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北宋文坛领袖,苏东坡老师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让醉翁亭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欧阳修的这篇散文自从问世就被古今文人称颂,苏轼还亲笔书写全文并刻碑立于醉翁亭下,从那以后醉翁亭就成了文人墨客争相拜访的著名旅游景点,曾巩、王安石,南宋的辛弃疾,明代的文征明、王守仁等古代各个领域的大咖都曾慕名而来,在这里采风,寻找灵感创作诗文,刻碑留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无数文人墨客的到来让醉翁亭周围成了古代诗文书画石刻艺术博物馆,对于后世来说就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迹。近代著名作家丁玲,大画家徐悲鸿等当年也曾寻古访幽,探秘古人的足迹,感受醉翁亭所承载的九百多年历史文化韵味。醉翁亭也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天下第一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其实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离我们扬州不算远,130公里左右的路程,开个车走沪陕高速转宁洛高速,两个小时出头点便到了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景区。世人只知醉翁亭,却常常忽视琅琊山,其实历史上琅琊山成名更早,只是因为欧阳修的散文写的太好了,让醉翁亭的风头盖过了琅琊山所有的古迹。琅琊山中的琅琊寺在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就已经建成,而醉翁亭是在两百多年后的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所建。这是我到了琅琊山景区游览后知悉的,之前我也是只知醉翁亭,开车问路也是问到醉翁亭怎么走,而不是问琅琊山景区在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1045年,庆历革新失败,主持革新的范仲淹等人被贬谪,欧阳修上书为他们辩解,因而也遭到了排挤,被贬谪到滁州,在滁州他写下了有名的游记文《醉翁亭记》,不久,欧阳修又被调到扬州。大明寺内有一座平山堂,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当时任扬州知州的欧阳修,特别喜欢这里清幽古朴的环境,于是他在大雄宝殿的西边修建了一座建筑。平山堂视野极其开阔,登临平山堂,远山近景,历历在目,似乎与平山堂齐平,“远山来与此堂平”,“平山堂”的名字就是因此得来。小时候我们只知道蜀岗之上的平山堂,而不知大明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早有愿望想来醉翁亭看上一眼,2014年清明时节,我终于了却了这个愿望。我们今天之所以知道欧阳修,不仅仅因为他跟扬州的关系,跟扬州历史上有关系的官僚太多了。欧阳修当朝就名震四方,你想欧阳修在当时文坛上有多大的影响力?欧阳修的文章,语言简洁流畅,文气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领导的北宋古文运动取得了完全成功,结束了骈体文从南北朝以来长达600年的统治地位,为以后元明清900年间提供了一种便于书史论讥,抒情达意的新型古文,所以欧阳修成为了一代文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琅琊山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令无数诗人、作家向往,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成为文学圣地。琅琊山景色秀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被传唱了千年,来到了琅琊山,登上了琅琊寺,逛一逛醉翁亭,您就能领略到琅琊山景区的美景,名胜古迹。醉翁亭 ,琅琊寺, 光明顶,林荫大道,散步逛逛,心旷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琅琊山自唐代起就是一处游览名胜,虽然山不高,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正印证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琅琊山主峰小丰山海拔只有三百一十七米,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清幽的环境著称于世。这是琅琊山风景区的大门。 野芳园建于1985年8月,取意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野芳发而幽香”。总面积约4200平方米,苏式园林建筑风格,园内亭、堂、台、轩、廊、拱桥、假山、曲径、草坪背衬青山,景色宜人。内有赏心斋、曲苑长廊、拥霞轩和晨曦堂、碑廊等。碑廊里镌刻有名人珍贵诗文和书画碑刻,其中有著名书法家沈鹏、萧娴、陈大羽、赖少其、范曾、旅美书画家李山及原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孙科、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人的书法绘画作品。<br> 听这潺潺的流水声,就可感受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述的:“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欧门,是醉翁亭的大门,清代薛时雨重建。原大门为深棕色。门上嵌刻着“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绿色大字的对联,原门巳毁,现门为后人重换。<br><br> 终于来到了这座著名的醉翁亭前,醉翁亭与北京的陶然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长沙的爱晚亭并称“四大名亭”。琅琊山的核心当然还是醉翁亭,以醉翁亭为主的景区内保存有多处历史古迹:二贤堂、宝宋斋、意在亭、丰乐亭、影香亭、古梅亭、六一亭、醒园、让泉等等。其中的丰乐亭是欧阳修当年亲自主持修建,并写有《丰乐亭记》,建成后欧阳修常与友人在亭中饮酒、作诗,亭中最有价值的是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碑刻。由于醉翁亭正在维修,下半部分有脚手架碍眼,只好拍亭子的上半部分。 想不到亭子的立柱上对联是我们扬州的书法大家王板哉所书。 醉翁亭的边上是二贤堂,是为了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据说这两位在任之时曾把滁州经济建设搞得不错,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br>二贤堂在醉翁亭北侧。宋代绍圣二年(1095年)滁州人在此祭祀王禹偁和欧阳修而建。滁州知州曾肇作文祭祀王、欧二人。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后重建。上为小瓦结顶,十六立柱三间通联,格门格窗。堂内现立有欧阳修的塑像,并陈列有《欧阳文忠公全集》、部分欧阳修手迹照片和有关史料。堂外山崖有南宋崖刻“二贤堂”三个隶字。堂侧石崖有古人题刻“云根”二篆字。可惜的是二贤堂正在翻建,全是脚手架没有拍。 玄帝宫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 古梅亭及古梅,在影香亭北侧。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滁州判官张明道为观赏古梅花,在古梅北侧建四角厅堂一座,命名“梅瑞堂”。民国十七年(1928年)州人书法家黄艺五在堂后崖壁题“古梅亭”篆刻一方,将此建筑改称为古梅亭。亭内有碑六块,系清代文人张鹏眶翮等人所题。堂前梅花相传为欧阳修亲手所植,原梅已枯,此株约为明代嘉靖后人补植。梅台壁嵌有清顺治九年(1652年)李嵩阳题篆的“花中巢许”四字石碑。古梅亭现为游客休息、饮茶之处。<br><br> 在影香亭与古梅亭之间是一株据说为欧阳修亲手栽种的古梅。古人为赏梅在古梅北建有一亭,称古梅亭,说是在亭子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到古梅的各种姿态。<br><br><div>《琅琊山志》载:欧公手植一株已枯,此株为明人所补植。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清香不绝。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div> 建于明代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原名“见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改亭名“影香”。意为坐在亭中既能赏亭北古梅,又能闻到梅花的香味。<br><br>亭对面两侧院墙壁上镌刻明末吴兴人尹梦壁题写“寒流疏影”,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滁州知州王赐魁书“翠积清香”。 览余台<br>在古梅亭东侧,砖石垒制,台周有石栏,为清人所建。一条石阶小路向上,人们登高览胜,有心胸开阔之感。朝西的围栏边嵌有滁人黄观效题撰的“四时之景不同”的碑刻。 收藏宋代珍宝之处,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内墙壁镶嵌两块巨石碑刻,石碑上镌刻着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字为苏轼所书正楷字体,碑高2.36米,宽90厘米,每字约10厘米见方,字体内外兼修、浑厚华丽、端庄凝秀,神韵飘逸。因欧阳修之文、苏东坡之字,同于一碑之上(非常可惜的是原碑在1966年被破四旧了),实为古迹中金石之瑰宝,故被后人誉为“欧文苏字双绝碑”。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之畔的石碑。这块碑面文字其实是“让泉”的石碑,是清代康熙十四年滁州知州王赐魁所书所立,就在酿泉池上。“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酿泉的水清澈寒冽、四季不竭,上千年来,被反复吟咏。而也正是来自这泓泉水的湿润,让这块300多岁的石质碑刻“湿病”缠身。 意在亭原名“皆春亭”,飞檐翘角,顶盖四周饰有花纹。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南京太仆寺卿毛鹏建造,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滁州知州卢洪夏重建并改名,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趣。亭周凿石引水,建宽约一尺、深约八寸渠水,九折八回,弯曲绕亭,环亭流淌。为仿晋代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描绘的“曲水流觞”所建。 菱溪石是醉翁亭的“镇院之宝"。此石原位于琅琊山脚下一条溪流,名菱溪。今溪已废,只存池塘,称菱溪塘。相传这样的菱 溪石原有六块,其余四块都被识者取走,另一块“差小而尤奇,亦藏于民家”,独有这块最大,为欧阳修亲自发现,移置于此,已历千年,并作《菱溪大石》一首,记叙了菱溪石发现的经过。 同乐园,园名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之意。大门西侧石上镌刻书协主席沈鹏书“与民同乐”,景区分东西两院,两院以亭廊相隔,动静相宜。<br><br><div>进入园内迎面摩崖石刻,分别镌刻朱穆之书写“尤闻酒香”,萧娴书写“书酒风流”,沈鹏书写“清凉世界”,范曾书写“意不在酒”,以及苏轼作琴曲“醉翁操”,西侧崖壁上还有书法家张恺帆书“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崖壁下有一泓水面,睡莲片片其间,红鱼泛泛其中,汉白玉小桥横跨其上,与一天然桃源洞相接。<br><br></div><div>苏式飞檐亭阁,全木榫卯结构,歇山式,青瓦亭面,吻兽伏脊,雕梁画柱,十六根立柱支撑亭顶,中间四根立柱悬挂着楹联,亭柱四周设置木栏,倚栏造椅。</div> 和我们扬州有关。 琅琊古道是一条古人用青石铺就的道路,是醉翁亭通往琅琊古寺的通道,也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道,古道两边山峦叠翠,古树参天,秀竹幽幽,风景诱人。 深秀湖景区:位于琅琊山醉翁亭至琅琊寺的山道边。因其青山环抱,景色秀丽,而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蔚然深秀”之意,故名。深秀湖古为一天然深水潭,是游人垂钓之所。湖水源自琅琊溪,下通余家洼水库,清澈透底。湖中有九曲桥、湖心亭、玉带桥、水榭等景点,在此可泛舟垂钓。 南天门景区:坐落于琅琊古寺南山峰,海拔310米,是琅琊山最高峰,拥有会峰阁、古碧霞宫等建筑群。有“二九径”或“天门登道”登上南天门,站在会峰阁上远眺长江如带、钟山如罗,瞰群峰汇聚,似潮奔涌。碧霞宫是人们为纪念碧霞仙姑使琅琊山变得风景秀美而建造。每年初九人们纷纷前来祭祀,从而形成规模盛大的“初九庙会”。因此南天门成为琅琊山旅游必去的一处景点。 建于唐代的琅琊寺是皖东著名佛教胜地,初建时叫宝兴寺,也曾叫开化禅寺、开化律寺,是当年的滁州刺史李幼卿和山中的高僧法琛主持建造。琅琊寺的建筑结合了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既有红墙拱门,又有青瓦漏窗,结构独特,建筑精巧,依山而建,藏于密林,琅琊古刹曾是古滁州十二景之一。 琅琊山上有名贵树种和中草药数十种,其中有数百年的古柏、古银杏、古黄扬、古樱桃等。 无梁殿正门朝南,殿高三丈二尺,整个大殿用砖石垒成。正门有五个拱形砖石卷门,门额上有砖刻的浮雕龙、凤、狮图案。整座殿是砖石拱形结构,内有石柱数根支撑,没有一根木梁。 最后来一张纪念照。 <div><br></div><div><br></div>本篇完。<br><br>本文作者:笔名田丁,50后。从字面上一看便知其含义。其实这是父亲的笔名我拿来用了,我是为了纪念他。闲暇时,喜欢用摄影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现在有了“美篇”,为了更好地为看官理解图片内容,略赘上几段文字加以说明,也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独白。不求专业,不索知音,只是漫步人生中留下一串串脚印。所发图片都是原创,图片如若阁下喜欢,随便拿去。<br><br>我喜爱摄影,我摄影不刻意追求最终的结果,但注重享受拍摄和整理图片的过程,从中亲嗅自然的味道,品味一生中点滴的美好时光,把日常中那些触动人心或平常的画面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把自己当时的情绪传递给另一个志趣相投之人,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如果了解或增长一些知识更是锦上添花。我很幸运我选择了摄影作为我的喜爱,並与之快乐为伴。这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仅仅是开始,没有结束。<br><br>敬请期待下期的《美篇》。谢谢您的欣赏与关注。<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