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为大家领学《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六章第二节。</p> <p class="ql-block">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极大震动和思想混乱。面对这些复杂的新情况,党中央和毛泽东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后改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这一论断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p> <p class="ql-block">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毛泽东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形成一套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增强团结,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p> <p class="ql-block"> 七千人大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取得了重要成果。虽然会议未能从根本指导思想上清理“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但对待缺点错误的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发扬民主和进行自我批评的精神,给全党以鼓舞,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在动员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方面起了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当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党适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1964年底,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郑重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p> <p class="ql-block"> 值得自豪的是,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力量上也获得了巨大丰收。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 像这样让后人景仰的英模和精神还有许多。这是新中国建设困难重重、艰苦奋斗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精神昂扬的年代。为了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翻身做了主人的中国人民与时间赛跑,用生命和鲜血描绘了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