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 引导深度学习 云龙区美术大单元研讨活动在解放路小学举行

云苑 晓文

<p class="ql-block">  为切实推进课程改革,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云龙区美术大单元课程研讨活动于6月8日在解放路小学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的邀请了市美术教研员梁冬老师、区教研员李晓燕老师莅临指导。解放路小学辛跃武校长以及解放、新元、云苑、绿地、民富、潘塘中心小学的美术老师参加研讨和交流。</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的大单元主题为《户部山古建筑》,张毅校长、潘塘中心小学于惠惠、李辉老师先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案例和成果,然后大家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了细致的研讨。</p> 展示、分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毅校长——《户部山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校从单元主题、基本问题、设计思路、档案袋设计、展示构想五方面介绍本次的课程。本单元课程的设计是依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3课《古建筑的保护》,结合徐州地域文化,开发的课程,实现与国家课程的有效融合。一座具有历史的城镇,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所以“历史”是本课的关键词。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徐州古建筑独特的艺术美。创作的作品才能有温度、有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张校借鉴了 “以终为始”的 逆向设计的教学模式,以倒推式的思路厘清整个教学实践脉络。尝试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这一过程性学习策略和像专家一样思考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如何从艺术的角度表达对古建筑的理解和保护”这一基本问题,设计了6个单元小问题强调对大概念的持续理解。充分利用前置性学习单,引导学生走进户部山古建筑群,通过实地调查、探访古建专家,探寻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真实的情境下,推动了学生的知识建构。通过欣赏借鉴大师的作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线描建筑速写方法。并把学到的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进而选取独特的视角,用线描建筑速写的方法描绘户部山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  张校设计的学习任务富有挑战性,促进学生和任务的深度互动。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沟通、交流、合作,最终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档案袋设计内容包含任务书、学习单、素材、调查报告、创作草图、改进草图、评价量规等各项内容。保留学生从自主探究到绘制作品的过程资料,见证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p><p class="ql-block"> 大单元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它让学生熠熠生辉!让老师幸福满满!师生彼此得到滋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惠惠——《爱上古建筑之拟人化小脊兽》</p><p class="ql-block"> 于惠惠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孩子们制作的绘本故事书和他们制作的学习档案袋。于老师从技法、构思和创作环节、展评等环节设计以问题为导向:“艺术家为什么采用拟人化的方法表现小脊兽?” “如何结合徐州脊兽特点创作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脊兽形象?” “艺术形象走进生活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 激发学生大胆思考。</p> <p class="ql-block">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搜索资料的方式了解脊兽,第二个环节孩子们采访非遗传承老人,了解更多关于脊兽背后的故事,第三个环节是孩子们去户部山进行实地考察,寻找真实的脊兽并进行写生。</p><p class="ql-block"> 以欣赏绘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填写欣赏报告,及时将自己的所学记录下来,做到每一步都有相应的收获。为了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创作,学生在绘画中逐渐掌握脊兽的特点,目标清晰。在老师的引导下,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绘本作品,实现了一节实践性的美术课堂。</p> <p class="ql-block">  学生从不了解到对脊兽的兴趣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对脊兽文化的一步步探索、了解,更离不开老师的有效引导。最后老师通过让学生制作绘本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并将绘本进行展览,使更多的孩子能够了解脊兽的特点,更好地将徐州文化传承下去。具有极深远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辉——《户部山古建筑上的小脊兽》</p><p class="ql-block"> 李辉老师同样以脊兽作为主题,李老师和三年级的孩子带给我们的是不同的效果。孩子们用吹塑纸版画形式创作了各种形式的作品,在创作前孩子们去探访古建筑,对户部山的背景有了深刻认识,创作热情也在一步步在提高。 </p><p class="ql-block"> 采用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利用扇子、手提包等文创产品,传承徐州历史文化。李老师基于“基本问题”,结合环节内容,分别提出启发性的小问题: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她设计了七个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妙寻”(搜集脊兽资料)、“趣探”(实地考察写生)、“乐访”(访问古建传承人)、“鉴赏”(欣赏版画名家技法)、“构思”(设计构思草图)、“慧创”(创作)、“巧秀”(成果展示),分步进行,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学生每一步都目标明确,在绘制的基础上加深了传承和保护脊兽的意识,从而提升了对户部山脊兽对的文化理解。</p><p class="ql-block"><br></p> 交流、研讨 <p class="ql-block">  整个研讨活动现场,教研氛围浓厚,大家齐享感悟 。各位老师从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课堂实施、呈现效果等各方面抒发自己的感悟,强调美术要多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考察写生,孩子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亲身感受到的最真实,感悟艺术的自然美。</p><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在思想碰撞中学习到了更多的教学方式,互相分享自己课程中的有效经验,收益颇多。</p> 专家点评讲座 <p class="ql-block">  教研员李晓燕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她强调了大单元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性,这几节课程不仅仅是美术课程,而是属于美术和综合实践融合性的课程。</p><p class="ql-block"> 她提出了自己的两点感受:首先肯定了课程教学的真实性,她提出教师如果持着“只是教会孩子知识”的惯有教学理念,会使孩子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指出教学中应多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的思维能力等实际能力的培养;第二是大单元教学使老师在教学中变得更有方法,也促进了老师的成长。教师和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是共生的,孩子的内驱力被激发,老师也会收获更多经验和教学方法。希望老师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机会,能够做出更好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市教研员梁老师对这次活动给予肯定,她提出:美术作品大多以静态呈现形式,是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成果变化的呈现。学生的作品生动正是因为学生进行真实性的学习,遇到问题并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是大单元教学最大的特点。学生有了真实的学习任务,进入真实的情境,学生就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p><p class="ql-block"> 梁老师还强调美术教学需要重视学生体验性和感受性,学习回归孩子的本身。大单元课程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老师要考虑想要学生学习到什么,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最应该有的状态就是出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梁老师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和学生作品呈现中出现的问题,向老师们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实施建议。为老师们在教学中产生的真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随后梁冬老师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专题讲座,深入浅出的向大家阐述了如何理解美术核心素养,使老师对美术大单元教学及其理念、过程与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p> 献计 献策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传承徐州古文化,同时也为了让学生的作品展更具有情境性。利用已有资源,结合户部山古建筑场景,对学生的各项艺术作品进行展览。</p><p class="ql-block"> 学生作为创作者参与介绍艺术作品,使学生从始至终投入到这一项学习活动中,使学习更深刻。各位老师针对如何具体施行进行思考,提出布置展览建议。</p> 情景小剧场 <p class="ql-block">  研讨后,各位老师观看了解放路小学同学们表演的情景短剧,孩子们在表演中了解古建筑文化,相信他们在了解了这些历史知识后也会做好徐州古建筑的守护人。</p> <p class="ql-block">  活动后各位老师针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次研讨活动,</span>及时以文字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进步、历练,“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唯有在浩瀚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新时代的瞧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相信云龙区这支充满活力的美术教师队伍一直会在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p>

学生

老师

教学

古建筑

美术

单元

学习

创作

课程

脊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