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不确定时代</strong> 马 康<br></br> 想起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我潜意识里曾经回荡过一些故事的碎片,跟这些墙上的斑点一样丰富。所以,在2010年的某个月里,我用卡片机描写了旧都里墙上的一些斑点。这些斑点有旧都城北的、也有我生活过的老城南地区。因此,这些影像主题也是不确定时代里《墙上的斑点》。为了向弗吉尼亚·伍尔夫致敬,我摘录她小说的开头几段,以示对她深深的敬意!“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这个斑点打断了我这个幻觉,使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 弗吉尼亚·伍尔夫2020.11 魔都<h3>万象微影展</h3></br><h3><strong>第51期</strong><strong> </strong></h3></br><h3>马康</h3></br><h3>不确定时代<br></br></h3></br> <strong>写在后面</strong>墙上的斑点,与“我(马康)”有关。因为阅读英国作家伍尔芙,马康在精神世界里寻找一个真诚的对应物的过程,这是他想要梳理与表达的。至于读者,每个人有各自的凝视与解读。拍摄者只是一个揭示者、一个引导者。当代摄影的独立性是从模糊自身开始的,它以貌似模糊的方式争取广阔的表达与阅读延伸空间。也许,可以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就像约翰·凯奇1953年首演的“4分33秒”。他就坐在钢琴旁边,什么也没有演奏,台下观众的一切反映,完成这件作品本身。马康的这组影像,大致也有类似的效果。人总是本能地闭上双眼,不去看那些不美好的东西,尤其对于日复一日浸泡于大众视野泛滥美图的观众来说,它是“没有看头”的,它是沉默的,就像时间本身,就像永远缄口不言的墙上的斑点。其实,它一直静静地说着些什么,只是没有人听到……马康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地方,展开叙述。带领我们重返一面面被忽略的墙,也许我们有些新的发现。也许,墙,就在每个人的内心,落满各自的斑斑点点,看不见的,一闪念之间被“映照”、被“看见”。时间,常常被隐匿、折叠或者自行消失,而空间诸如墙之斑点,赫然触目,如“旧的空鞋都有脚”(木心语), 以及旧都那年或者无法确定时代那年的风 ,也都密布于墙上……这些被“写”满的墙,最开始,也应该是新的空的,不知何时,开始被人为地书写,为什么?不确定……后来又被涂抹甚至反复涂抹,正如历史,谁在书写,又是谁在涂抹,而且,为什么……当然,自然之手也一直没有停止书写,每时每刻,青苔,剥落,残破,就是迹象,时间沿着那个古老的方向不可逆转地流逝……亦如我们必然渐渐老去的皮肤……它的书写,无可抗拒……因为人为的、自然的、无用的且毫无美感的信息,墙,生动起来,比最初的白墙空墙密集地丰富了起来,观看者有多丰富,它就有多丰富。作者所呈现出来的一切,没有一个存在是寻常的,是没有被权衡的。更不要说,那团不规则的红,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策展人:袁夏2020.12.9<strong>马 康</strong><strong>回族艺术家</strong>主 要 展 览2019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2017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2016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2016 不确定时代的我,到底是谁?首尔 / 光州,韩国2015 上海艺术影像展, 上海2014 中国当代摄影,Magda Danysz画廊,巴黎,法国2014 失园记(不确定时代·南京)南通2014 不确定时代 移景观 哥廷根大学现代东亚研究中心,德国2014 上海艺术影像展 上海2013 不确定时代,全视影像画廊,郑州2012 城市维度·上海2011 马康:不确定时代·上海2011 洛杉矶国际摄影艺术博览会·洛杉矶2011 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双年展·亚历山德里亚2011 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摄影艺术节·多伦多2010 中国当代摄影·多地展出2010 笼罩的景观 ·香港2010 解放框架——来自中国的新风光摄影·新加坡2009 曲解·上海2009 马康:不确定时代·影像北京·北京2009 《北京时刻》“混合与分享”CC综合艺术展·北京2009 9人摄影展·上海2009 Moving · 曼切斯特2008 人文上海系列摄影展·上海2008 Click · 928国际网络点击展2008 马康:不确定时代·平遥国际摄影节·平遥2007 束·径 当代艺术展 ·北京2007 形意象·当代艺术展·南京2000 光影絮语·马康摄影作品展 · 南京1996 大城市那方 ·中国乡村景观摄影大展·多特蒙特1992 九十年代双年展· 广州1986 首届太阳画展·南京·end·<br></br> <br></br>永不落幕的影展<br></br>一个绵延的平台<br></br>不是刚性的展厅<br></br>不是打开合上的画册<br></br>也不是喧嚣的大赛<br></br>一个安安静静用影像“自言自语”的空中影廊<h3>点击下方查看往期万象微影展丨</h3></br><h3>前48期丨<br></br></h3></br><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YxMjk5OQ==&mid=2651280147&idx=1&sn=e3671ccb20cfce130731ef1d76fb3e07&chksm=8b0c533bbc7bda2dadebc11fea92f1a9022255664f3c1bf2930d92453ed54f4eb92c4cc1067b&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b="innerlink" target="_blank">万象微影展周年回顾(上)用摄影看世界</a><br></br><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YxMjk5OQ==&mid=2651280147&idx=2&sn=4064a69dd536eb0ab539f33fe884ec46&chksm=8b0c533bbc7bda2d9e4221990013825ac3450f2bcbba4d3117d0e0906b47f42695fbb195a599&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b="innerlink" target="_blank">万象微影展周年回顾(下)用摄影看世界</a><br></br><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YxMjk5OQ==&mid=2651281492&idx=1&sn=7a1b27c28663ccbc0890bc48beb61f9a&chksm=8b0c587cbc7bd16a0da43f59d643c68171a93e7ba65b5550f8ad0773aebaaad2fadf28598ca1&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b="innerlink" target="_blank">49期丨卢峻仪:看过的粤剧 拍过的戏剧人生</a><a data-itemshowtype="0" data-linktype="2"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YxMjk5OQ==&mid=2651281817&idx=1&sn=eee461bee8949b1a5c3f2cd712075557&chksm=8b0c59b1bc7bd0a7a882a553ecf33f83c9f7e59045b54d4fb844776d821f2ee82f28bda1ca56&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b="innerlink" target="_blank">50期丨王琤:黑白明信片 芥末光阴</a><br></br><h3>【万象·微影展】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h3></br><h3>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h3></br><h3><strong>策展</strong>丨袁夏</h3></br><h3><strong>文图</strong>丨马康</h3></br><h3><strong>海报设计</strong>丨张雨诗</h3></br><h3><strong>微信编辑</strong>丨钟慧<br></br></h3></br><h3> <h3>✬.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我们</h3></br><h3>✬.在留言区,留下你想了解的信息</h3></br><h3>✬.查看历史消息,了解你错过的资讯</h3></br><h3>✬.更多公共文化资讯,随时随地为你刷新</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r_b1g3phq-Gon4SFZzkh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