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小清河

叮咚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话说小清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济南,只要提起小清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因为小清河的发源地就在咱们济南,而且还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河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据《山东水利大事记》记载:“金太宗天会八年至十五年(1130-1137)开挖小清河。”另据《山东省志.水利志》记载:小清河源起济南市泉群。清光绪三十年(一九0四年)于济南西郊睦里庄玉符河东堤建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源向西延至睦里闸。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一曲清水,万千鱼虾,天蓝水阔,绿荫夹岸,舟楫林立,商贾如云。历史上的小清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散发着文化馨香的的河,似一条五彩斑斓的玉带,蜿蜒穿行于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座城市,流经历城、章丘、邹平、高青、桓台、博兴、广饶、寿光八个县(市区),在寿光羊角沟注入渤海的莱州湾。全长二百三十七公里,流域面积一万零三百三十六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百分之九点六。曾承载着商贸运输、农田灌溉、水产养殖以及排涝泄洪等诸多功能,济南百业兴旺、万民富足的盛世景象正是得益于其宽广的胸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清河自南宋初年开挖至今,历经八百八十多年的洗礼,承载了沿岸城乡的历史延续,连接着各地的文化交流,推进浙经济社会的发展,曾经是省内唯一兼具水陆联运、海河、联运、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的“黄金水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得小清河舟楫之利,历史上的济南曾经是一个发达的内陆港城市。小清河源远流长,对济南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济南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家家泉水入清河,千里长流到渤海,历下堪称天下最,河源出在市心窝。济南正是得益于这条塑造千年辉煌的小清河,才呈现百业兴旺、万民富足的盛世景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旧时小清河最为繁忙的时期,当为清末民初年间,自下游往上游运送盐、粮油和棉花等,自上游往下游运送日用百货、建筑材料等。那时的济南,小清河沿线大大小小码头林立,最负盛名的码头莫过于黄台和五柳闸。如清末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建立的山东省第一家国有军工企业—山东机器局(即后来的山东化工厂的前身)之所以选址在小清河与黄河之间的地理位置,当时就考虑到了交通运输方便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小清河的治理,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小清河及其支流进行了多次清挖疏浚及大量的河道控导工程建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业的发展,小清河生态环境已无法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00七年,济南市政府开始实施小清河综合治理。二0一九年,为塑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游”的新形象,济南市委、市政府部署启动小清河水环境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工程由济南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济南园林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园林集团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施工总承包,于二0一九年七月正式开工,在二0二0年“新冠”疫情期间第一批复工,并于二0二0年五月全线竣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22px;">改造后的小清河,生态效益显著、社会功能完善,城市特色鲜明,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济南的城市形象,此次小清河改造提升造福当代、泽被后世,将对济南市、山东省乃至环渤海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小清河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清河区域也将成为济南新的经济发展带,亮丽的景观旅游带和宜人的生活休闲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