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西安地名之六一新城广场

三军

<p class="ql-block">  新城广场,东西长436米,南北宽135.5米,呈半圆形,总面积5.69万平米,由道路、绿地组成。新城广场,原为唐长安皇城东北隅,后为宋代京兆府城东北隅。元代筑台察院(台察院是元代中央政府驻地方的监察机关,原驻云南,简称西台御史,大德元年1297年移置陕西后,改称陕西诸道行御史台监察御史院,简称台祭院),明洪武四年(1371年)借元台察院建秦王府。明末为李自成的顺王府。清初拆去建筑改为八旗校场。1926年西安反围城胜利后,仿效原苏联莫斯科红场将清八旗校场改称红城,翌年迁入陕西省政府,1931年红城更名为新城。</p><p class="ql-block"> 1950年南部辟为广场,北侧设有观礼台,省市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游行、检阅等活动都在此举行。1984年,拆除北侧观礼台。1992年建成大型音乐喷泉。新城广场北部驻省人民政府(1950年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南院门成立,1954年6月迁入新城)、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和省部分厅局。西南是市少年文化宫、新城剧场。东南为是省科技馆等。中心幅射出东新街、南新街、西新街。</p> <p class="ql-block">  新城黄楼,位于省政府院内,始建于1927年,因墙体为黄色而得名,曾是杨虎城官邸。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蒋介石在临潼被扣送回西安后居住在这里的东厢房。12月14日下午,在端纳劝说下,接受张、杨的建议搬离这里。现为省政府会议厅。</p> <p class="ql-block">  东新街,位于新城广场东侧,东至中山门,长1500米。清代为满城内东西大街。1926年西北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督陕驻新城,在街东端凿中山门,以示出军东征,拓宽此街命名东新街。解放前,东端多于天明时摆摊售旧衣旧物或殡葬衣物,人称故衣市。沿街原驻有公安新城分局、人民大厦、中国工商银行陕西分行等。</p> <p class="ql-block">  陕西科技馆是隶属于省科协的公益性科普教育设施,是陕西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科普陈地,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公众求知、探索和创新能力不可缺的一支重要力量。现有建筑面积9770平方米,使用面积610Q平方米,其中展教面积4736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西安人民大厦位于市中心的新城广场东侧的东新街319号,始建于1953年,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庭院式宾馆之一。2014年被列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评选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永兴坊,美食文化街区,原地为唐朝魏征府邸旧址,是西安市为了继续完善顺城巷历史风貌,充分彰显古城历史底蕴,扩大西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2007年在原址上建造的,为古城再添了一个“坊”式的精品项目。项目总占地15亩,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5米,按规划设计拟建仿古“坊、肆”建筑群、牌楼、休闲绿化广场、内街、井房以及建筑物外墙仿古装饰等等,主要以关中牌坊和具有民间传统的建筑群组合,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展示古长安城的街坊式形态和历史生活气息,以及传统民俗生活空间。永兴坊,不仅将里坊文化的建筑作为保护重点,更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的城市人文精神作为发掘和保护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西新街,位于新城广场西侧,西至北大街。明初,以北大街街心筑秦王府西萧墙,此街西口有萧墙城门西华门,东至秦王府西门遵义门,街名西华门大街。1927年因位于新城之西改西新街。驻长途电信局、交通银行、市总工会、市妇联、市三十中、东端南侧有市青少年宫、民主党派办公大厦(现在是中共新城区委等)。</p> <p class="ql-block">  西安市青少年宫位于新城广场西侧的西新街,它成立于1986年,主体大楼9层,建筑面积1万2千平米。成立初之初邓颖超亲临剪奇|,胡耀帮主题写宫名。 </p> <p class="ql-block">新城剧场</p> <p class="ql-block">  西安报话大楼又称西安电报大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米,1959年动工兴建,1963年竣工,与1958年建成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姊妹建筑,是当时西安的电信通讯枢纽。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南新街,位于新城广场南侧,南至东大街。明代为秦王府南门端礼门至萧墙南门端履门的大街。北端王府门两侧城墙尚在。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所铸铜狮一对。明崇桢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西安,此处为顺王府门前,翌年正月初一宣布建立大顺政权。1645年清军占领西安后,将顺王府所有建筑拆毁一空。原秦藩故府贵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园内),门前铜狮亦移往城隍庙前(今在碑林门前),原府第毁为八旗校场。1927年因此街在新城之南改今名。驻有省医药公司、市工艺美术公司、友谊商店、华侨商店等。</p> <p class="ql-block">群光广场</p> <p class="ql-block">  端履门,北至东大街,南至东木市接柏树林街、东厅门什字,长371米。明初于今新城建秦王府后,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心建秦府萧墙,萧墙内称王城,占今西安城内东北部。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城门名端履门,北对秦王府南门端礼门,此门是僚臣晋谒秦王等候传喻的地方,端履以示行止检点之意。门东侧有官员候喻堂室,后称朝贺巷。清代是满城南门,顺治六年(1645年)改称端履门。城墙与城门虽在民国初年拆除,地名仍保留至今。现为一条商业街,西侧以前有民主剧院、龙云大厦,东侧有老孙家泡馍馆(新馆现正建)等。</p> <p class="ql-block">  东厅门,东接东县门,西连东木头市。明以前,此街在唐皇城东外侧,城河遗址因有六处积水处,得名六海坊。明朝陕西行都司署,俗称兵马指挥司,设于今西安高中院内俗称军厅。清初改为清军同知署即清军厅,乾隆32年改称库厅,同治年改北大街另设军厅,此街遂改东厅门。1902年库厅改西安府考院及咸长考院,附关中大学堂。民国初年为西北大学创立会及预科,1914年改陕西政法专门学校,1923年改西北大学,1927年改中山学院。后为西北水历专科学校,1930年改西安高级中学。</p> <p class="ql-block">原西安高中(西安市第二十中学)</p> <p class="ql-block">  东木头市,东起东厅门,西至南大街。宋、金、元均称草市街,明代以有许多木器作坊改为今名。沿街有朝阳剧场、市保险公司。沿街还有南柳巷、中柳巷、骡马市、印花布园、安居巷等。</p> <p class="ql-block">  柏树林街,位于文昌门内,北接端履门街。南端东侧为下马陵、卧龙寺,西侧为碑林博物馆、碑林区少年宫。明正统年间,西安知府孙仁益拓建此街并在两侧广植柏树,得名柏树林。</p> <p class="ql-block">  卧龙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据寺内碑记载,该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一189年)。</p><p class="ql-block"> 卧龙寺隋朝称“福应禅院”,唐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宋时有高僧恵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称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976一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p> <p class="ql-block">  西安碑林博物馆,其前身是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利用西安文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9件(组),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及其它文物展三部分组成,共11个展厅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现有大型碑室8座,碑厅一座,收藏从汉到今功历代碑石墓志2500余件,展出1089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