彩强的词,体现他的内心的悲凉。那么,尹老师让学生在前面二段中加入一两句文言文,要有点出气氛或情感强烈的词,以此判断学生对小石潭记整体氛围的把握,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由乐转悲,为什么整体环境还是凄清的,用热闹和乐为什么不适合?这就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理解和作者态度的差异性,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主旨。</p><p class="ql-block"> 建议:讲的时候可以点出哪些词合适,哪些词不合适,为什么?后面转悲,(为什么转悲?),荒僻(伐竹取道)、僻静:比如远景茫然不可知,近景幽僻,色彩由明再到忽明忽暗,再到转暗,)幽寂(竹树环合)、整体氛围还是凄清而不是生机勃勃的。</p> <p class="ql-block">文谦老师:</p><p class="ql-block"> 教师从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美女蛇的长妈妈引到给“我”买《山海经》的阿长,学生感到自然、轻松。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合作学习中自己主动去思考。在整节课中,教师点拨、总结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都由学生来参与,所有问题都在学生主动思考、酝酿中解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读促写、读写共生的教学点落实到位。在引导学生分析细节描写时分析透彻,在联想练笔“阿长买《山海经》”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学有所得。</p> <p class="ql-block">吴海鸥老师:</p><p class="ql-block"> 1.教学设计要考虑学情。学情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学生最需要的不是不是写作知识的讲解,而是具体的写作方法,从“模仿”起步,一步一步写出自己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2.教学设计要注意程序性。一节课的教学容量有限,不能什么都说,要学会取舍。各个知识之间还要注意彼此间的依存。前一环节应当为后一教学环节服务。读得目的是为了写,那么精读是重点。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读,对比是难点。</p><p class="ql-block"> 3.“读写”共生类型应当区分。“以读促写”,重点应放在读,通过读来积累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已写促读”,应通过分析学生习作,找出与原文差异,在对比中加深对文本理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文字:宋佳蓉 马恺玲 陈佳佳 刘静 尹良英 周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图片:宋佳蓉 马恺玲 陈佳佳 刘静 尹良英 周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编辑:马恺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初审:张妍 肖思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审核:吴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