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喀什】自驾帕米尔

斥山

<div><b>摸鱼儿•帕米尔高原自驾印象<br></b></div><div><b>望昆仑、势危崖峻,盘龙渐隐天幕。<br>驱得八骏高原上,沙枣暗香于路。<br>殊妙处。应算是、石头城里雄鹰舞。<br>向何行宿?看塔尔乡中,杏花篝火,冰月洗峰谷。<br><br>晨风冷,梦醒胡杨飞瀑。瑶台缥缈游目。<br>白湖闲映千峰雪,镜里流云长住。<br>遥似睹。浮光里,拜泉疏勒平胡虏。<br>功名人妒。偌大漠炊烟,云羊滩草,前辈斩棘苦。<br></b></div><div><br></div><div> 回来快一个月了,许多事,近来才有时间和心情总结一下。<div>  快乐的旅行。和对的人一起旅行,会为旅行增色,感谢张队姬队陶师傅一路的周到安排,感谢师姐小米何姐冰冰四位美女同行,姜华,自家兄弟,更不必说了。<div>  缘起姜华发来的行程,问我是否有兴趣。南疆没去过,加上向来信任他对户外旅行的品味和选择,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其实根本没有仔细看。后来他说了自驾住宿方面的考虑,根据三人一车两人一屋的规则,认为如果再有朋友同车会更方便些。当时是清明,正好几位朋友一起在杏花谷看杏花,就分享了一下,于是有了师姐和小米同行。</div><div>(照片背景是慕士塔格峰,是慕峰204营地柯尔克孜族朋友库孜别克为我们拍的全家福)</div></div></div> D1:5月12日烟台-兰州-喀什<div>  喀什位于新疆西南,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我国通向中西亚的重要门户。喀什古城是新疆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艺术、建筑风格及传统经济的特色和精华。<div>  威海去喀什不是太方便,烟威机场总共也就几个航班,还都需要转机,有的甚至要隔天到。以至于提前一个多月订票的我们,还被迫分别提前和延后一天才订到时间能够接受的航班。</div><div> 12日烟台飞喀什,兰州转机,遇到流量管制,航班延误,出喀什机场已接近晚十点了。天居然还是亮的,不由感叹祖国疆域之辽阔。跟张队姬队汇合入住酒店,就近在古城夜市吃烤肉。累的原因吧,羊肉味道虽然不错,却没有后来几天那种惊艳的感觉。<br></div></div> D2:5月13日逛古城,等待队友汇合。<div>  艾提尕尔大清真寺据说是亚洲最大的清真寺,离我们住的其尼瓦克酒店很近。13 号恰逢开斋节,我们一到艾提尕尔广场就被眼前的场面震撼到了,清真寺门楼上的乐师弹奏的起劲,广场上的人们舞得投入。</div> 门楼上的乐手穿的是民族服装,广场上的舞者则基本是现代休闲打扮,老人,孩子,青年,中年,不过美女不多。 周围的观众有游客有维族朋友,都在忙着拍照拍视频上传社交平台。稍后我们逛古城一个铜器店时,小胖子店主兴高采烈地刷着抖音视频,一看我们离开就迫不及待地关门奔艾提尕尔广场去了,非常有意思。 上传一段当时拍的视频 艾提尕尔广场表现当年丝绸之路景象的铜雕 广场对面就是喀什老城区,因为是上午十点左右,相当于内地七八点,街道两边的摊位门市还都没开门(新疆跟北京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但感觉喀什跟威海应该在两个半小时左右)。 很有边疆特色的干果摊 这些干果你认识几种? 有资料说新疆现在有2.44万座清真寺,确实在老城随处都可以见到,但除艾提尕尓外多数都不对游客开放。 这种铜壶雕塑也随处可见,很有丝路风情。 老城特色民居,绿植、葫芦。。 因为是开斋节放假,孩子们都穿着新衣服,拿着压岁钱,兴高采烈地奔跑欢呼。。 街边偶遇三位帅哥一位小美女,普通话都不错,征求同意后合影留念。最高的小伙子介绍旁边是他弟弟,另外两个是他表弟和表妹。 师姐被小古丽给迷住了 街边许多表现旧时民俗的雕塑 老城不大,我们沿主街走马观花过了一遍,因为时间还早,决定还是先到香妃园转转。<br><div>  喀什香妃园离喀什古城东门三四公里,实际上是明末清初时期喀什地区伊斯兰教首领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的墓地,始建于1640年。乾隆帝有维吾尔后妃容妃,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香妃,传说死后归葬在这里,于是这里被称作“香妃墓”,旅游的需要,现在被称作香妃园。<br></div> 香妃园门口有歌舞表演,香妃原名和卓阿帕尔汗,她的曾高祖明末从伊朗来西域传教,经过数代经营,逐渐在喀什地区形成很大的影响力,到香妃兄妹已经是第五代(导游说是第五代,但百度好像是四代)了。和卓阿帕尔汗父兄都拥护统一,并在平定叛乱立下战功,她自己也在26岁入宫为妃,据说虽然一生并无所出,却很得乾隆宠爱。她的家族后来虽然没落了,但在喀什,现在还有家族后人生活。 其实容妃是有的,香妃到底有没有,或者是谁,说法是不一的。传说中的香妃,带有沙枣花的天然体香,秀美温婉,金庸先生笔下的香香公主,不知原型是否就是容妃?<div>  乾隆二十几年时“大小和卓木”之乱中“小和卓木”霍集占有弃妻和卓氏传说后入宫为容妃,这与和卓阿帕尔汗嫁人后26岁入宫是巧合吗?霍集占有妻沙天香,曾作战歌“边塞男儿重武功,剑光如电气如虹;人生自古谁无死?马革裹尸是英雄!”鼓舞士气,兵败被俘,死于背景。也传说体有异香,是香妃候选之一。</div> 香妃园票价120,加一个歌舞剧表演是198,我们选的是120,所以不知道198那个歌舞到底如何。说实话,心里对香妃的说法是有点不屑的,于是也就认为120有些小贵。没想到在第一个场馆就欣赏到一场非常精彩的表现维吾尔族婚礼风俗的演出,从定亲到结婚到生子,整个表演有20多分钟,节选一部分(63岁的新娘大姐真是游客客串,我们后来别的地方又有碰到)。 香妃园还是很带来惊喜的,远超预期。个人认为园区不应该太注重所谓的网红经济,修什么宝月楼,讲什么皇帝的爱情。真正的精彩是维吾尔族风土人情的展示和表演,宗教渊源和演变。 导游说这些铃铛很多都是实物,我当时以为是驼队用的,很惊讶,现在想,也许是清真寺等建筑用的。 园区内有一座建于1873年的加满清真寺,“加满”是“礼拜五”的意思。导游介绍,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是从佛教道教袄教等最后归结到伊斯兰教,因此寺内建筑也都带有佛道等的影响。 高低礼拜寺,由两部分组成,大门内的高礼拜寺要比门外的低礼拜寺地基高出1.5米,这种布置据说是世所罕见的,也是这个清真寺的主要特色。 香妃园很大,一路跟着导游听讲解,有些地方还准备回头再仔细看,没想到就转到出口。想回头,想想迷宫似的园区,师姐和小米又馋园区门口的抓饭,于是就出来了,有点意犹未尽。<div>  香妃园入口旁有家很大的餐厅,我们进园时老板正在做抓饭,看着就很有食欲,就约着出来吃,没想到出来后早卖完了。这家的烤肉面条也都很好吃,就是上得有点慢,得不停催(话说好像当地好多餐厅都有这特点,得催菜,不知道是不是错觉)。</div> 高台民居——高台民居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就在古城东门对面,现在封闭改造,不对外开放。据张队说,里面也是迷宫一样,经常有游客进去找不到出来的路。 喀什古城东门——每天上午10点半会有开城仪式 下午的古城开始热闹了 祖孙携手行 喀什第一栈——这口气。。 小巷人家 街边摊位完全开放,各类美食令人食指大动 。。 我们在香妃园吃了馕坑肉,过油肉拌面,古城一路走来,又喝了老酸奶,吃了老雪糕,再加一个西瓜哈密瓜大拼杯,这时已经只能眼大肚子小了——哎,不到新疆,不知道自己肚量小啊。 一杯10块,西瓜基本上吃不下。 艾提尕尔广场的歌舞已经结束了,但清真寺旁还有不少老人在花坛边坐着,推测是否在等候进清真寺礼拜。<div>  此时是下午五点多,姜华也到机场了,也终于知道另外两位还没见到的队友——一位是北京来的冰冰小美女,一位是东莞来的川姐。</div> 晚上张队给大家接风,讲解行程,大家相互认识,除冰冰外,大家岁数相差不大。冰冰是位95后小美女,川姐是位资深户外达人,大家一见如故,喝酒吃肉,颇为相得。 D3:5月14日古城开城-阿图什天门-达瓦昆沙漠<div>  四大美女初亮相——14日酒店早餐后,赶往古城东门看开城仪式。</div> 仪式前的群众歌舞 看开城仪式的秩序不是太好,挤来挤去,还相互指责对方素质,弄得俺都没拍上正式表演,爱旅游的大爷大妈伤不起啊。。<div>  吐槽一下,个人认为开城仪式的表演与香妃园的表演差一个数量级。</div> 开城仪式后我们还是按照张队的建议回酒店做了核酸,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在一个小时后我们去阿图什的路上就接到派出所和疫情指挥部的电话,询问我们三人12日来喀什航班的座位号。多半是因为前一天安徽六安刚发现确诊,至于如何和我们12号航班关联到则至今俺也一无所知。。 14号我们的计划是宿达瓦昆沙漠,因为担心去早了沙漠太热,张队临时决定先去阿图什天门。 阿图什天门位于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省道309线南侧17公里的西天山南脉,景区设施还很原始,一段修好的水泥路后,就是河谷碎石路了。 山势起伏,少有植被,只有少量野草附着。泥沙混杂碎石组成的山体,在高原的风暴侵蚀下,如旋涡、蜂窝般沧桑斑驳,人行其中,象是走在蛮荒远古。 天气晴朗,气温应该有20度了,但山间不时还能见到积雪。 有鸟在鸣叫,声音婉转清脆,仔细在崖壁寻找,终于发现—— 海拔渐高,部分区域仅容一人过。 终于见到天门 这座“天门”耸立在帕米尔高原上,呈“∩”字型,宽约100米,500余米高,,厚度无法丈量,如一座天门屹立在旷野中,“欲与天公试比高”,虽在蓝天之下,大多时又在云雾之中,形成一道天然的自然景观,鬼斧神工,天造地设。<br><br> 山体全部由土石构成,几乎没有植被,岁月的侵蚀在天门上斑驳陆离着。透过天门,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而古拙苍劲的峻岭则在白云下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天门上似乎有一道巨大的裂纹,不知这奇特的壮景很能在帕米尔高原的风雪里挺立多久。 看着近,其实还远。 荒古走来的冰冰 冰冰颜值高有人缘,人也很豪爽,在这儿被维族小伙子先后邀合影加微信,也都一一大方答应。 何姐这弹跳,动作这舒展。。 一看就是练家子,不是一日之功。 冰冰来了一个猜猜我是谁 小米努力地伸了一个懒腰 师姐?嗯,师姐你的背影还是挺有前途滴。。 达瓦昆沙漠——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位于岳普湖县,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中国沙漠风光旅游风景区。 带着你的妹妹,带着你的嫁妆,坐着那马车来。。 达瓦昆沙漠进来就是一个规模浩大的群雕长廊,记录了从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到建国后的建设兵团,历朝历代对今新疆古西域的经营建设,很有历史感。 我们晚上住的民宿——图为主人刘总在为我们介绍民宿的建筑特点和历史。 据介绍,这套宅院式的建筑是刘总所在集团在2000年前后花巨资修建的,从用材色彩格局都严格按照维吾尔族风格。她们公司当年作为岳普湖县招商引资的投资方,选择沙漠项目,还是很具有超前眼光的。 刘总他们收集的一些老物件 沙漠边缘的驼队 沙漠里的天气是说变就变。坐越野车进到沙漠营地后,风沙渐起,本来想欣赏大漠落日的我们也只能进到营地内躲避黄沙。 刘总准备丰盛的火锅烤肉,还别说,大漠里,喝着啤酒看着黄沙漫天也别有一番风味。 最正宗的架子肉——岳普湖是架子肉的发源地。 今天的主力是小米冰冰,最后的肉都被她俩收拾了——午饭有点晚,晚饭有点早,中午我和姜华还喝了啤酒,实在吃不下了。话说此刻看图,馋涎又欲滴啊。。 D4:5月15日 达瓦昆沙漠-慕士塔格峰204营地<div>  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夕阳。刘总的几位维族员工贡献了精彩的歌舞,何姐也跟着学了几手,宾主尽兴,回景区民宿休息。<div>  晚上下起了雨,早晨七点起来看天,路面还有积水。天有些阴,但天际透亮,七点半叫上民宿这边的山东老乡周总开车送我们进营地看日出。</div></div> 远处天际如海上仙山,潋滟缥缈,犹如铁甲战舰,披浪斩波。 有一刻,甚至以为是东海某处海岛在这里的投影了。 虽然没有霞光万里,却也足够惊艳。 上方的云层很厚,甚至看不到太阳的轮廓。 天地,大漠,我们 大妈除了丝巾,还有披肩 早饭后,准备沙漠穿越。 原本计划人车分开,我们坐沙漠车穿越到莎车,陶师傅姬队开车走公路到莎车,然后塔莎古道-塔尔乡-塔什库尔干-慕峰204营地,但夜里下了雨,天气预报也报告大雨蓝色预警,张队担心塔莎古道塌方不通,商量之后决定反向走,先去204营地,因此我们的沙漠穿越也就变为沙漠往返了(事后这么塔莎古道确实发生了塌方)。 达瓦昆沙漠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植被还是有的,不知道是这些年防风治沙的结果还是本来如此。昨晚刘总说营地附近近几年可以看到黄羊,确实,我们在深入途中,好几次远远看到了黄羊,说明环境是在向好。 大漠深处 还是有一点绿色的 不能不感叹生命的坚韧 很远的天际好像可以看到防护林 远处的姬队 如果没有现代工具,人处于这样的沙海当中,应该是绝望的。 沙漠里最难的是方向,除了天象,现在,高压线应该也可以成为路标吧。可千万别以为开玩笑,我们返程时,为我们开车的维族小兄弟就迷路了,在沙漠边缘的沙丘和灌木间转悠了很久才总算回到了营地附近。 何姐总会为自己增加难度 大妈的丝巾舞起来 准备返回 离开达瓦昆,再经喀什赶往慕峰204营地 白沙湖 白沙湖学名应该叫布伦口水库,因靠近白沙山而被称作白沙湖。 对面就是白沙山,确实是白沙如银。 风很大,几乎站不住,拍照效果不是很好。 实际看到的景色还是很不错的 白沙湖可以看到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这个方向是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也有说海拔7719米),攀登难度极大,据说北坡至今无人登顶。 小米身后雪山是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是西昆仑山脉的第一和第二高峰。 我们回到车内等了一会,期待风沙会小一些,但最终未能如愿。不过没关系,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会从另一角度欣赏这两座山峰。 喀拉库勒湖,云雾中包裹着的就是慕士塔格峰。 到达慕士塔格峰204营地,慕峰完全笼罩在云雾里,想看夕照金山是不可能了。 远处的草场牦牛在悠闲地吃草,更远处的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204营地海拔3600米,此时温度只有三四度,我们从炎热的沙漠一下子到了低温的高海拔雪山脚下,瞬间都有点失温的感觉(看小米的嘴都吹歪了)。吃过营地主人库孜别克安排的晚餐和奶茶,才总算好了一点。 营地条件有限,晚上住宿分两种,一是库孜别克家,有炉子,但厕所在室外;二是帐篷里,有卫生间,但没有取暖设备。姜华和我,师姐小米选择帐篷,其他人选择炉子。帐篷很宽敞,也很干净,没别的缺点,就是冷,俺盖着被子一直到后半夜脚才算暖和过来。姜华则忙活着拍星空和看天气预报,担心着明早的日照金山。 D5:5月16日慕峰-塔什库尔干<div>  慕士塔格峰是西昆仑山脉第三高峰,海拔7546米(也有说法是7509米),位于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美丽的帕米尔高原上,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div>  慕士塔格在维吾尔语中是“冰山之父”的意思,可见人们对它的赞美和向往。</div></div> 北方的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 牦牛开始出发去草滩了 天气是晴朗的,但北方的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还有东方的慕士塔格都被罩了一层厚厚的云雾。 慕士塔格的山顶仿佛触手可及,好像正在经历一场暴风雪。 有那么一刻,太阳好像要穿过云层跳出来的样子,公格尔峰好像有了些金顶的意思。 但慕士塔格依旧顽强地将自己的峰顶裹在云雾里,不露丝毫。 黄衣服的哥们住在我们旁边的毡房,一个人从北京来,在喀什租车自驾,只穿了单衣,冻得哆哆嗦嗦滴,但还是在坚持。。 其实只现在的景色已足够醉人,慕士塔格的雪峰圣洁中带着神秘的蓝色,天空上的云层每时每刻都在变幻着,伴着高原清晨的清冷,以及山脚草滩上悠闲开吃的牦牛,个中意味,只看照片是体会不到的。 写下这段文字的此时,威海已是炎热的夏天,回忆着那天的清凉,不禁又生出一番向往。 公格尔峰上空云岚汹涌 朝日终究难渡慕士塔格雪 每一处风景都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我们所经历的每一刻也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出发时曾经和张队说,个人没有必看不可的风景和目标,因此有日照金山固然好,没有其实也无妨。 天已大亮,晴空下的慕士塔格。 “香车宝马共喧阗,个里多情侠少年。”,香车宝马,雪山美女,少年曾经的游侠梦啊。。 早餐得10点才有,趁这时间我们往喀拉库里湖周围转一下。<div>  喀拉库里湖比较出名的是慕士塔格的倒影,不知道日照金山时是否效果更好,反正我们到的时候风起微澜,倒影不是很清晰。</div> 张队带我们继续向前,进入他们转山时发现的一条峡谷。 这是一条位于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与慕士塔格峰之间的无名峡谷,张队称之为公格尔峡谷。 远处是公格尔峰 脚踏昆仑 左侧是公格尔九别峰,正前方云下是乔戈里峰方向。 牦牛群 这条峡谷少有人知,据张队说深处是一处废弃的矿场,时间关系,我们领略一番后没有继续深入。 返回路上骆驼群横路 很人性化的眼神瞬间打动了众美女,但它们还是拒绝了美女们发出的近距离接触的请求。。 偶遇路旁的湿地湖泊,很美的倒影。 何姐标志性的力与美 雪峰下的携手,云水间的浮光掠影,仿佛映照了前世今生,红尘过往。 此去何时,才能再游走于水镜中的浮云雪山,才能再无牵无挂地重温西昆仑的仙境梦幻。 回204营地饱餐了库孜别克准备的汤面,出发塔什库尔干。绕行到慕峰另一侧,可以见到巨大壮观的冰舌,雪线很低,仿佛触手可及。 慕士塔格峰有一个冰川公园,不过因为前几年出过事故加疫情,现在不对外开放。 我们沿G314一路向塔县 G314路边的塔合曼湿地公园,蓝天雪山下的金草滩。 南疆游今年很热,塔什库尔干又是南疆游的重要一站,于是我们下午两点多到达预订的酒店时,房间居然没有准备好。<div>  一番交涉后,等了些时间后总算可以进房间洗漱一番。前天的达瓦昆沙漠,昨天的204营地都是不能洗澡的,美女们纷纷嚷嚷头发都打绺了(本来的行程是可以隔天洗澡的)。</div> 简单休整后前往盘龙古道。盘龙古道位于瓦恰乡和塔县县城之间,落差上千米,最高处海拔4200多米,据说有600道弯,因此古道两头都立有牌子“今日走过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盘龙古道现在是一条网红路,吸引着众多的网友来自驾打卡。但个人认为还是要慎重,量力而行,高海拔加魔鬼弯道,转得你怀疑人生,如果再碰到极端天气,危险系数非常高。 盘龙古道传说是玄奘法师当年的取经路,难以想象千多年以前,取经人是如何克服海拔天气凭着双脚背着行李翻越如此崇山峻岭的。 此时师姐已经出现一点高反症状,小米也在一天后出现症状,事后想想,她们的高反跟昨天204营地的轻微失温以及这次高海拔跳跃可能都有点关系。 瓦恰乡 欣赏一下姜华无人机拍摄的画面,领略一下盘龙古道的网红气质。 下坂地水库——瓦恰乡到塔什库尔干县城的另一条路就是顺峡谷沿溪流而下,最后在下坂底水库走塔莎古道回县城。 瓦恰乡水草丰美,除了交通不便,游牧时代应该算富庶之地。峡谷里清溪宛转纵横,最后汇入下坂地水库再汇入塔什库尔干河。 感觉下坂底水库和我们很有缘,后面我们还会遇到。 晚餐是塔县特色牦牛肉火锅,感觉不如云南吃的藏餐牦牛火锅有特点,塔县特色牦牛干,本来想买点,但问问价格,好像也有些虚高,也就算了。 D6:5月17日石头城-古柏-塔尔乡<div><br><div>  塔什库尔干是塔吉克族自治县,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道。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石头城”,因城北有古代石砌城堡而得名。</div><div> 塔县也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发生地,石头城景区前广场循环播放着该影片。<br><div><br></div></div></div> 游览石头城遗址前先欣赏塔吉克族歌舞。据主持人介绍,塔吉克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唯一一个白种人民族,有些疑问,应该不止吧,起码俄罗斯族白俄罗斯族也是白色人种吧。。<div>  百度了一下,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操伊朗语的诸部族。这些部族在很早的时候就分布在我国天山以南的许多地方。11世纪时,突厥游牧部落将中亚地区操伊朗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统称为“塔吉克”。以后,“塔吉克”逐渐成为这一地区人民的民族自称。在历史上,自古就繁衍生息在新疆广大地区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时期从帕米尔西部东迁并定居塔什库尔干一带的塔吉克人,是我国塔吉克族的先民。<br></div> 鹰在塔吉克族民间传说中是英雄的象征,因此在塔吉克族文化中不乏鹰的形象。这是舞蹈队表演的双人鹰舞,亮翅盘旋,刚劲柔韧,配合塔吉克俊男靓女的身材容貌,赏心悦目。 帕米尔旅游区,包括石头城遗址和金草滩湿地公园。帕米尔是波斯语,意为平顶屋,我国《汉书·西域传》称其为葱岭”。 石头城分内外城,不是很大,始建于晋唐。晋至南北朝时期为羯盘陀国都,唐代葱岭守捉驻节地,清设蒲犁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古城址。<div>  两千多年以前,张骞通西域,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帕米尔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朅盘陀国时期,帕米尔统治者继承并发展了汉代葱岭各部与中原地区的密切关系,即使在中原分裂后形成南北朝期间,也屡次派遣使者,远行万里,同北魏和梁朝进行联系,并贡献土产。唐初,朅盘陀受辖于播密州,属安息都护府节制,同中央的关系更加密切。<br></div> 塔吉克族现在信奉伊斯兰教,但在石头城(朅盘陀国)时期信奉的是小乘佛教,因此城中有不少寺院建筑,清代官署蒲犁厅就建在寺院遗址上。 有导游说冰冰背后雪山是慕士塔格峰,但跟张队求证,他非常肯定地告诉我,塔县是看不到慕峰的。 城内房屋多属半地穴式建筑,砾石砌筑墙体,现存房屋遗迹约40余间。 但内城建筑基本上都损坏了,变成黄土泥块,我们看到的外墙应该是复原的。 遥想晋唐,这里就是塔吉克先民的王城,是当时塔吉克文化的巅峰和象征。 而王城治下的牧民,则在城外的这片金草滩休养生息。 参观完石头城,我们没有在金草滩多做停留,沿塔莎古道赶往塔尔乡。 再次路过下坂地,很美的倒影。 下坂地后,一路顺塔什库尔干河而下,塔莎古道的前半段路况还是不错的。我们在一个叫江布拉克牧场(音,当时没看路标)的路口左拐,去往张队转山时发现的千年古柏。<div>  车子走了几十公里村路后进入河谷,完全是牛羊走的山路,不是张队他们转山时走过,估计没人敢开车进来。</div> 赶了六七十公里山路,终于到达目的地。旅游和户外的区别,个人理解,旅游是更在意最终的目标,户外倒不是不在意结果,而是过程和结果的不可分割,缺了过程的结果往往会黯然失色。比如这个地方,热衷户外的人会很喜欢,热爱旅游的人却未必。 河道中一株双干古柏,乱石里孤独地挺立。 有很长很遒劲的根裸露,可以想见岁月冲刷下的那些坚持和沧桑。 树上有不少牧民供奉的羊角羊头。 河道里石头很多,于是想捡一块做纪念,这是随手在古柏下翻的第一块石头,很惊喜。 古柏上游不远有两道温泉,这是较大的一道。 泉水很烫,能够煮熟鸡蛋的温度。洗个脚吧。 即使是师姐这个位置的水温也有50度左右,看师姐烫得几哇乱叫。。 陶师傅在上游洗梨准备午餐 餐桌、自热锅、奶茶、啤酒都已备好。 午餐会开始 餐后继续放松 有两位柯尔克孜族朋友放牧经过,邀请一起喝啤酒。在他们的提示性,才发现河里是有鱼的,陶师傅看到了,但我们没拍到。 牛们也来凑趣 告别牛儿,踏上归途。路过的村边有一株杏花,还没有完全凋零,象是为我们而留。 据张队姬队讲,他们上一期来时,沿路杏花开放,很美。 经过三个小时车程,晚九点到达塔尔乡,太阳还没有落山。 塔尔塔吉克民族乡,属于阿克陶县,大山包围中的村子。村里许多百年桑树杏树,就环境而言,很有一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塔什库尔干河从村边汹涌而下 这座铁桥就是网红打卡地幸福五号桥 网红打卡的杏花古村在塔什库尔干河对岸,通过这座铁索桥与外界相通,因此被称为幸(杏)福五号桥。 杏花古村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清澈的塔什库尔干河绕村而过,每年三月,杏花开满山谷,据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最美的杏花村之一。 征得村民同意后,来到他们院墙外靠河一侧。 碧玉般的河水 随处可见的石墙 街道两边多是这样的土屋,似住人似养牛,夜色朦胧不好判断,明天再探。 塔县买的羊肉,自己串串。 还有牛肉大骨 看师姐这吃相 姬队烤串俺是开了眼界,对火的掌控堪称艺术,串的味道更是不用说。十斤多羊肉烤的串,在四大美女表示吃不下时还剩一小半,最后我和姜华一直坚持到一点多,终于将所有的肉和啤酒一扫而光。唉,纵得再入南疆去,何觅老姬来下厨啊。。 D7:5月18日<div>  塔尔乡住宿条件不是太方便,没水,卫生间无法使用。好在清晨屋旁水渠放水,非常清澈,洗脸还是没问题的。<div>  趁着清晨再探杏花村。一夜之间,塔什库尔干河水涨了不少。</div></div> 另类日照金山 幸福五号桥旁的杏花古村落示意图标识河边有观景台,我们试图沿河岸而行,但没有成功。 昨晚的疑惑似乎有了答案,这种土屋就是塔尔乡塔吉克族的传统民居。人畜几乎混居,但看村里现在盖了不少新房新楼,还在住这种土屋的应该不多了。 土屋灶台 猜猜师姐右手的建筑是干啥用的?师姐猜是壁炉。。。 杏花开时杏花村应该是很美的,这种美被原生态的村落布局所放大。但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原生态能维持多久,却也未知。 早饭后继续沿塔莎古道向莎车方向。张队一直关注天气预报,因为剩余路段是塌方高发区域。好消息不断,天气晴朗,路上还遇到几辆迎面来的外地牌照车,直到在叶尔羌河和塔什库尔干河交汇处的检查站(大同乡?),工作人员说前些天大雨造成的塌方昨天才通车,我们算是彻底地放下了心。<div>  塔什库尔干河在大同乡汇入叶尔羌河,图中清澈的是塔什库尔干河水,黄浊的是叶尔羌河水,也算泾渭分明。</div> 相机出了问题,总是过爆,当时以为是风沙太大进灰了,回来才知道还是镜头本身的问题。<div>  闲话不提。叶尔羌河是可以捡到玉石的,于是我们也选了段河谷碰碰运气。</div> 叶尔羌河谷 冰冰捡到一块不小的白玉原石,据姬队说品质不错,可以留着。 这是我捡的一块,刚好手握,当时没在意,回来把玩,越来越喜欢。 叶尔羌河谷体验了一把捡石头后继续前行,终究还是遇到了塌方。昨天夜里的一点小雨,造成了一块巨石滑落,将整条路完全堵住了。我们没有到塌方处就在前方返回车辆的提醒下掉头了,后来在检查站看前车拍的照片,估计又需要几天才能通车。张队推测,高原早晚温差太大,热胀冷缩下容易造成山体松动,所以遇到一点雨就容易塌方,感觉有道理。<div>  虽然有些失望,却也在意料之中。于是回返向塔县方向,再去慕峰204营地。</div> 中午在路边的一棵大胡杨树下吃瓜休息,张队说塔莎古道的秋天,胡杨沙棘沙枣一片金黄,也是很漂亮的。 旁边正好有一道瀑布,清流击石,飞珠溅玉。 看水流冲刷的崖壁和潭底累积的银沙,足知此清流泉响应以百年记矣。 沿昨日来路回到塔县,再走G314再见到塔合曼湿地公园。 然后是慕峰那壮观的冰舌 以及公格尔峰 再次回到慕峰204营地 牦牛在远方悠闲地吃着草 但慕士塔格峰依然没有向我们敞开它那神秘的面纱。张队本来还盘算晚宿204营地和去一号大本营看冰塔林的可能性,却被告知,因为安徽和沈阳的疫情,204营地已经不对外开放了。 再游白沙湖。风依然强劲,多云,观赏效果还是不很理想。 但快乐依旧 直接回喀什。陶师傅选了一家非常棒的本地餐厅,架子肉超级好吃,我和姜华终于一扫前几天的颓势,一人吃了六块。好吃的程度究竟如何呢?只说20号中午吃散伙饭选餐厅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再次选择了这家(照片是20号午餐)。 D8:5月19日英吉沙<div>  因为比计划提前一天回到喀什,因此19号张队提议去英吉沙县。为避免麻烦,所有人在宾馆楼下做了核酸再出发,没想到进英吉沙时还是被要求再次做了核酸。两三小时内连做两次核酸,完全无法解释和沟通,这样的防疫措施不能不吐槽一下。</div> 先到土陶村。<div>  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被称为“土陶村”,传承着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br></div> 英吉沙县维吾尔族土陶技艺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以“琉璃陶”最富特色,原料取材源自于当地沙河、溪流旁侧特有的细质黄胶泥,因此,英吉沙县土陶产品也具有较好地欣赏和收藏价值。<div>  英吉沙也是山东济宁的对口援建县,后来在土陶博物馆遇到了一位来交流制陶技艺的济宁老乡。</div> 土陶村已经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风情小镇,街道整洁,家家户户的住房都宽敞明亮,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绿化得也不错,很令人羡慕。<div>  午餐是在土陶村的一个农家乐吃的,老板是河南人,他们在土陶村经营葡萄园。<br></div> 语言不通,不知道是爷爷还是太爷爷。 土陶村不远就是小刀村,也就是英吉沙最有名的英吉沙小刀的产地。英吉沙小刀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与保安族的保安腰刀,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齐名。<div><br></div> 英吉沙小刀讲究颇多,价格也高低不一。维族老板要价虚高,姬队虽然是砍价高手,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把价格砍下来。<div>  买完刀不能随身携带,只能邮寄。每把刀都有自己的编号,店家登记买家身份后,按地址寄到,也算方便。图中小刀姬队讲完价100一把,据说是轴承钢手工制作,流线精美也有一些使用价值。只是百度说英吉沙小刀刀鞘也是很讲究,但我们逛的两个店都不太注重刀鞘。</div> 19号晚餐是张队为大家准备的庆功宴,地点是据说喀什最豪华的维吾尔族餐厅“骑仕大观园”,金碧辉煌的,不过菜的味道一般,比昨晚的大排档差远了,当然,来这里的人可能也不是为了吃。<div><br></div> 餐厅据说平时会有演出,但这天正好有一场维族婚礼。场面很宏大,歌舞以外,还有维吾尔族达瓦孜(高空走索)表演。这是喜主送给我们的新婚糕点,类似汉族喜饼。 D9:5月20日<div>  20号是大家各回各家的日子,本来以为基本算比赛的垃圾时间了,谁知时间好像不太够用,本来以为13号已经把古城转得差不多了,结果上午才发现还有很多没有走到的特色街道,比如耿恭祠。</div><div> 耿恭曾任戍己校尉,驻守疏勒(古代喀什地区),《后汉书》称“恭之节义,古今未有”。传说耿恭曾以数百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踰年。期间凿山为井,煮弩为粮,井深十几丈无水,耿恭乃拜井得泉,因此王维有“誓令疏勒出飞泉”的诗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班超、耿恭等都曾在西域屯田驻防,可以说今天新疆的和平稳定,跟他们曾经的努力是分不开的。</div><div> 中午聚餐后把张队姬队和姜华送走,下午送何姐到石榴花民宿,才发现艾提尕尔清真寺附近也还有很多没去的地方。</div> 何姐住的石榴花民宿,就在艾提尕尔清真寺旁边。 何姐一个人来的,攻略做得充分,这两张图是盗她后来请专业人士拍的写真。 民宿街 街边铜雕 百年老茶馆 很有年代感的乐队 <p class="ql-block">百年老茶馆最吸引人的是它独具特色的歌舞表演。</p> 老茶馆出来去艾提尕尔清真寺,恰巧碰到司马南等网络大V的参观团。清真寺对我们不熟悉穆斯林文化的人来讲只是到此一游,出来后赶往大巴扎。跟维族店家一番讨价还价后买了两套铜壶,也不知道买亏了没有。本来准备回来煮奶茶用,谁知在家里燃气灶上试了试,大小不合适,看来还得专门再买个煮茶炉子,但愿以后能用上。 大巴扎回来,酒店简单休整再次来到老茶馆附近的风情街,夕阳照在远处的楼顶,落日熔金,夜色渐渐笼罩下的古城,又恢复了惯常的喧闹,各种食物的味道再度弥漫在整个街道。一家店的弹唱吸引了我们, 这是我们在喀什待的最后一个夜晚,第二天我们将踏上归途,回到我们的来处。其实这家店菜的味道很一般,菜在几番催促下依然上得很慢,但就让我们在两位老者的琴声中结束这次旅行,让我们的心跟随他们的琴声飞到慕峰脚下,飞到塔什库尔干的河边。<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忆帕米尔九人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山去千里,载酒入昆仑。</b></div><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b>雾掩慕峰雪,风飚大漠尘。</b></div><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b>思来犹快意,不忆偶浮心。</b></div><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b>为是阳关外,赫然多故人。</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text-align: left;">(注:部分图片为姜华作品)</span></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