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木荫荫最可人,濠河之畔探真经。 2021年6月8日清晨,我们偃师区一行人再次走进美丽的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在偃师教体局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开启了第三天的跟岗提升学习之旅。</p> 校园文化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始建于1905年,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是一所享誉省内外的百年名校。</p> <p class="ql-block"> 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一附人秉持张謇先生“爱日、爱群、爱亲、爱己”的“四爱”校训,弘扬“文明、和谐、勤奋、进取”的校风,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走出了一条“和爱教育”的光辉之路。 </p> <p class="ql-block"> 南通一附小学校园环境优美,绿树红花遍布校园,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各种活动图片陈列琳琅满目,非常吸引我们的眼球。</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些,参观的老师们无不交口称赞:和而不同,爱智有方。“和爱课程”的整体创生,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儿童的今天和未来而创新……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上较真,体现出一种高境界办学理念。</p> 精彩讲座(一) <p class="ql-block"> 6月8日上午,我们先观看了通师附小课改成果展示《印象•和爱》,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视频,让我们领略到了一场视觉盛宴。该成果将通师附小百余年文脉传承与课改探索实践的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和爱”教育的时代强音也在我们心中奏响。</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通师一附小宋晓丽副校长为我们做了《植根“和爱”土壤 落实“立学”课堂实践》的精彩讲座。宋晓丽校长从“塑源:根植立德树人的培养愿景”、“创新:构造儿童本位的课程体系”、“演绎:开展课堂变革的适性实践”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辛勤的通师一附人以“和爱”课程体系的建构为主要途径,努力探寻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和爱教育”课改之路。</p> <p class="ql-block"> “小学生犹苗蘖也,小学校犹苗圃也。培户径寸之茎,使之盈尺及丈,成有用之材,苗圃之事也,小学亦类似。”学校继承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结合时代精神,将学校文化概括为”和爱文化”,倾力培养“有教养,有才能,有个性”的现代小公民。</p> <p class="ql-block"> 课程是课改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帮助学生抵达核心素养彼岸的“渡船”。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通师一附统筹统整各学科教学,建构了一个“扁平的”“相互交融”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爱教育课程体系”,将国家设置的基础课程和地方、校本课程整合成五大模块,即“生命与健康”“语言与阅读”“艺术与审美”“科学与创新”“礼仪与修身”。同时,在课程体系中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为目标自主开发了各类的研究型综合课程,直指“五大核心素养”。学校课程体系的整合重构,撬动着学校课改创新的整体发展,也实现着课堂与生活的完美融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个灵性生长的大课堂。他们努力让师生在和爱温润的课堂语言里,在前沿开阔的课堂视域中,在“以学为核心”的思想引领下,享受着生命舒展的自由成长,成就着精神拔节的精彩绽放……</p> <p class="ql-block"> 丰富的课程引领少年儿童走出校门,走向世界。学校、生活、社会、世界,共同构成了通师一附的立学“大”课堂。缤纷多彩的改课举措,构成了富有特色,指向孩子们未来成长的课程体系,给每一棵“和爱苗苗”提供了顺性适需的成长土壤,让他们眼中有光、心中有梦,扬帆起航,逐梦前行。</p> 精彩讲座(二)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宋晓丽校长的专题讲座——《从“发现语文”到“玩美童年”基于游戏与审美的生命成长》。</p> <p class="ql-block"> 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倔强教育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现今已成为中小学高级教师、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大学兼职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p> <p class="ql-block"> 说着自己是“汉子”的宋校长,从课堂、课题、课程的融合入手踽踽前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一个本应该从南通教育版图上消失的学校(崇川区三里墩小学),变成了江苏省特色课程基地。这是一场教育变革的“逆战”。</p> <p class="ql-block"> “玩美童年”主张用游戏来解放和愉悦童年,用美学来浸润和丰富生命,助力儿童的自我发现。主张所有的努力,都是站在儿童立场,尊重儿童天性,激发儿童能动,以愉悦、美好、自由、可选的方式,在今天与未来之间建立连接,在身体与精神间达成和谐,重构儿童的现在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 12种课程的设计,结合“一院、二室、三廊、四园、五馆”的生命场景,让儿童“乐乐地玩,美美地活”,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地去丰富、扩大、提升自己的生活领域和生活境界,促使他们真正走进自己的生活,主动地承担各种不同的生活角色,引导他们在各种不同的生活建构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人格”。</p> <p class="ql-block"> “发现语文”,是儿童对世界和自我的发现,是以儿童生活为线索、资源和历程,让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语文之美,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生活之美,在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的多重体验中发现自我成长之美。</p> 教师感悟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有着深深语文情怀的宋校长 一直把“做喜欢儿童的教育,办儿童喜欢的学校”,作为自己的教育愿景。这些探索与实践,是平凡而又艰辛的,也是快乐、幸福而充实的。发现儿童、认识儿童,帮助儿童欢度“玩美童年”,重构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时间,儿童、课程,一切都在生长,我们这些有幸聆听宋校长报告的教育人也将在宋校长的影响和指引下,不断反思,不停探索,务实创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翟镇王七学校 陈晓静</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通师附小宋晓丽副校长的《植根"和爱"土壤,落实"立学”课堂实践》的讲座。她从塑源、创新、演译三个方面向我们全方位地展现了学校的培养愿景、课程体系及课堂变革等,从大型的丰富精彩的文艺表演中,我深深领悟到他们的"和爱共生、和爱天下”的核心理念;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学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实小 刘艳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次次点石成金,消融着我们难改的局限、小格局和随遇而安。宋校长今天的培训让我真切感受到作为教育人与语文人的激情与活力、作为教育教学研究者的沉静与深邃、作为不断前行求索者的昂扬与执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实小 白灵鸽</p> <p class="ql-block"> 南通是著名的“教育之乡”,教育界素有“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的说法。这次有幸来到南通,走进通师一附,以“四爱校训”为核心的“和爱教育”、宋校长的课堂、课题、课程三者的融合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明白“业精于勤”,学习是一种精神的探索和漫游,它可以帮助我们采摘美丽的知识之花,帮助我们撷取璀璨的智慧之果;学习又是艰苦的,它需要我们付出汗水和心血,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学习与工作有了契合点时,“振衣千仞岗,濯足万古流”的生涯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实小 吕丽莎</p> <p class="ql-block"> 有幸听了宋晓丽校长分享的报告,她说“玩美童年”的最初构想,是源于自己幼时童年的游戏,自己有快乐的童年打底,从来没有抑郁过,这种给予游戏与审美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让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实小 褚建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宋校长的讲座,更新了我的观念,开拓了我的视野。这些讲座,都是宋校长思想的物态表达。它们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我也要在心中播下一颗爱的种子,悉心以待它生根长叶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岳滩王庄小学王飞飞</p> <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宋晓丽副校长的讲座,让我深深地感慨于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这所百年名校特有的文化。“和爱教育”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一切从儿童的今天出发,向儿童的未来而行,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基。要求每个人做到:爱日,就是爱时间,爱生命,爱经历,爱自己盼望与可能的未来;爱群,就是爱群体,爱伙伴,爱交往,爱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社群;爱亲,就是爱家人,爱亲邻,爱老师,爱学生,爱自己亲善的人;爱己,则是爱真实生活的自己、真正学习的自己、真诚走向梦想的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做为己任,潜心钻研教学教法,关爱学生,因材施教,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最好的他自己,为实现孩子们的梦想而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 二实小焦晓婉</p> <p class="ql-block"> 史金纳说:“教育是把学校所学的东西忘光了以后还留下来的东西”。通师附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追寻百余年来不断发展的文脉,从张謇先生题写的“四爱”校训(爱日、爱群、爱亲、爱己)出发,为了儿童的今天和未来不断创新“和爱”,根植“和爱”土壤,落实“立学”课堂实践,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p><p class="ql-block"> 上午为我们呈现的课改成果展示《印象•和爱》,让人耳目一新。通师附小的立学课程在舞台上大放光彩,也折射出通师附小所有教育人的智慧与辛勤付出。</p><p class="ql-block"> 下午宋晓丽校长为我们做了《从“发现语文”到“玩美童年一一基于游戏与审美的生命成长》专题讲座,她分享了自己在三里墩小学的支教经历、成长历程,介绍了“玩美童年”的十二种课程。在课堂、课题、课程三个融合之下,游戏与审美结合,融入课堂、生活、生命,让孩子们真正乐在童年,美在童年。今天的学习,我们共赴了一场美好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实小 王艳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百年村小到百年名校,学校、孩子、宋校长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宋校长今天的两场报告结束了,可她对教育的情怀深深的烙印在每个组员的心中,校长,要先是实践示范者;好校长,更应该是学校思想引领者。</p><p class="ql-block"> 教育之爱的内容越丰富,教育之爱的形式就越多种,顺应儿童成长规律玩美童年收获的实则“完美”,从课程构建到具体举措再到成果展演等,让我们也确实领略到:哦!教育有爱,更有智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此良机,何以唯而我用,启程才刚刚开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实小 李静</p> 结尾语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学习,我们感悟颇深,收获满满。感悟名校的成功之道,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借鉴名校的成功经验,再理我们的教育思路。 </p><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触及灵魂深处的学习,让我们对教育事业有了更高的向往和追求。期待明天的学习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