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营

昌睿

<p class="ql-block">【创作挑战营第三天】</p><p class="ql-block"> 我学的是法律专业,写状词或者是答辩词是法律文书的一门学课,由此爱上了写作。</p><p class="ql-block"> 法律文书和文学创作在写作手法上有差异,但写作理念是相似的;法律文书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逻辑性强,结构完整,认证严密,特点就是语言精练,表述清晰,所谓的要一枪致命;而文学创作是以生活为基础,采用修辞的手法,创造故事的完整性和可读性,而文学创作的完整性,也无法脱离逻辑思维严谨性和严密情,当然,文学创作也忌讳文章的水分过多而臃肿,有很多文学名家,不断的修改自己的作品,让作品不断的瘦身,达到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鲁迅小说《一件小事》读起来是很顺口,看起来像流水账平淡无味,但多读几遍,仿佛是一股清水流进了你的心间,这种正叙的写法由浅而深慢慢地印在心里,就像陈酒那样,散发出的酒香会让你慢慢地醉倒,更重要的是《一件小事》是以人力车夫为主导线,承上启下把相关的二个角色“我”和“花白头发的老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鲁迅先先用“我”的态度,提升“人力车夫”的高尚品德,同时用“我”的眼光道出了“老女人”的无奈,这三个人构成了故事的完整性,痛击了社会的黑暗。试想一下 ,如果里面缺了一个老女人,或老女人改为其他的角色,故事的可读性就很差了,更可贵的是,读这篇小说的语言简洁,没有生僻的字和臃肿的身子,不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就可读完。</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先生曾经对文学创作人员说过这样的话:在看戏时,我会构思这部戏的发展和结尾,如果戏的发展和结尾与我构思不一样,就会比较,究竟哪一种更适合观众的要求。这也充分证实了,文学作品的可读性是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曾试写过几篇微型小说,从故事构思到写作过程,存在很多弊端,这也是初学写作者存在的问题,而这些写作出现的弊端是多种多样,不论是写作手法,还是修辞逻辑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形散神也散,东一榔头西一锤,没有主题,不存在故事的完整性和可读性;还有的是堆积华丽的词语,字数多篇幅长,感觉是在翻阅成语字典,有些冗余的句子也不愿意丢弃,造成了可读性差,等等。</p><p class="ql-block"> [创作学院]里的有一篇精品文章,《浅谈文章的创作技巧》就针对一些冗长的文章作了精辟的论断,阐明了文章要干净整洁,这样的论述无疑是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加强了写作的理念,同时也给写作带来了新概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