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急救体系、治疗水平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心脏骤停等导致的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可以得到更长久的存活。据统计,我国各种原因所致意识障碍患者每年新增至少约10-15万人,并且大部分患者最终演变成为慢性意识障碍(DOC)状态。</p><p class="ql-block"> DOC患者可以分成植物状态(VS)与微小意识状态(MCS)两类。临床上,更多地希望通过包括神经影像及神经电生理等各种检测手段发现MCS,并通过积极手段促使这类患者向着清醒的方向发展。现有研究证明,超过40%的VS患者实际上是具有微小意识状态的MCS患者,由于两者临床转归截然不同,高达40%的误诊率将导致严重的医学和伦理学后果。因此,应用有效、客观的检查方法来准确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 并为临床提供客观评定依据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 目前,神经影像(功能影像)、神经电生理、脑血流动力学以及神经生物化学等在DOC的临床诊断和预后中均有应用, 但在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方面尚难满足临床需求。近些年来,对听觉失匹配负波(auditory mismatch negativity,aMMN)在意识障碍评估中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aMMN是长时程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的一种,其反映了听觉刺激被大脑加工的过程,数据体现了DOC患者的客观意识水平,可以被用来评估患者残余脑功能状态,对于DOC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客观量化提示作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参考标准:波幅参考值≤0.5uV为昏迷;0.6~0.9uV为植物状态;1.0~1.7uV为MCS状态;1.7~2.0uV为MCS+状态。</span>此外,标准的脑电动态分析可以通过观察波幅、节律以及对外界条件(疼痛、声、光等)刺激的反应性来评估DoC患者的病情,通常清醒状态下的反应性枕部α节律对评估意识水平有更大的帮助。各种脑电模式的发生如睡眠纺锤波、慢波活动和脑电节律的变化与患者的意识水平也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 2017年初至今,凭借“河北省颅脑创伤研究所”、“唐山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唐山市颅脑创伤救治中心”以及“唐山市脑损伤昏迷促醒治疗中心”等临床科研平台,在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核磁共振、PET-CT以及神经电生理等科室专家共同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精准评估的基础上,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二科颅脑创伤团队已对多名脑损伤后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于省内率先开展了包括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和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术等在内的综合促醒治疗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18年,成为全国包括天坛、宣武、华山、湘雅、仁济等45家医院在内的首届“中国意识障碍医生联盟”成员单位。近日,团队再次引入意大利EB neuro公司最新的数字化脑电图机,在对DoC患者常规评估的基础上可行多模态脑电及听视觉诱发电位(aMMN;N100;P300)等的动态监测,aMMN评估技术的引进尚属省内该领域首家,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期待今后能够造福于更多的DOC患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aMMN监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