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微影展57期】梁力聪(19岁):摄影 让时间悬停

夏小园

<strong>写在前面</strong>          <h3>梁力聪讲述:<br></br></h3></br><h3>这个展览记录了我从初中到高中的摄影之旅。于我而言,摄影不仅是一个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摄的过程会改变你观察、解读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因为摄影创作时,你不再局限于事物本身而是将其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学会整体观察。</h3></br><h3>我的摄影之旅始于六年级。尽管没有太多摄影知识,仍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媒体小组—一个负责校园新闻道的组织。作为培训的一部分,导师专门建立了摄影工作室,以便教会我们棚内摄影的相关知识。我被第一套作品震撼到了:那是我朋友的一系列人像影像,光线适宜,姿势完美。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我想追求的正是摄影的艺术。</h3></br><h3>在高中时期,我开始投入更多的时间到摄影艺术上,更多的是为了兴趣爱好而非是完成作业任务。我喜欢通过我的相机将我脑海中的影像生动地展现出来。每周六下午我喜欢放空自已一会儿,想象一幅摄影作品的各种可能性。我还会翻阅其他摄影师的作品,绘制我脑海中设想的光线和构图。到了实际拍照的时候,我会痴迷于完美的细节,哪怕作品里面的一根头发吹乱了我也会重拍。我会花好几个小时调整影棚的光线——甚至是在没有模特的情况下。在实践中,我发现了如何运用不同的物品来控制光线,例如把水瓶变成扩散器,把剪纸变成模板。我拍摄每张照片的时候会追求完美,因为这是我最初坚持下去的动力。然而,我渐渐觉得,所有的人造光线和刻意的美丽,似乎限制了我以周围世界本来的样子去观察他们的能力。</h3></br><h3>因此我收起了引闪器,拔下了数据线,走出了影棚,回到了大街上。路上的熙熙攘攘是一幅无边无际的画卷,它比悄无声息的摄影棚更能让我尽情创作。绕着家附近散步时,我的视线被路牌引到一个在路边回忆的老人身上。从我记事起,老人就在我家附近开了一个店,但是自疫情以来这家小店不幸停业了。我漫步到街角,这里曾经是我和妹妹小时候玩篮球的地方。我的余光注意到,一个水坑完美地倒映了一位骑自行车的女士。我不需要做任何刻意的调整,万事俱备,只需选好角度,适时按下快门。尽管如此,并非每一次都这么幸运,在取景框里可以找到完美的世界。从此我又面对一个新的挑战:我需要在包容缺点和追求完美之间寻求一种平衡。</h3></br><h3>我慢慢了解到,摄影不仅仅是追求技术的完美,更多的是捕捉人文之光,以及记录人们在一起的美好片段。现在我也理解了哪些瞬间应该拍摄,哪些瞬间值得我坐下来静静欣赏:烟花表演可能会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如把相机放在我和夜空之间,我将无法欣赏它短暂的美。毕竟,透过我的相机,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世界,还有在其中的完美的瑕疵。</h3></br><h3>万象微影展<br></br></h3></br><h3><strong>第57期</strong><strong> </strong></h3></br><h3>梁力聪(19岁)</h3></br><h3><br></br>摄影 让时间悬停</h3></br><h3> <h3>2020 梁力聪广州个展现场</h3></br><h3> <strong>写在后面</strong>梁力聪在2020年11月广州个展开幕式上说:“喜爱摄影,因11岁开始受AISG学校&amp;老师的良好艺术熏陶;因16岁开始在BASIS学校老师&amp;校长给予足够信任&amp;支持;因有些作品触动自己的内心;因常受朋友老师之邀拍出大家认可的佳作而收到的愉悦……所以18岁在广州举办个展诚邀良师益友前来指导。”就读于国际学校的梁力聪同学,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曾连续两度暑假赴纽约电影学院学习。对于观展无数的我来说,身处这个18岁高中生的影展现场,有着非同寻常的感觉,凝视一幅幅作品,世界的某些隐秘角落,被一个敏锐的年轻人捕捉到了……加里·维诺格兰特那句话反复在脑海里浮现:“我拍照,是为了看到世界变成照片的样子”从痴迷相机人眼无法看到的精微与光线造物的奇特摄影技术,到人物肖像技艺炉火纯青的呈现,鲜见一个大于18岁的青年/中年/老年摄影师能够拍出那样楚楚动人的青春少女肖像,因为那是一个十八岁男孩眼里的女孩。个展现场,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着被那种越来越少见的天然与清纯深深吸引。那是岁月流逝之外远方一处叫青春的美丽“岛屿”,“岛屿”上住着所有曾经年轻的人们以及一切关于青春的记忆,凝视的刹那,观者与作者共情的瞬间,时间悬停,岁月已远,青春永恒;那张模仿日本摄影大家细江英公拍摄作家三岛由纪夫《蔷薇刑》的作品,摄影师们盯着唇上凋零的玫瑰,琢磨来琢磨去……观众在小梁同学一组组充满隐喻与哲学意味的照片面前,驻足/凝视/冥思/讨论这个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其实,每个人都在自己内心的大海里流浪,写下浪尖便写下了整个大海,摄影做为一种人人参与的广泛“写作”,重要的是,是否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写下”以及如何“写下”刹那间的永恒。当小梁意识到方寸影棚外才是川流不息的大千世界,他走向街头,把镜头对准城市与人,那些为生活而奔波忙碌的芸芸众生……按照卢梭说的话来说,“自然的怜悯心,是先于思考而存在的纯自然的感动”,我想,也是一颗年轻的心看待世界那束眼光里难能可贵的情怀与温度。世界,正在即将奔赴名校的小梁同学面前铺陈,波澜壮阔的生活之路正在徐徐展开,而生命与创造如此美好,如果说人有种最健康最丰富的“脉搏与心脏”是为所有人去跳动与表达,即使表达的是“一个人”,但是“这个人”蕴含着整个人类……未来可期,佳作不断。毕竟,小梁已经找到自己的路并且早早地出发了……策展人:袁夏2021.4.15·end·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XqXg211PC_CHW4qI2pqq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