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懂了什么?

心德书单

<p class="ql-block">人们都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主要原因还是曲高和寡,一旦一个人的能力或者智商远远超过常人,则很难被人接受和理解,自然自己所作所为,也就更加无人理解了。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很多这样曲高和寡的寂寞之人,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司马懿等人,这些人在智商与谋略上都是远远超乎常人的,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们,最后的结局就是不管是敌是友,也只能英雄惜英雄了。为何这样说呢?我想在《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事件,当时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并且还故意让4名士兵在城门口扫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诸葛亮当时想的是什么,可是一样聪明的司马懿却看懂了诸葛亮的意思,因此也留住了自己的一条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01</p><p class="ql-block">诸葛亮空城计在演义中,诸葛亮确实被神话比较严重,实际上他也许并没有那么厉害,但是也确实是有一些能力的。自从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之后,蜀国实力可以说是大大增加,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等等大战,都是奠定霸业基础的战役。至于空城计呢?实际上这个时候蜀国已经危机四伏,诸葛亮当时因为错信一人,导致兵败,诸葛亮十分着急之时,司马懿却带领大军来袭,这个时候诸葛亮没有任何办法,要是以自己仅存的那些士兵去与司马懿决一死战,毫无疑问自己会失败很惨。</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到底要怎么办呢?诸葛亮左思右想才想到一出空城计,他将士兵全部打发走,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什么损失了,自己在城楼上怡然自得弹奏曲子,安排4个人在城门口扫地,司马懿前来走到城门外,远远看到城门打开,城中空空如也,诸葛亮琴声悠扬,4个扫地士兵兢兢业业。司马懿看完这一切没有继续前进,而是说诸葛亮肯定有诈,从而带着自己大军撤退,终于留下诸葛亮以及蜀国的希望,同时这个举动也为司马懿成就霸业争取了时间和机会,并且留住了自己一条小命,为何这样说呢?且听我继续分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02</p><p class="ql-block">司马懿为何带兵撤退其实司马懿带领大军前往的时候,完全可以派几个人专门上前去看看诸葛亮的空城计究竟是什么意思,到底有没有埋伏,可是司马懿完全没有这样做,他只是看了看就离开了,因为他发现城门外有4个人在扫地,这就是自扫门前雪的意思。司马懿乃聪明之人,诸葛亮这句话的意思,他当然更加明白,当时的曹操正是实力最雄厚的时候,司马懿也并没有得到曹操的足够信任,要是此战解决掉诸葛亮,毫无疑问,司马懿的用途也就不大了,按照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的思想,肯定会将司马懿除掉,那司马懿的雄心壮志自然不可能完成。</p> <p class="ql-block">所以司马懿十分清楚,英雄只有在英雄的衬托下,才能够更加体现英雄的价值,要是诸葛亮死了,那么自己是否聪明,是否厉害,也就没人知道了,既然曹操不在乎自己是否厉害,那自己生存价值也就没有了,比起这一战的胜利,司马懿更在乎的是今后的长久发展,所以他直接率兵离开。而诸葛亮呢?作为一个聪明人,他摆出空城计,对于普通人而言自然是无法理解的,可是他知道司马懿的野心和聪明之处,这一次空城计,实际上就是两人之间的暗号,别人根本看不懂,只有两人心知肚明。</p> <p class="ql-block">果然,因为有诸葛亮的衬托,后来曹操为了打败诸葛亮,越来越重用司马懿,司马懿就在与诸葛亮的不断斗争中,地位逐渐提高,最后曹操与诸葛亮都去世了,司马懿坐享其成,霸占了曹操打下的江山,成就了自己的霸业。这一切要是追溯回去,也就在空城计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分水岭和生死抉择,要是当时司马懿干掉诸葛亮,毫无疑问,他未来拥有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相反他还可能被曹操干掉,因此说司马懿看懂了诸葛亮空城计的意思,留住自己一条小命,也得到了更多希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03</p><p class="ql-block">结语自古以来,聪明人之间的对决,往往就是那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明白对方意思,这也许就是英雄惜英雄的最主要表现,也是曲高和寡的有力证明,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够有一个人理解自己,实在太难。诸葛亮在空城计中安排4个人在城门口扫地,就是想提醒司马懿,得注意一件事情,司马懿看懂了诸葛亮的意思,留住了自己的一条小命,也成就了后来自己的霸业,可以说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虽然是敌人,可是在才华方面,两人又是彼此知音,只可惜乱世之中,各为其主,也就只能悲哀落幕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司马懿五句话,记住两句够用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p><p class="ql-block">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p><p class="ql-block">在曹叡(ruì)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权。</p><p class="ql-block">面对曹爽种种咄咄逼人的行径,司马懿的学生钟会上门劝他,“老师,你就甘于这坐而论道的太傅之位吗?”</p><p class="ql-block">钟会的劝告其实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的蠢蠢欲动,他希望司马懿能做些什么来和曹爽争斗,夺回士族在朝堂的地位。</p><p class="ql-block">但司马懿却不为所动,他以杨修为例好言教导钟会,不要重蹈杨修覆辙,“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p><p class="ql-block">一句话,就点出了司马懿不和曹爽一般计较的原因,不是怯懦,只是先保有一份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从司马懿反观我们自身,浮躁和急功急利的心态害人不浅,需要学一学司马懿这份人生态度,对于人生劲敌,不能急于鱼死网破,而是要静待良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p><p class="ql-block">不要和愚蠢硬碰硬</p><p class="ql-block">曹爽毫不顾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要逼郭太后迁宫,以此来架空年幼的皇帝。</p><p class="ql-block">司马昭忿忿不平地对父亲说,曹爽实在太过分了,这是在凌辱司马家,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p><p class="ql-block">但司马懿听了儿子一番言论却非常平静,他问司马昭:“这曹爽比诸葛亮如何?”</p><p class="ql-block">司马昭回答道,“蝼蚁尔。”</p><p class="ql-block">司马懿于是进一步告诉儿子:“与愚蠢硬碰硬拼个头破血流,岂不更愚蠢?人这一生,难免和愚蠢为伍,要学会向愚蠢低头”。</p><p class="ql-block">司马懿再次告诉我们,当遭遇一些愚蠢的挑衅和下作的手段时,没必要睚眦必报,不要和愚蠢者为伍,因为多行不义者终将必自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3</p><p class="ql-block">耳朵在夫人手里</p><p class="ql-block">生活中,作为“最怕老婆”的男人,司马懿把爱妻这一精神发扬光大,可以说,“种花夫妇”把拧耳朵这一生活细节保持了一生。</p><p class="ql-block">每一次拧耳朵,都让人回忆起两人千百般恩爱的时光,催人泪下。</p><p class="ql-block">司马懿刚辅佐曹丕时,众人要在曹丕府中设宴,本该和“同事们”饮酒作乐的司马懿,却陪张春华在灶下做饭。</p><p class="ql-block">面对张春华的小脾气,司马懿好声安慰她,“外面的事谈得再大,饭总是吃不香,还是家里的饭好吃”。一番话,顿时哄得张春华开心了许多。</p><p class="ql-block">张春华倚靠在司马懿背上深情地倾诉,不管以后的天下如何,只要司马懿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司马懿更是对妻子说出了那句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的话,“我只想这一生一世耳朵都在夫人手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4</p><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没有敌人</p><p class="ql-block">司马懿一生最大的对手有二,年轻辅佐曹丕时,最大的对手是杨修,然而在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曹操判死刑后,司马懿却主动请求曹操让他见杨修。</p><p class="ql-block">曹操问他原因,司马懿是这么说的,“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司马懿诚恳的一席话,果然打动了曹操,也越发让曹操从心底欣赏他。</p><p class="ql-block">秉承着这个为人处事原则,司马懿对杨修、诸葛亮等对手们都充满尊敬,甚至对害过他的人都不存恨意。</p><p class="ql-block">司马懿曾夸赞孔明,“你一生清清白白,就像这水一般,虽然你我为敌六载,但我却一直视你为知音。孔明,让我尊你一声,先生。”</p><p class="ql-block">司马懿对对手和敌人的尊敬,让我们看到他的胸襟和气量。</p><p class="ql-block">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学会向对手学习,尊重对手、感恩对手,因为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使自己更加强大,才能获得更长足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5</p><p class="ql-block">败而不伤败而不耻</p><p class="ql-block">在育儿上,司马懿也颇有一番自己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在与诸葛亮对阵失败,被抢了陇上小麦后,魏军众将士都十分不满,明明魏军兵力是蜀军数倍,居然还输给了诸葛亮,连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坐不住了,一起去司马懿帐内抱怨。</p><p class="ql-block">但是没想到司马懿倒是非常淡然,他问儿子:“你们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斗气的?那些一心想赢的人,就能赢到最后吗?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p><p class="ql-block">以“失败学”教育儿子,和现代父母恨不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做法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谁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却很少有人能正确面对失败。司马懿告诉我们,要对失败多一些耐心,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