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去绍兴

啸谷飞天

<p class="ql-block">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p><p class="ql-block"> 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p><p class="ql-block"> ——鲁迅</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大概少有这样一座名城,可以让很多前来的人,都能朝向一个坐标。有的看书法,有的寻文章,有的访水乡,有的尝风味……然而,来者都能有所获。 它静立于江南山水的隐秘处,虽经年月匆匆,依旧风华灼灼。世人慕名,寻它而来,只看见,会稽山依旧青翠,曹娥江兀自柔美,这里风骨如魏晋,这里生活满烟火,纵然百世沉浮,它一如往昔,这座城市,名叫绍兴。</p> <p>  何处是绍兴?在外人的感觉,也许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令人仿佛看见自家儿时的院子;也许是往来穿梭的乌篷船,艄公的乌毡帽,饭桌上的乌干菜,甚至还是一袭长衫,在咸亨酒店就着黄酒,吃着茴香豆的黄酒,在掌柜一角,还写着「孔乙己欠十九个钱」……但是,绍兴,远不止于此。</p> <p>    初识,绍兴</p> <p>  绍兴,旧称会稽,山阴,为越中名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先有太史公司马迁记载绍兴:「禹会诸侯于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这座城市因大禹治水,分功诸侯而名传于世。及至众人初识绍兴,莫过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序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葺事也」。随着东晋士族衣冠南渡,中原文化在此落地生根,手执笔墨的王羲之,不仅带来了书法,还以「王右军」之名,为绍兴带来了魏晋风骨。如今的兰亭鹅池,是绍兴人对王羲之最好的念想。</p> <p>   风骨,绍兴</p> <p>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描述绍兴的气质,那一定是「风骨」二字。木心说:「无骨的江南不只苏州,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绍兴的风骨,自是流传在这城中的名士身上。从古至今,这里涌现出无数的风流之辈,远有越王的卧薪尝胆,谢公的吟啸山水,王羲之的执剑挥毫,近有鲁迅的弃医呐喊、秋瑾的追求自由,蔡元培的兼并包容……绍兴的风骨,纵化古今,横越山水,它嵌在一砖一瓦之中,也流在一湖一水之中。</p> <p>  明人袁宏道赞绍兴:「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船方尖履小,士比鲫鱼多」。在众多的绍兴名士之中,不得不提及明代的徐渭,在他身上,流淌着磊落的风骨。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天池山人、山阴布衣等。1521年,徐渭诞生于绍兴前观巷大乘弄的青藤书屋,随即展开了他跌宕而不凡的一生。</p> <p> 徐渭青藤书屋</p><p><br></p><p><br></p><p> 徐渭生性聪慧,少年时便才名远扬,十多岁时仿扬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及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初以文才涉人世,再以武略受赏识,后以书画而谋生,他一生仕途不顺,因连年科举不售,加之胡宗宪入狱,生性狂狷的徐渭精神失控,生九次自残之举。他在一幅画中的题句,像极了他的一生:「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p> <p>  徐渭晚年给自己的艺术生涯做了排名:「尝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徐渭书画双绝,作为泼墨大写意的创始人,影响无数的后来者,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郑板桥对徐渭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除此之外,他在戏曲上造诣颇高,以《狂鼓史》针砭宰相严嵩的行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p><p>图片</p><p><br></p> <p> 绍兴,院内人家</p> <p>  中国人对院子是有感情的,从小就浸染山水的绍兴人更不例外。绍兴古城区,如仓桥直街,八字桥,西小路一带,白墙黛瓦的千万人家之间,都有方隅院落,因名士之多,文风之盛,自上而下的风雅,绵延至寻常百姓家里。风雅,即是绍兴人的日常。在自家的一方院子里,种上凌霄、紫藤,仁其爬满高高的院墙,在这不大的天地里,随手栽植兰花、菖蒲,再置以三两盆景,生活的余情便得以安放,日子倒也闲适安逸。</p> <p>  在炎夏初至的午后,乘着藤荫,在院中支一张竹桌,几把竹椅,佐以糕点,时令果疏,用最朴素的方式,起一小炉,加炭,起火,煮茶,或可独饮,也能候三两好友。独饮亦乐,众赏亦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日子清幽,心情疏朗,皆可涤尽日常的种种纷扰,虽不及张岱湖心亭赏雪喝茶的意境,味道却是一样的。栽花种草,玩石赏蒲,绍兴人的生活,在关上院门的那一刻,简单而真切。</p> <p> 绍兴,院外寻味</p> <p>  院门之内,是清净山林,院门之外,是风味人家。及至市井巷陌,这里依旧如往昔一般,安安静静,远处的桥,近处的水,偶尔清溪里跃起鱼儿,似乎要与游人打个照面。往来的行人,行色没有丝毫匆忙之感,人们坐在岸边,或是闲话,或是垂钓,仿佛没有被时间打扰一般,绍兴毕竟「祖上阔过」。这座城市有足够的底气,等待某一天惊艳于世人面前。</p> <p>  绍兴的味道,除了魏晋的风骨、文人阶级绵延至寻常百姓的风雅,更在日常的饭桌上。或在酒楼茶肆,或在河岸边上,点上几个小菜:糟鸡、臭豆腐,霉千张、梅干菜焖肉、苋菜梗……再配上一壶上好的黄酒,生活的满足就是如此简单。这般「臭」字头菜品,只有绍兴人心里清楚,周作人称其有种江南的「旧雨之感」。绍兴人靠着这方风土,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闲下来时,不妨去绍兴走一走,从会稽山到曹娥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仓直桥街到西小路,看看依旧如往昔的乌篷船,点上几个小菜,喝一口陈年的黄酒,感受这一城的风骨与温柔。</p><p class="ql-block"> (文人空间雅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