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Sam Lau

<p class="ql-block">衆所周知:<b>《宣統》</b>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起大清帝國的第十二位皇帝,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第十位皇帝,也<b>是中國最後的一位皇帝。</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南越王宫博物馆》3號展館的二樓</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一個别開生面的展覽,少爲人知,本人是得朋友的介紹才没错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展覽名叫《从皇帝到公民》</b></p><p class="ql-block">——<b>爱新觉罗·溥儀</b>的一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宣统》是年號,這皇帝姓爱新觉罗,名溥儀</span></p><p class="ql-block">展览于5月15日在展出,展期至8月15日,共展出珍贵歷史照片近300张、文物展品100多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展覽從長春送展至廣州,從僞满皇宫到南越王宫,两者之間相隔两千多里,相距两千餘年。两千多年前秦平岭南,廣州古城番禺初創,南越國在此肇基;一百多年前的近代,末代皇帝溥儀在内忧外患中结束自己的“帝王之尊”,而廣州则作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展開風雲激蕩的歷史。一古一今、一南一北,巨大的時空反差,将給觀衆带来强烈的歷史體驗和感悟。通过溥儀的跌宕人生,感受近代中國的滄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溥儀的一生,三次做皇帝,又三次退位;共娶了五位妻子,卻没有一個兒子;既做過末代皇帝、复辟皇帝、傀儡皇帝,也做過俘虏、戰犯、监犯;後來做過良民,也當過園丁、文史館職員;更當過全國政协委員。</p><p class="ql-block"> 他歷經近現代中國社會轉型的不同時期。尤其在中國民衆風起雲涌抵抗日本侵略之際,溥儀却投靠日本略者,發他重做皇帝的春秋美夢,充當了日本一手炮制的傀儡政權偽《满洲國》的皇帝,成了民族的罪人。</p><p class="ql-block"> 他可算是不幸的皇帝,因爲他生於風雨漂榣的清朝末年,命運多舛;但他又是幸運的皇帝,成𤔡大漢奸 (或许称满奸准確些,因他不是漢人) 戰犯卻不必上断頭台…………他的一生很多故事,可以說在古今中外歷史上是绝无僅有。他的傳奇在這個展覽中可看到多個篇章。讓我們通過這展覽去走近溥儀,去了解和感受他的風雨人生,也許你也會得到一些的教育和启迪。</p> <p class="ql-block"><b>三歲登基為帝 國號《宣統》</b></p><p class="ql-block">公元1908年12月2日,三岁的溥儀以 “承继同治,兼祧光绪" 的名義,,登极成爲清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改年號爲《宣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慈禧皇太后册立溥仪入宫继位的懿旨》</b></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光精二十四年十二月卄十一日欽奉</p><p class="ql-block">慈禧端佑康颐昭豫莊誠寿恭欽献崇熙皇太后懿旨,(這慈禧加的謚號連抄寫都麻煩)</p><p class="ql-block">前因穆宗毅皇帝未有儲貳曾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穆宗毅皇帝為嗣 现在大行皇帝龍馭上賓亦未有儲贰 不得己以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承继穆宗毅皇帝爲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欽此。</p> <p class="ql-block">正是慈禧太后這一道懿旨,改寫了一個小童的人生;改变了一個朝代的命運;也改寫了中國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奇怪清朝最後的三位皇帝:同治丶光緒、宣统,都没有子嗣,看來大清江山氣数巳盡矣!</p><p class="ql-block"> 當然有人會問,光緒雖没有兒子接班,但同宗兄弟間可继承者大不乏人。就比如<b>小恭親王溥偉</b>,經已成年,道光皇帝直系,他爺爺老恭親王奕訢是咸豐皇帝的親兄弟,他是老恭親王嫡孙,正式天潢貴胄。且承慈禧之命承袭王爵,歷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當朝一品大臣等要职。可謂根正苗紅,練歷豐富。連他自己都信心满满以為可继承大统。誰知慈禧臨時一書懿旨,有如一盆冷水照頭淋下,他還未能夢醒,怎麽也想不通,爲何自己那乳臭未干的堂弟溥儀才是"真命天子"?</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慈禧的老謀深算,小鲜肉溥偉所萬不及矣!</p><p class="ql-block"> 慈禧是甚麽角色?一个女流之辈,可以操控整個中國命運達半個世纪,連一衆叱咤風雲的文武大臣有如肃顺、左宗堂、李鸿章、翁同龢、袁世凯;以及煊赫一時的鄭親王瑞華、恭親王奕忻、慶親王奕劻等皇族大咖都可以被她玩弄於股掌之上,這位老佛爺甚至臨死依然威严不倒,可見多厉害!</p><p class="ql-block"> 她當然知道自已一生得罪多少人?也碍了多少人陞官發達?自己一但死去,自己一系一族大權傍落,後果堪虞。自己親兒子同治皇帝不争氣,還未有子嗣巳經命丧(這里还有一個故事);過继过来的兒子光緒皇帝靠不住,若非袁世凱告密,軍機大臣荣禄帮手镇压,一但讓戊戌变法成功,可能幽禁在瀛台的是她而不是光緒了。所以她必定要光緒死在自已之前,接班人由她來定。</p> <p class="ql-block">慈禧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眼下光緒駕崩,但光緒的老婆隆裕皇后還年輕,隆裕和慈禧太后是姑侄关系,隆裕的父亲桂祥是慈禧的親弟弟。不過慈禧也深知:隆裕才華能力不及自己萬分之一。若選個成年皇族子弟來继承光緒,自已死了,隆裕将陞格爲太后,她跟本無法控制新皇帝。若隆裕無法掌權,她慈禧的身後事以及她叶赫那拉家族的利益便無法保障。</p><p class="ql-block"> 所以慈禧必须選個小童,隆裕才有机會垂帘聽政,操控權力。</p><p class="ql-block"> 更加之溥儀的祖母老醇親王福晋是慈禧的親妹,溥儀的生母亦是慈禧太后的親信,軍機大臣荣禄的女兒。 所以将來無論宫内宫外,慈禧的人脉完全可以控制這個小皇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光緒帝的正式皇后隆裕</b>,原名为叶赫那拉·静芬。她的父親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位居满洲镶黄旗副督统,主宰着整个大清皇朝政權的慈禧太后,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她的姑母。</span></p><p class="ql-block"> 當她19岁的时候,太后的一道懿旨,让她成为了同样19岁的光绪帝的皇后。但是,这段婚姻从开始即便是悲剧。当然,并不是表姐弟的关系不允许他們在一起,而是他們的这場婚姻注定是带着政治性的。慈禧太后之所以要扶持自己的親侄女登上皇后的宝座,她目的很明确,就是爲了讓光绪帝登基以後,能够仍然将他掌控在自己手中,至少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p><p class="ql-block"> 可惜这个隆裕慨无容貌,也无才識,更别說政治頭脑了。平日里說起話来也是唯唯诺诺,光緒一点也不歡喜她,除了大婚之後,光绪从来没有和隆裕同居過。那就是出生于皇親贵族的隆裕皇后,這個女子悲哀一生,成了紫禁城地位最高的“活寡婦”。</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溥儀的親媽一見懿旨,并没因爲兒子成爲皇帝而高興,反而當即昏死過去。事情很清楚,兒子入宫是继承同治帝及祧光緒帝為嗣,等於自己平白没了个親生兒,将来想見一面都難了(身爲婦女,更難入宫)。自己本身巳是醇親王爺的大福晋(正室夫人),自已父親榮禄又是當朝一品軍機大臣,一生荣華富貴巳無忧,夫复何求? 现在平白失去一個兒子,能不傷心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同時被委任爲攝政王溥儀的父親載灃</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對於自己這個兒子要當皇帝,也是毫無辦法,載灃本身權力欲不强,野心也不大。既然慈禧太后選定了他兒子作爲继光緒之後的大清皇帝,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span> 唯有要硬着头皮上位。可見载澧在溥儀继位登基時,参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一埸何等荒唐的儀式,几百個年愈六旬,七旬的老頭,陪着一个还不懂事的小屁孩玩,心里纵然有千万个不愿意,但也不敢說個半個"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這三歲的小兒,哪見過這般陣仗埸面?</span>他祇會大哭大鬧,父親醇親王慌得手忙脚乱。這是皇帝呀,打也不是,駡也不能,只能哄着孩子說:“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p><p class="ql-block"> 可想而知,溥儀的父亲载澧當時也是很無奈,才會說出那样的話来。没想到的是,好的唔灵,丑的灵了,這父親的話還真说准了,大清江山真是的“快完了,快完了!”</p> <p class="ql-block">  <b>宣统1908年12月登基</b>,次年1909年随即由清廷發行中國第二套的紀念郵票,以示國昌興隆,國運長久。</p><p class="ql-block"> 結果两年後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便推翻了這皇朝,郵票不能再用,所以這款郵票祇用過的很少就被作廢。</p> <p class="ql-block"><b>  1911年辛亥革命 清朝灭亡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果真没過多久,武昌城烧起<b>辛亥革命</b>的一把火頭。隆裕太后也惊到六神無主,再被袁世凯連哄带吓,便同意以溥儀的名義登出退位昭書,清朝玩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提一下,<b>熊秉坤</b>。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軍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進會”,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會員200余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率工程兵首先發难,占领楚望台軍械庫,卓著功勋,有 <b>“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槍的熊秉坤”</b>之誉。吹响大清皇朝走向灭亡的第一人。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湖广总督瑞澄聽從了小老婆的建議,率先逃到上海,清兵一下群龍无首,兵败如山倒,所以才被義軍連下漢口漢陽两镇。</p><p class="ql-block">熊秉坤後來出任第五协统领,参加過武漢保衛戰。晚年在中國政协當個政协委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清的形象代表,隆裕太后和溥儀皇帝,其實只剩类似於吉祥物的存在,他們并没有临大事决断的能力與權力。没了慈禧,清廷其实已經没了做主的人了。摄政王載灃尚算正直,但能力也平庸,和恭親王相比差了几皮。剩下的人要么年龄太大或者太小,要么靠不住,偶尔几个能顶事的也各怀鬼胎,爲自身利益盘算,誰還真心爲你孤兒寡母賣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歷史事件是客觀的,每一件事的背後也一定有它的缘由,我們讀歷史,就是要以史为鉴,正衣冠。</p><p class="ql-block"> <b>講到中國近代史,肯定繞不開袁世凯,</b>可以這樣說,若非袁世凯有私心,辛亥革命不會那麽容易成功,清廷退位也可能要推迟若干年。</p><p class="ql-block"> 試想當年武昌起義也是臨時由熊秉坤在一个小小工程兵营内發動,到强迫黎元洪當统领的起義軍只得几千市民与学生這些烏合之衆。莫講打到北京,就从武昌打過漢口也打不了。</p><p class="ql-block"> 相反,身為直隶總督兼内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凯,手中掌握着清廷最强的武装力量一一装备最精良的新軍六個镇(编制相當師),總計在七萬人左右。</p><p class="ql-block"> 没有革命軍,無法逼清廷就范;没有馮國璋率领的新軍連下漢口、漢陽两镇的戰绩,也无法迫使革命党坐下來和談。<b>戰与和,都是袁世凯手中的棋子。他翻云覆雨,注定要成为这埸革命的最大赢家。</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1911年10月下旬,革命軍遇上了真正的狠角色了,新兵占很大比例的起義军与<b style="font-size: 18px;">北洋新軍统領馮國璋</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率訓</span>练有素的北洋軍狭路相逢,馬上便被打得落花流水。不但漢口、漢陽相继失守,就連首義之地武昌也岌岌可危。可就在北洋军一路高歌猛進,打算一举攻克武汉三镇時,馮国璋却被袁世凯一纸調令叫回了京城。</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爆发後,唯有袁世凯可以左右逢源。他所控制的北洋軍能够逆天改命,成为清政府最后的救命稻草!</p><p class="ql-block"> 這也是革命軍方面的過不了關的重要阻力,所以孫中山才迫不得巳對袁世凯作出讓步,祗要他能讓清廷退位,孫就願讓出總統一職给袁。</p><p class="ql-block"> 果然,北洋軍最後"不負衆望″,在袁世凯的带领下,戰場倒戈,直接促成了清帝退位,所以應該說,在推翻清朝这件事上,北洋新軍做的貢献比孫中山还要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於是經過两方代表的协商,中華民國临時政府在1912年2月9日向清政府函送有关清朝皇帝退位的优待条件的修正案,12日由隆裕太后宣布,次日宣统帝颁布退位詔書,清朝正式灭亡,但是在内廷依然保持着一个清王朝残存下来的遜清皇室小朝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終於,大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b>大清國皇帝颁布退位诏書</b>,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以後略)</p> <p class="ql-block">溥儀也可謂生不逢時,中國正遭遇内忧外患的境地,義和团之乱大大削弱了清朝统治,世界列强也乘机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p><p class="ql-block"> 國民党人也在1911年發動辛亥革命。革命軍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清军陷入了南北相持的状态。 次年,孫中山說,只要袁世凯能讓清帝退位,就将临时大总统讓给他做。隆裕太后害怕革命軍,巳经被吓到六神無主,唯有听袁世凯的话,連忙以皇帝的名義颁布了退位詔書,保命及换取清室优待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清皇帝辞位之後优待之条件》</b></p><p class="ql-block">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國體”,中華民國於大清皇帝辞位之後,优待条件如下:</p><p class="ql-block"><b>一 大清皇帝辞位之後,“尊号仍存不廢”。中華民国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礼”相待。</b></p><p class="ql-block"><b>二 大清皇帝辞位之後,歲用四百萬两 ,俟改铸新币後,改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拨用。</b></p><p class="ql-block"><b>三 大清皇帝辞位之後,“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b></p><p class="ql-block">四 大清皇帝辞位之後,其宗庙、陵寝,永遠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p><p class="ql-block">五 德宗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p><p class="ql-block">六 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p><p class="ql-block">七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p><p class="ql-block">八 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皇族待遇之条件</p><p class="ql-block">一 “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p><p class="ql-block">二 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p><p class="ql-block">三 “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p><p class="ql-block">四 “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p><p class="ql-block">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p><p class="ql-block">一 与汉人平等。</p><p class="ql-block">二 “保护其私有财产”。</p><p class="ql-block">三 “王公世爵,概仍其旧”。</p><p class="ql-block">四 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p><p class="ql-block">五 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p><p class="ql-block">六 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p><p class="ql-block">七 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袁世凯是何等精明之人,他并没有馬上就把清帝溥儀给彻底廢了,一個《清室优待条件》就把他控制了起来,让他继续做大清的皇帝,反正供养起這一班遺老遣少,中華民國每年花几百萬大洋是民脂民膏,也不需從他袁某人腰包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样一来,忠於满清的遗臣和皇亲国戚們,也少了許多恕恨,更不會再继续造反搞事。反倒显得他是維护皇室利益,两頭做好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溥儀只是一個小童,退位了他不觉有甚麽損失,反而少了很多束缚。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他在紫禁城内仍然享受着皇帝的待遇。他只知道:</p><p class="ql-block">他說的話就是聖旨,連父親都要听从;</p><p class="ql-block">他的生日叫做“萬寿聖節”;</p><p class="ql-block">他的物件全是皇帝專用的明黄色;吃饭叫進膳,开飯叫傳膳,所谓食前方丈,就跟现在的自助餐差不多,但全是一个人享用的,隆裕太后每餐大概有100样菜,而他當時就一個小孩,也有大概30道菜。</p><p class="ql-block">这是民国元年三月這個皇上的早膳菜单:</p> <p class="ql-block">随便看一款,上湯银耳羹一碗,大慨是甜品吧,開銷是四大洋。那個時代一個大洋恐怕是一個貧民的整个月开支了。<b>當年毛澤東在北京大学圖書館做管理員,一個月的薪金才三個大洋。</b></p><p class="ql-block"> 可見這個下台皇帝的生活开銷仍何等侈華。光是他一人每月要用上千斤肉,几百隻雞鸭,所有花銷的钱除了被下面的人贪污中飽以外,几乎全被糟踢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根据 《清室优待条件》溥儀保留 “宣統皇帝” 尊號,仍在紫禁城内过着君臣如儀的帝王生活。</p><p class="ql-block"> 孩童時期的溥儀,雖然不缺飽学之士做他的老師,但他生性頑劣好動,更主要是他的老子摄政皇载澧,身爲臣子,不敢管這個皇上;而隆裕太后亦因自身無能無法管教他,只能任由他在紫金城的小朝廷内爲所欲爲。於是在太监、宫女的教唆下简直成了個不学無術的坏孩子,养成了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人君作風。</p><p class="ql-block">回看清朝入關後十個皇帝之中,有五個皇帝都是由小童登基上位的,</p><p class="ql-block">大家不妨看看:</p><p class="ql-block"><b>第三代 顺治帝六歲登基</b></p><p class="ql-block"><b>第四代 康熙帝八歲登基,13岁亲政</b></p><p class="ql-block"><b>第八代 同治帝六歲登基,</b></p><p class="ql-block"><b>第九代 光绪帝四歲登基</b></p><p class="ql-block"><b>第十代 宣统帝三歲登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問题是在誰的培养下决定這皇帝有否作爲。因為顺治和康熙都是孝庄皇太后所监护下带大成長,孝庄是大清帝国歷史上最出色,最爲史家称颂的太后;</p><p class="ql-block">相反同治丶光緒 是在慈禧太后淫威操控下成長,只能作傀儡,誰敢擋她的權力欲,谁就難有好下埸。包括自己親子同治怀了孕的嘉顺皇后,也叫慈禧搞个一尸两命。</p><p class="ql-block">至於隆裕监养下的宣统,就更難有作爲了。</p><p class="ql-block"><b>可見孩子的成長作為母親的影响是至關重要。</b></p> <p class="ql-block">  這個時期的溥儀等於出世便成了皇帝,從小在皇宫成長,他的父母管不到他,其它人更不敢管他。与生俱来的權力讓他享受到了玩弄他人的快感,这种顽劣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成爲讓他展示皇上威严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於是他整日驾馭着小朝廷内的宫女太监,洋洋得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張勛复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b style="font-size: 18px;">溥儀第二次登基。</b></p><p class="ql-block">這样胡帝胡天的日子,溥儀渡過了他"快樂的童年。</p><p class="ql-block">直到1917年,<b>張勛复辟</b>,<b>溥儀第二次登基。</b></p> <p class="ql-block">張勋 江西省奉新县人,官拜前清江南提督,从内心深处对清廷包括慈禧太后和袁世凯感恩戴德。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實現共和,但張勋依舊對前清念念不忘,他不但自己没有剪掉大辫子,同时也要求手下的随从和士兵留着大辫子,人称“辫帥”。</p><p class="ql-block"> 1917年7月,張勛借口为黎元洪总统与段祺瑞总理的權力對壘作调解之名,乘机率五千辫子軍入京,并策划皇帝复辟鬧劇,史称″張勛复辟"。</p> <p class="ql-block">民国六年(1917年) 6月30日晚,安徽督军張勋率领五千“辫子軍”手举火把、肩背长槍冲入北京紫禁城。7月1日凌晨,還在睡梦中的前清廢帝溥儀被人叫醒,慌慌張張的来到了养心殿坐到龍椅上,接受張勋、保皇党魁康有爲舆衆前清遗老遗少們的三跪九叩大禮"三呼萬歲"!宣布重新“登基”。</p> <p class="ql-block">就這樣,溥儀在張勋等人的拥戴下,<b>第二次登基</b>做了皇帝,这年溥仪刚刚12岁。對於 "复辟″,他還不清楚是甚麽回事?就和他的一切生活起居诸事一样,别人怎样說就怎样做,連說甚麽話?怎样說?都是别人教的,所以只能說全無他個人的主意,事實是生活上他可以𤔡所欲爲,但政治大事他绝無自主之權,亦無自主之能。</p><p class="ql-block"> 這次复辟是由中華民國長江巡阅使,安徽督軍張勋一手導演的,康有爲這個出名的保皇党也帮了不少忙。</p> <p class="ql-block">溥儀第二次登基的埸景,满清遗老們再次穿上朝服,在乾清宫外排队朝拜年僅祇有12歲的溥儀,排埸十足,鼓樂齐鸣,殊不知這只是逆時代者最後的狂歡。</p> <p class="ql-block">但是歷史是不可能走回頭路的,民衆也不會答應國家任由这些政客們的随意摆弄。當時全國各大報纸和舆論都對"复辟"一事作猛烈抨击,举國人民也强烈反對。据說身為總理的段祺瑞,原先是答應張勛配合覆辟的,一看势頭不對,馬上摇身一变,组成了“討逆軍”討伐并通缉張勛等人。結果是“討逆軍在與論的支持下”大败“辫子軍”,溥儀不得不宣布再次退位,張勖也只得躲进北京東交民巷的荷兰公使馆避難,<b>复辟鬧剧僅上演12天後结束落幕。</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帝不干就不干吧,反正溥儀的無忧無虑,胡帝胡天的"幸福"生活又過了幾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皇帝大婚</b></p><p class="ql-block">1922年溥儀16歲,既然溥儀依然是皇上,那标准配置必须要有一名皇后,这个時候婉容粉墨登场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成婚的問题上溥儀也显盡他的任性和随便。反正宫中女子也不少,16歲的少年早就在与宫女的鬼混中知道是怎麽一回事了,反而結婚意味着甚麽,他可能跟本没認真考虑過。</p><p class="ql-block"> 當年溥儀同時与两名女子结婚。他本來的首选是蒙古族的文绣, 但被宫廷官員認爲不够漂亮而不宜作皇后;只能爲妃,最后离婚;</p><p class="ql-block"> 溥儀的第二选擇是满族人婉容。封爲皇后, 後來因婚姻對她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無奈吸食鸦片成瘾,最后卒于中国吉林省延吉狱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穿便装的文綉</b></p> <p class="ql-block">  她是溥儀随意第一个圈中者,說:"就選這個吧"。結果被宫廷官員認爲文绣长相平平,不够美丽而不宜作皇后。尤其是瑾皇太妃(光緒珍妃的姐姐瑾妃現在巳成太妃了)堅持認爲婉容無論出身,美貌與才華均比文绣勝一筹,堪称能挑六宫儀范之大任,溥仪才勉强同意圈点。</p><p class="ql-block"> 但文绣既被皇帝圈上了,也不能再嫁其它人了,祗能也一并收入宫内成爲皇妃,且比皇后婉容早一日進宫。這便爲日後埋下后妃争寵的伏筆。</p> <p class="ql-block"><b>穿朝服的末代皇淑妃文綉</b></p> <p class="ql-block">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2月20日-1953年9月17日),蒙古族,</p><p class="ql-block">是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皇妃,宫中称淑妃。文绣受過現代教育,思想比较開放,她做了九年淑妃後提出與溥儀离婚,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向皇帝說不的皇妃,离婚後過着平民隐居的生活,在一九五三年病逝,享年四十四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穿便装的婉容</b></p> <p class="ql-block">婉容,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子,满洲正白旗人,达斡尔貴族,是清宫内务府大臣郭步罗·荣源的掌上明珠,当时的荣源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一批毕业生,受过洋务教育,在思想上非常开明。家世显赫的婉容刚满16岁就嫁给溥儀。她端庄秀美、清新脱俗,而且琴棋書畫样样精通,即便是在皇族中,也是闻名遐迩。能當上中國最後一个皇后,實至名歸!</p><p class="ql-block"> 然而,紅颜薄命,見过她的人從未想到,有朝一日,这位曾经轰动全國的女子,竟以這样凄惨的方式离開人世,死後連個墓碑都没有。</p><p class="ql-block"><b>嫁錯人是女子最大的悲劇!</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穿朝服的末代皇后 郭步羅·婉容</b></p> <p class="ql-block"><b>新婚時的婉容</b></p><p class="ql-block">婉容出身满州旗人,知書識禮,也寫得一手不错的诗词。她跟溥仪的書信有很多都是用英文寫的,署名“伊丽莎白”。溥儀在她初進宫時因她的美貌也頗寵爱她,爲她聘請英文老師。婉容相貌娇美、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儀態不凡、内刚外柔并富有善心,她是一位兼收中西方文化优势于一身的贵婦。但由於溥儀自小在宫中胡帝胡天的生活把身体搞坏了,夫妻之間总是不能圆满,這也是婉容的一大苦恼,</p> <p class="ql-block">溥儀成婚时,清廷已被推翻了11年,中国社会已进入“共和”时代,自然不能如他的前辈那样举国同庆,但在末代皇帝的紫金城的小朝廷内,這個婚禮排埸搞得之隆重,較之任何一个帝王的婚禮都毫不逊色。溥儀的婚禮举辦了三天:</p><p class="ql-block">第一天举行大婚典禮迎“皇后”婉容入宫,溥儀之“妃”文绣亦于同日迎入皇宫。</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帝”、“后”在景山寿皇殿向列祖列宗行禮,拜祭祖先。</p><p class="ql-block">第三天大宴群臣,接受朝賀。</p> <p class="ql-block">后、妃同日娶入宫,但洞房之夜皇上在哪?她們都不知道,也不敢問。</p><p class="ql-block">溥儀身体有隐疾,据說從来都没有寵幸過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北京政变 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皇宫</b></p><p class="ql-block">1924年,溥儀大婚两年後才十八歲</p><p class="ql-block">第二次直奉戰争爆發了,西北軍将领馮玉祥突然倒戈,發動北京政变,驅赶直糸軍伐吳佩孚。并派手下旅長鹿鍾麟密秘進京,包圍了总统府,监禁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國民軍”。廢除《优待清室条款》清除帝號,强制清室迁出紫禁城,驅逐溥儀出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西北軍领袖馮玉祥</b></p> <p class="ql-block">新任京畿衛戍总司令鹿钟麟带领几十名軍警进入神武門,執行馮玉祥交代下來的 “逼宫” 命令。當鹿钟麟护送溥儀来到位于後海甘石橋的醇王府邸,突然執槍問溥儀:</p><p class="ql-block">“從今以後,你是称皇帝,還是以平民自居?如果愿作普通人民,則我等軍人對你自有保护之责任,如你仍称皇帝,那我們民國不容皇帝存在,我只能槍毙你!”</p><p class="ql-block">溥儀聞言大驚!面對此威慑,連聲道自己愿为中華民國之一分子,鹿随與他握手为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六年的天津寓公生漄</b></p><p class="ql-block">自此,溥儀的宫中生活才宣告结束。然而,此時的溥儀巳不是當初被迫退位的小屁孩了,他早就在這一天到来之前做好了打算,他提前收集了皇宫中大量的珍寶古董,并叫人暗中運送出皇宫,而他自己则在离开紫禁城那天,偷偷把一件稀世珍寶缝進了棉衣里。</p> <p class="ql-block">溥儀當年缝在棉衣里的寶貝不是别的,正是代代相傳的田黄三链章。<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當年乾隆爺特别喜歡的物件之一</span>,它由三枚田黄石材貭的印章组成,将它們链接在一起的锁链,也是由田黄石打造的,三枚印章彼此相連,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田黄三链章中,左边的一枚印章为正方形,其上刻有“乾隆宸翰”字样,也就是乾隆皇帝专用印章。</p><p class="ql-block"><b>國寶《乾隆三鏈田黄玉玺》</b></p><p class="ql-block">田黄石三聯印印文</p><p class="ql-block">“乾隆宸翰” “樂天” “惟精惟一”。</p> <p class="ql-block">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時,带走了無数的古董字畫寶貝,被赶出宫之後,《清室优待条款》也被取消了。没了入息,全依靠变賣這些寶貝,溥儀在天津還可以一直過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中國之所以有那麽多精尖的國寶級文物流傳海外,不少與溥儀有關)。但這件乾隆"三連田黄玉玺″,溥儀說:“這件不能賣,就算饿死也不能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的7年寓居生活</b></p><p class="ql-block">次年,即1925年,溥儀秘密来到天津,搬进了日本租界地内的張園居住。在天津,他靠着变賣紫禁城偷運出來的文物古董和一些皇室房産爲經济收入,也靠一些軍閥的资助來维持自己豪華的開支。</p><p class="ql-block">溥儀在張園門外挂出《清宫驻津办事處》的匾额,日常活動多是廣结前清遗老、遗少、并与社會各派势力,“拉拉关系”。爲的是再圖复辟他的帝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溥儀在張園門外挂出《清宫驻津办事處》</b></p> <p class="ql-block">为了维持自己的奢华生活,溥仪通过各种人物搭桥,出卖盗运出宫的珍宝。为了讲究逊帝的排场,溥仪购置了大量高档消费品。首先,他买进了三辆高级轿车,一辆是淡青色的轿车,专供出游兜风使用;一辆是蓝色的大轿车,专供冬、春两季使用;一辆是黄色的轿车,专供夏季出访迎宾使用。其次溥仪对钢琴、钟表、收音机、西装、皮鞋、眼镜这些西洋物品,买了又买,不厌其多。</p> <p class="ql-block">溥仪和婉容当初来到天津是为了准备出洋留学的,但是天津的都市生活让溥仪眼花缭乱,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让溥仪暂时放弃了留洋的打算,在《張園》一住就是四年半。</p> <p class="ql-block">末代皇帝溥仪到天津那年是19歲,离开天津去東北建立偽满洲國時是26歲。這七年期問,溥儀和婉容經常出入天津英法日等国租界的社交场所。天津的生活远比紫禁城新潮和舒适,溥仪沉迷于声色犬马——穿西装、吃西餐、用洋货、赌馬、打网球和高尔夫球,开摩托車和汽車,暂时缓解了内心中難以言说的焦躁</p> <p class="ql-block"><b>溥儀弟妹九人罕見同框</b></p> <p class="ql-block">图为为溥仪退位后,和弟弟妹妹们在天津张园时所拍摄的照片,上面一排从左往右分别是溥仪的二妹韫龢、二弟溥杰、三妹韫颖,下面一排从左往右分别是溥仪的六妹韫娱、四妹韫娴、四弟溥任、五妹韫馨、七妹韫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静園》位于原日本租界区内,始建于1921年,初名《乾園》,是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的私家宅院。1929年至1931年,末代皇帝溥儀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秀从《張園》搬到在此居住,更名为《静園》,意为静观时局,以求复辟之意。</p><p class="ql-block">在《静園》里的日子,溥儀不断的接见着政界要人、清朝遗老、各派軍閥和文人墨客,还同时和駐津各國领事频繁接触,爲的就是他的”复辟大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天津期間溥儀最怒火的两件事</b></p> <p class="ql-block"><b>其一 祖坟被掘</b></p><p class="ql-block">祖坟清東陵被軍閥孫殿英所掘</p><p class="ql-block">根据溥儀被特赦後的一些随笔當中记载,1928年正當溥儀在天津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时候,他在報纸上忽然看到了清朝的皇陵居然被新政府的軍長孙殿英带軍隊来掘,就連慈禧太后的尸體都被挖出来了,還大肆破坏,拉走了大量的陪葬品。溥仪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震惊。平民祖坟被毁也視作深仇大恨,更何况皇家陵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二,"刀妃革命”弄得溥儀颜面盡失</b></p><p class="ql-block">溥儀自到天津後,爲謀光復祖業,尤其着眼祖宗發迹的東北地區情况。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關東軍以武力占领了中國东北。他當时還想正好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复辟大清帝国。於是频與日本人來往接触。前清遺老鄭孝胥更暗地里向溥儀献策:“欲复辟清帝王業,必定要借助日本爲外援。”文绣得知,力劝溥儀说:“日本人残暴無比,日俄战争时,即屠杀中國人无数,绝對不能听信鄭氏的鬼话,引狼入室,否则後果将极其悲惨。”</p><p class="ql-block">可溥儀根本听不進文绣的諍言劝告,渐渐冷落文绣并毫不掩飾對文绣的嫌恶。</p><p class="ql-block">溥儀一心想复壁帝制,淑妃文绣坚决反對他同日本人合作,惹得溥儀非常恼怒,参加宴会只领皇后婉容,過年节份子钱也不给文秀。加上皇后婉容同文秀之間的争風吃醋磨擦不断,太监們见文绣失寵也不给她好臉色。这些矛盾增加文绣叛逆心理。</p> <p class="ql-block">1931年,一个早上,文绣的妹妹文姗來探望文绣,說與姐姐去天津國際飯店取点東西,溥儀不虞有詐,便使一個太監陪同他們去。誰料一到酒店文绣馬上開新聞發佈會,要報上發聲明同清末帝溥儀离婚。這石破天驚的新聞馬上了天津各大報刊頭條。</p> <p class="ql-block">事情一出與論大嘩,百姓纷纷關注,大多数百姓選擇站在文绣這邊,甚至帮着文绣奔走呼号,爲她助威,這些举動使溥儀陷入非常尴尬境地。文绣是中国唯一一个登报离婚的皇妃。被國人称之爲"<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刀妃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刀妃革命”弄得溥仪颜面盡失,文绣休了皇帝溥儀,原因令人難以启齿,成了溥儀一辈子的耻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順告:淑妃文绣的妹妹文姗,比文绣小两岁,她是家族中唯一一位支持文绣与溥儀离婚的人。</p><p class="ql-block">文绣入宫后一年多,文珊也出閣嫁给了慶親王载振的二儿子溥锐。溥锐是个纨绔子弟,到處演唱花面戏,不務正業。這种夫妻感情當然不會好,所以她深知姐姐的痛苦。以後她自己也是离婚。</p> <p class="ql-block">一个皇帝的妃子居然“休夫”,這難道不是天大的笑話嗎?無能的溥儀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對这些耻笑,就将内心的不满全部發泄在婉容身上,指责是婉容逼走了文秀。婉容从此遭受冷落,地位直线下降,生活幸福指数基本降到了冰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次登基 出任偽《满洲國》的傀儡皇帝</b></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宣布退位的溥仪不甘心将大清列祖列宗传下来的三百年社稷江山毁在自己手中,一心等待着机会东山再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中国的东北三省沦陷,急于在东北建立傀儡政权以协助统治的日本关东军与溥仪一拍即合。1934年3月1日,在日本关东军的导演下,溥仪在伪满洲国“称帝”,“定都”长春,改为“新京”、年号“大同”,这是年仅28岁的溥仪第三次称康德皇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34年改國號为“满洲帝國”,改称皇帝,改年號爲《康德》。3月1日登基,他是取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续承清朝基业之愿。</p> <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我國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溥儀在天津里得知这一消息後,認爲借助日本的武装力量,實现“恢复祖業”政治主张的時机已经到来。溥儀在天真妄想着他即将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坐回“皇帝宝座”。</p> <p class="ql-block">當晚,扮成日本人的溥儀换上早已为他准备好的日本軍帽和軍大衣,换乘日本軍車到了约定的碼頭,上了“比治山丸”号汽船,闖过了中国驻军哨卡,偷渡过海河,半夜时分抵达大沽港外,登上了早已停泊在那里的“淡路丸”号日本商船,溥仪离开了他”寓居”七年的天津。去到東北。</p> <p class="ql-block">1932年,溥儀到達東北後,先後當上了偽满洲國傀儡政權的 “執政” 和“皇帝”。在日本關東軍的操纵下,出賣東北主權,發布反動詔書;裁可反動法令;支持日本發動的侵略戰争;协助日本殖民统治者残害東北人民,成𤔡民族的罪人。</p> <p class="ql-block">登基儀式,人員安排,财政开支、命令發布、活動范围、生活起居 等等一切…………全由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决定,假"皇帝"之名公布而巳。溥儀至今才明白,自己就是一傀儡。遲了!</p> <p class="ql-block">後來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里寫道:原來"皇帝”不能干涉政事,不能随便外出走走,不能找个 “大臣”谈谈,当关东军那边的电流不过来的时候,他就无事可干。"皇帝" 的日常生活,除了吃睡之外,大概用这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即: 打骂(宫女、下人)、 算卦、吃药、害怕。</p> <p class="ql-block"> 溥儀的生父醇亲王由他22岁的四弟 爱新觉罗·溥任 陪同,一同北上長春看望刚刚登基的“满洲国”皇帝溥儀。</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早就不赞成(他称帝),祇想由我陪他去看他(溥儀)一下。”如今已经九十多岁的爱新觉罗·溥任(溥儀的另一親弟弟) 先生回忆道,“當時溥儀剛登基,還踌躇满志挺得意的,我記得他在那兒說,明年這時候,咱們就不在這兒了,會到北京的宫里頭去見。”</p><p class="ql-block">  然而,溥儀终究也没有能够实现“到北京的宫里頭去見的夢想”,而他的父亲醇親王到死再也没能見到他了。</p> <p class="ql-block">溥儀正式在東北复辟帝制,但日本方面不允许溥儀在登基之时穿龍袍,只能穿陆海空军大元帥的禮服。後经鄭孝胥与關東軍交涉,才在祭天時,溥儀得以允許穿上龍袍過下瘾。所以說,當了皇帝,連自己想穿甚麽衣服都要受到日本人的限制,这充分说明了溥儀就是一個傀儡和工具。</p> <p class="ql-block">被日本人骗到東北的溥儀實際上已經失去人身自由,也失去了反抗能力。</p> <p class="ql-block"><b>僞《满洲國》發行的紀念郵票</b></p> <p class="ql-block">皇上登基纪念</p> <p class="ql-block">日满大東亞共榮的宣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第三任妻子 翩若惊鸿的谭玉龄</b></p> <p class="ql-block"><b>谭玉龄</b></p><p class="ql-block">是溥仪退位後的第三任妻子,满族人。她是前清王孫贵族名門千金之女,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溥儀原先對她并無任何感情。只因文绣鬧离婚下堂而去了。當时婉容又被溥儀迁怒打入冷宫,在東北吉林的僞皇宫内,皇帝身边急需一个品貌家势相當的女子来代替皇后的位置,於是由亲属介紹年輕貌美在北京中学讀書的谭玉龄来到長春与溥仪结婚,其时溥儀32歲,谭玉龄才17歲。被封𤔡祥貴人。</p> <p class="ql-block">谭玉龄聪明能干,温顺贤惠,待人接物十分稳妥。与偽皇宫内过着孤家寡人日子的溥儀倒也是一個可以互相慰藉的伴侣。不久就赢得了溥儀的疼爱。两人恩爱地过了不到五年幸福日子,怎奈红颜薄命,谭玉龄22歲就香消玉殒,<b>可以说,谭玉龄是溥儀一生中的真正挚爱。</b><b style="font-size: 18px;">她的死,让溥儀痛心不已</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直怀疑是日本人暗中加害。</span></p><p class="ql-block">關於谭玉龄的死,至今還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當時做傀儡皇帝的溥儀不敢亨聲,但後來他坚持說譚玉龄是日本人害死的。</p><p class="ql-block">因爲溥儀對时时處於日本人控制下的處境很不满,偽《满洲國》同他理想中的大清國复辟更是天差地别,种种不如意,他只能向妻子谭玉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吐露。</span>谭玉龄善解人意,经常安慰溥仪,忍耐一时,等日本人失势了,自可找机會将他們赶走。</p><p class="ql-block"> 溥儀也知宫内到處都有日本人的眼线,時間一長,這類肖肖話难免會走露風聲,日本人當然对谭玉龄不满。况且考虑到“皇位”的继承问题,日本人一直都想给溥儀找个日本老婆,这样如果生下子嗣,就可以名正言顺继承大统,为将来日本接收僞《满洲國》進一步掃除障碍。所以很有可能索性把譚玉龄除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政治婚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溥儀胞弟 爱</b><b>新觉罗•溥杰与嵯峨浩的婚姻</b></p><p class="ql-block">溥儀虽然做了偽《满州國》的皇帝,但他明白自己只不过是日本人操纵的木偶,他心里时刻想着是如何才能恢复祖業,对日本<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關東軍</span>的蛮横命令很不甘心。</p><p class="ql-block">他說:“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p><p class="ql-block">日本<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關東軍</span>也知道溥儀并不是心甘情愿地听命於他們,爲了确保僞《满州國》的皇帝与日本一条心,就必须让皇帝的继承人具有日本血统。</p><p class="ql-block"> 由於溥儀堅决不肯娶日本人為妻,日本方面知道溥儀没有生育能力,便轉而打他弟弟溥杰的主意。如果溥杰肯娶日本人而又有子嗣,那麽将来继承的皇位也有日裔的一份。</p><p class="ql-block"> 溥仪得知消息后,内心十分的恐慌,他立即将弟弟找到,命令他千万不要答应日本关东军的提亲,还许诺为他物色一个满族旗人的后代为妻。溥杰当然也不愿意娶一个日本女人为妻,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场政治阴谋。</p><p class="ql-block"> 但是,胳膊毕竟是拧不过大腿的……</p><p class="ql-block"> 皇上都不敢得罪關東軍,何况溥杰?结果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關東軍司</span>令部安排下,促成了溥杰這桩婚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溥杰,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仪的同胞兄弟,嵯峨浩,日本華族嵯峨实胜侯爵的长女,这两个國籍不同,信仰不同,語言不同的男女因为政治原因命運被綁到了一起。但在以後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们相知相爱,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反而成就了一對異國情鴛的佳話。</p> <p class="ql-block">嵯峨浩出身日本貴族,家族在日本的地位僅次于日本皇室。</p><p class="ql-block">她学习努力,成绩优秀,酷爱画畫。“我長大了,一定要到法国去,在巴黎学习畫画。”成为一位杰出的畫家是嵯峨浩最大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可很多时候命運并不按照本人的意愿去安排。在她23歲(1937年)的一天,嵯峨浩的母亲沉痛地告诉自己的女兒:</p><p class="ql-block">“浩,日本䦤東軍决定,将你嫁给《满洲國》康德皇帝溥儀的弟弟,爱新觉罗•溥杰。”嵯峨浩聴到呆了,馬上一口回绝。</p><p class="ql-block">“浩,我與你爸爸也舍不得讓你离開我們,可你要知道,这是關東軍定下的事,我们也无能为力。” 嵯峨浩的母亲哭了……</p><p class="ql-block"> 於是在日本軍部權力的压迫下,加上日本女子顺從的性格,這桩政治婚姻還是被促成。</p><p class="ql-block"> 起初的嵯峨浩堅决的拒绝了这一决定,可仍不得不屈从与現實。双方最後约定在日本会面。當穿着日本将官軍装的溥杰走进了嵯峨浩的家,在两人見面的那一刻,溥杰被嵯峨浩优雅大方的氣质所吸引,而嵯峨浩覺得溥杰虽然穿着軍装,却一身儒雅書生的帥氣,两人一見钟情。嵯峨浩家对溥杰也很满意,没想到因爲關東軍的政治目的,他們完美地相遇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之後的几年里,嵯峨浩与溥杰夫妻生活琴瑟和鸣,恩爱非常。峨嵯浩从小接受日本的传统教育,女子要恪守本分,以丈夫为天。嵯峨浩生性善良,她很反感日本關東軍在东北作爲……加之溥杰与嵯峨浩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擅长诗词与書法,爱好画畫與藝術,更有共同語言。夫妻二人,你浓我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管外面世界如何变幻,我的眼中只有你一个人。嵯峨浩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完全不听日本軍方的任何命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跟着日本的战败投降,溥杰的被俘收押,入战管所坐牢,遠在日本的嵯峨浩消息被隔绝。她依然在战败國日本本土的廢墟上用自己瘦削的肩膀独自抚养两個和溥杰生的女兒,她一直期待着得到溥杰的消息。</p><p class="ql-block"> 断断续续又挨過了十多年,溥杰和嵯峨浩终于恢复了联系。1961年,溥杰出獄。在廣州火车站,在茫茫人海中,两人再度重逄,無言相望,因為言語被擋在心里說不出,最後变成深深的拥抱。</p><p class="ql-block"> 他們的女儿在日本出生,可以返回日本。但嵯峨浩愿冲破一切隔离,不管在中國继续多少風雨,就是要和溥杰不离不弃,患难与共!最後嵯峨浩与溥杰在中國白頭到老。</p><p class="ql-block"> 看到這段異國鸳鸯的爱情佳話,不禁令人想起中國另一個名字,庄则棟,在中国几乎六、七十歲以上的人都會熟悉這個名字。他的一生也跌宕起伏,他在晚年人生不得意時也有一個愿與他不离不弃的日本姑娘。睇來光凭這一点,日本女人也有可取之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婉容之死</b></p> <p class="ql-block">在長春的僞满皇宫内,另一個出身与颜值比嵯峨浩毫不遜色的女子,便是被溥儀打入冷宫的正宫娘娘婉容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造化弄人,寂寞凄苦</span>和精神上所受的折磨讓婉容過得生不如死,在难熬的日子里,日本人也不准她离開,无法像文绣一般向溥儀提出离婚。</p><p class="ql-block"> 溥儀更是对婉容置若罔闻,不闻不問。同时婉容的行動也受到了日本人的严密监视和限制,这一切使婉容的身体和精神處於崩溃的边缘。于是婉容越来越放纵自己,她不再精心地打扮自己了,变得狂躁易怒,嗜毒成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吸毒令她性情大变,</span></p><p class="ql-block">甚至与溥儀身边的侍卫私通,总之,婉容竭尽所能地做出所有可以激怒溥儀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對于这些事情,溥儀原先是毫不理會,完全當這個"皇后"不存在,因爲日本人又不許他廢了这"皇后″,只好釆取鸵鸟政策。但终归纸包不住火,婉容怀孕了。溥儀知道自己没有生育能力,但作为皇帝,也绝不容许自己的皇后做出这样傷風败俗之事。于是,溥儀再度提出要废了婉容的皇后之位,無奈依然没有得到日本人的同意,这也是他作为傀儡的伤痛之處。所以,溥儀為了要发泄怒火,就把婉容生下的孩子残忍地扔到了锅炉里,活活烧成了灰烬。并把婉容关进了暗无天日的屋子里,与世隔绝。</p><p class="ql-block"> 婉容失去孩子,失去丈夫,失去皇后的光环,她彻底的疯了,最后連大烟都没得抽,悲惨死去。到她死时的惨状讓見過的人都覚得瘆得慌,“她渾身都是污秽,散发着臭味,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這麽一位皇后,居然死後連个墓碑都没有,至今还找不到尸骨。</p><p class="ql-block"> 一代紅颜婉容,终於香魂一缕随風散,化作一抔黄土,結束了她曾令人羡、令人怨、令人憐、令人嘆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溥儀第四任妻子:李玉琴</b></p><p class="ql-block">祖籍山东,生于長春市一户普通人家,1942年考入僞满新京南岭女子优级学校。第二年,年僅15歲的李玉琴被选入偽《满洲國》的“皇宫”中,并被伪满洲国“皇帝”溥儀“封”为“福贵人”,这是溥儀的第四位妻子。</p> <p class="ql-block">福贵人李玉琴,在谭玉龄去世後,溥儀在日本人的催促下将她选入宫中。李玉琴没有谭玉龄幸運,雖然她是中國姑娘,但是由日本人選來的,所以溥儀爲她制定了苛刻的规矩,以便控制这位可怜才十五歲的少女,讓她無法被日本人利用。李玉琴与溥儀之間,没有夫妻感情,倒像是主仆关系。</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日本無条件投降,李玉琴随溥儀出逃到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此後,李玉琴经歷了10个月的辗转迁徙,于1946年6月落脚於破落皇族溥修在天津的家中,直到1953年回到长春娘家,并打算继续寻找溥儀下落。</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府的教育帮助下,李玉琴摆脱封建家庭的控制,开始参加社会活動。李玉琴参加工作,1957年与溥儀离婚。自己组建了家庭,晚年生活幸福,正應了它封号中的“福”字。2001年在长春病逝,享年73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特殊戰犯</b></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本土被美國两颗原子弹轟炸後,所有戰埸上敗局巳定。同時蘇聯對在中國東北的60萬日本關東軍發起了强攻,日軍早已如强弩之末,没了反抗能力,跟着日本天皇宣布無条件投降。</p><p class="ql-block"> ​此時的溥儀,已经没有當初的野心了,他明白自己的現状,所以1945年,日本人一宣布投降,他就赶紧撇下了老婆、侍卫,准备逃跑。但是没想到,蘇聯人先行一步,在沈陽机埸抓住了他,带到了蘇聯,关押在赤塔的莫罗科夫卡收容所,开始了長達五年的戰俘生活。</p><p class="ql-block"> 据溥儀自己交待:之所以匆忙逃命,他怕的主要不是大兵压境的蘇軍,而是与他朝夕相處的日本關東軍。他害怕日本人在倒台之前最後一夜,會把他杀掉灭口。溥儀回想當初的沈陽机埸被抓的一幕,怀疑他的被俘绝非偶然,而是已经宣布战败的日本關東軍与蘇軍達成的秘密交易,把他當作筹碼有意讓蘇聯捉去。而對於當時的溥儀来說,他考虑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活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蘇聯,溥儀一直認爲,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一落千丈,甚至被人压迫 ,他知道當時的蘇聯粮食短缺,蘇聯的窮人一直都啃着黑面包,里面还有糠皮。所以自己有没有得吃也成問题?</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溥儀才到苏联,就受邀参加了一埸宴會,在宴會上,人人对他都很客氣,讓他吃美食。</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收容所中,溥儀住着一个单間,還有一架钢琴,每一天,蘇方给溥儀提供4顿饭,点心、茶、果酒、牛肉一應俱全,每顿最少二菜一湯,晚上还有西餐。甚至,更奇葩的是,說是为了"保护" 溥儀,還專門選派了8个俄罗斯女人照顾他,可以任意他支配。在这里,溥儀的生活除了没有自由,其他的想要甚麽就有什么。他真是太幸福了!蘇聯人對溥儀的厚待,讓溥儀感激涕零。</p> <p class="ql-block">  惬意的生活又讓溥儀飘飘然,皇帝架子又开始端了起来了,他要同他一齐被俘押到蘇聯的侄子、随侍等人天天向他三跪九叩,又開始沉醉在皇帝的迷梦里。他觉得留在這兒生活也不错,千萬别把他送回中國,他明白,回去是死定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他他几度上书斯太林,要求留在蘇联,提出加入蘇联藉,成为一个蘇联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企图逃避罪責。見</span>斯太林没有答复,溥儀又把目光投向了收容所的軍官,开始拉拢收容所的蘇軍軍官們。溥儀从长春出逃时,挑选不少珍宝装了两只行李箱。此後,溥儀常用携带出來的寶物来贿赂蘇軍軍官。人家禮就收了,卻未見回報的動静,<span style="font-size: 18px;">溥儀的各种討好蘇方的行爲,最终還是以失败告终。五年後,新中國成立,他就被送回中國。</span></p> <p class="ql-block">其實,蘇联也是有自已的小心思,溥儀盡管以前叛变过中國,但好赖也是中國的一个末代皇帝,說不定可以变成蘇联这方面的政治筹碼,倘若利用得好,比如上國際法庭作證時,他的證詞可能會产生神效。将來和中國講数時,也可作筹碼利用。</p><p class="ql-block">後来在遠東軍事法庭,溥儀也确實没有讓蘇聯人失望。</p> <p class="ql-block"><b>關键證人</b></p><p class="ql-block">在1946年8月16日在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最轰動的一幕是一个特殊證人的出埸,他就是來自蘇聯戰犯俘虏营的溥儀,日本扶持的傀儡伪满洲国“皇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蘇方的安排下,溥儀連續八天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span>被受审的日本甲级戰犯們,本來一個個都保持沉默,一句話也不肯多说,這讓审判陷入了僵局,直到八月十六日,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被带上證人席的时候,日本人才彻底傻眼,事實上溥儀知道他們的事太多了。溥儀一共出席了八天,每次上庭他都稳如泰山,说话娓娓道来,溥儀把一切错误都推给了日本人,他說自己担任偽《满洲國》皇帝的时候只是一个傀儡,一切事情都是日本人背后操控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法庭期间,</span>正是因為他的親身指正,七名日本的甲级戰犯才能被定成死罪。</p><p class="ql-block"> 溥儀又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遠東國際軍事法庭》</span>上申辩,自己一直在日本人的支配之下,從来不是一个 可以自由行事的人。所以對自己也被定爲"戰犯",卻十分不服氣。他說,日本天皇都不是戰犯,我只不過是個傀儡,甚麽實權都没有,怎麽倒成了戰犯哩?</p><p class="ql-block"> 我也不是"漢奸賣國賊″,因爲我本来就不是漢人,我的祖家就在東北,我一心想恢复我大清國的祖業,這有甚麽不對?這才是我的國,可惜被日本人利用了,這非我的本意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被定爲戰犯</b></p><p class="ql-block">法庭审判結束,溥儀仍被定爲戰犯之一,所以押回蘇聯继续關押。</p><p class="ql-block"> 溥儀深知道,法皇路易十六是怎样被群衆送上断頭台的;也知道俄國羅曼诺夫皇朝末代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是怎樣被處决的; 他更清楚,二百多年前,他自己的祖先殺入關内時,是如何斬盡殺绝大明朱家皇朝的子孫,一定要斬草除根才罢手。而今,風水輪流轉,自已现在蘇聯看去生活還好,也不至有性命之忧。但假如送回中國落在漢人手下,必無好果子吃,甚至不得好死。所以他一直恳求蘇聯不要把自己送回中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而政治是残酷的,他的恳求遭到了拒绝!1950年8月1日,溥儀与其他满洲國263名“戰犯”一起,由蘇聯政府移交给中國政府。此时,溥儀心里更加恐惧,甚至做好了“回國必有一死”的思想准备。</p><p class="ql-block"> 講回他被遣送當晚,魂惊不定的溥儀以爲自己死期已至,在黑暗中静静地等待着死神的来臨。</p><p class="ql-block"> 据當時奉命去中蘇边界接收他們這伙"戰犯"回來的官員回忆:第一眼看見他(漙儀)時,觉得他表現出心情不是特别稳定、显得忐忑不安,甚至可以講是非常的惊恐,非常的害怕,他不知道我們要把他怎麽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在《撫顺戰犯管理所》的日子里</b></p> <p class="ql-block">  從蘇聯遣返回來後,溥儀他們被移交遣送回國後,關押在撫顺戰犯管理所。随即开始了長達10年的改造生涯。中國以人道主義的改造政策,对溥儀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教育和改造,终於使他的思想發生了轉变,并于1959年获特赦。</p><p class="ql-block"> 溥儀從出生到四十多歲,包括在蘇聯的戰犯管理所里,他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别人的伺候。但到了中國的《撫顺戰犯管理所》他必須甚麽都要從頭學起。</p><p class="ql-block">承如他自己所說:"連最恭敬我的侄子也拒绝帮我洗衣服了,所以我迫不得要开始学會自己的事情自己辦。</p> <p class="ql-block">溥儀爲了表示接受改造,他向管理所领导交出了一直捨不得示人的傳世之寶"乾隆皇帝的田黄石三連環玉玺",以爲可以像行賄蘇聯軍官那样博好處……</p><p class="ql-block">但所长告诉我:“最高贵的不是财宝,是改造好的人。"</p><p class="ql-block">也幸好溥儀花天酒地的日子没有把這寶貝賣了,也没有把它賄赂了俄国人。否則,我們國家的博物館便少了一件镇馆之國寶了。</p><p class="ql-block"> 也從另一方面看來,當年無論蘇聯的或撫顺的戰犯管理所對溥儀還是比較尊重的,没有搜他的身。否則,怎可讓他把東西藏得那麽久才由他自己主動交出?</p> <p class="ql-block">现在,被誉为“國寶中的國寶”的《乾隆田黄三鏈玉玺》已经被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1997年,《田黄三鏈玉玺》被中國郵政部制作成(小型張)邮票,供全世界人民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  特赦</b> </p><p class="ql-block">直到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说:“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從此,溥儀成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p><p class="ql-block"> 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一書中說:1959年12月4日,所里召开抚顺战犯管理所特赦大會,在所長還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宣讀特赦名單之前,我心情非常复杂矛盾,雖然希望自己有份,但也不敢侈望自己有份。</span>我萬萬没想到,这批特赦名单中为首的就是我的名字!我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以爲是做夢,人都呆了没有反應…… </p><p class="ql-block"> 所以當他接到手上的特赦令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已痛哭失声</span>,大叫人民政府萬歲!共産党萬歲!</p> <p class="ql-block">其實,溥儀呼甚麽口號也没用,他真要感激的就感激毛主席吧。本來這第一批特赦的名單上根本就没有他,是毛澤東把他的名字添上去,還把他名字加在第一位。</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爲何這样做?也没人問過,說甚麽都假,當年有绝對權威的毛主席一句話可以讓他生,也可以讓他死。所以講,溥儀是幸運的。連彭德怀丶劉少奇運氣也比不上他。</p><p class="ql-block">你們看,</p> <p class="ql-block"><b>從皇帝到公民</b></p><p class="ql-block">1959年12月9日,溥儀回到了闊别35年的北京。在堂弟溥儉的陪同下,他辦理户口手续,正式成为北京市民。特赦之後经過照顾,他被安排到了中國科学院的植物園里工作,那一年他53岁。此时的溥儀巳安於現状了,他認爲自己這一生,從皇帝到囚犯再到公民,歸宿還好,现在总算已经走到盡頭了。就安安心心在植物園當個園丁吧。</p> <p class="ql-block">溥儀成了普通人的最大悲哀就是,自己的家再也回不去了,自从1924年北京政变之後,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直到1959年从戰犯管理所出来,隔了35年才得以游客身份,還要買票才能進入自己原先的家一一紫禁城。溥儀這次"回家" 還發生了許些趣事。</p><p class="ql-block"> 當時故宫還挂了一張光绪的照片,没想到溥儀去看时發现那不是光绪,而是自己的親爹摄政王載澧,他馬上向工作人員指出了這一错誤。但是工作人員說這是專家给的,哪會有錯?於是溥儀又找到了專家,向專家提意見。這專家看着溥儀并没有什么特别,以為就是个普通游客,便不屑的說:我是專家,怎麽會搞错?溥儀說,這是我親爹!專家這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連忙将照片换下,并向他道歉。</p><p class="ql-block"> 又比如他見衆人正圍觀一个所謂花瓶,溥儀却發现那是自己曾經用過的的夜壶,只不過放错了地方,竟然被误以为是花瓶……</p> <p class="ql-block">1961年,周总理的關心下,溥儀被委任爲全国政协委员。并任命爲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員會北洋组專員。</p><p class="ql-block"> 一但出任了全国政协的工作,溥儀的工资待遇也就水漲船高。除了日常整理文史資料的工作外,爲統戰的工作以末代皇帝的身份去交流接待方方面面的頭面人物也常有之。</p> <p class="ql-block"><b>相逢一笑泯恩仇</b></p><p class="ql-block">1961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新華社北京举行的座谈會上溥</span>儀与當年把他从紫禁城里赶出来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西北軍将领</span>鹿锺麟(左一)、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灭掉了溥儀的大清皇朝的</span>熊秉坤(右一)不期而遇,高兴地攀肩合影。</p><p class="ql-block">俱往矣!</p><p class="ql-block">一壼濁酒喜相逢,</p><p class="ql-block">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末代皇帝见到末代总统</b></p> <p class="ql-block">1965年。國民政府在大陆最後一任代總统李宗仁從美国返回中國大陆,見到中國最後的一位皇帝,互相握手,無限感慨。</p><p class="ql-block">正所谓:雕栏玉彻應猶在,只是朱颜改。</p><p class="ql-block">是非成敗轉頭空。</p><p class="ql-block">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两位難兄難,大家都在大陆丢了江山,大家都是被定為"戰犯" ,然後都以待罪之身執返条命仔回歸故土,共産党不計前嫌,均以上賓之禮收容他們。因爲他們都還有統戰價值。</p><p class="ql-block">差不多两三年後,他两都亦在大陆病故,殊途同歸。這也好,死了可逃過"文革"的折磨,否则,可能會被红衛兵,四人帮玩残,甚至玩死。那時周恩來都自身難保了,又如何保得他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溥儀第五任妻子李淑賢</b></p><p class="ql-block">溥儀是中國最後的一个皇帝,他的一生曲折傳奇,皇帝就當了三次,但是龍椅都是坐不長久,可谓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三起三落的皇帝。1931年成了日本人的傀儡,十四年後日本戰败成了蘇聯人的俘虏,直至1950年才回了國,而此时的中國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但是他却没办法欣赏,因为他還要在战犯管理所中继续進行改造。</p><p class="ql-block"> 完成了從皇帝到囚犯再到公民,正所謂經過脱胎换骨,此時的溥儀巳不敢折腾,安於现状了。在戰管所被特赦後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的植物園中當起了園丁。虽說這与當皇帝的生活差距很大,但是經歷了这麽多風風雨雨的溥儀眼中,这样已经是不錯的安排了。當初虽身居高位,却處處受人束缚;如今虽不起眼,却自在得多。在當園丁的過程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经同事介绍,溥</span>儀還結識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1962年在北京南河沿政协文化俱乐部礼堂结了婚,成了自己第五任,也是最後一位妻子,與她建立起新的家庭,也是由她陪伴着溥儀走完了人生最後的一程路。</span></p> <p class="ql-block"> 溥儀這第五位任妻子比起他的前幾任而言,李淑賢無論外貌,品性出身都無一項能及,况且己离過婚。但時至如今的溥儀也睇化人生了,還敢有甚麽苛求?</p><p class="ql-block">所以结婚後溥儀对李淑贤亦算关怀备至,仿若重新找到了爱情,也想好好過日子。然而,溥儀身体患有疾病,无法生育,两人因此也鬧矛盾。溥儀临死时,對這一問题還抱有遗憾,觉得愧對了李淑贤。</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坎坷,曾经三起三落,还受到过日本人的摆布。如此曲折的人生,溥儀的感情经歷也讓人唏嘘,他一生有过五个女人,飽受感情折磨,却也不乏真爱。</p> <p class="ql-block">1967年10月17日,爱新觉罗· 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死后先埋在了八宝山公墓,1995年应溥儀的遗孀李淑贤的请求,把溥儀的骨灰迁出八寶山,移到了清西陵崇陵附近葬在了清朝皇帝傳统的華龍皇家陵園。算是永久的做了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的邻居,回归了祖先故地。</p> <p class="ql-block"><b>盖棺定論</b></p> <p class="ql-block">溥儀生前輯錄了一首自己在獄中所寫的打油诗,措辞称不上文雅,但含义倒是很值得品味:</p><p class="ql-block">自由诚可贵,面子價更高。</p><p class="ql-block">若为性命故,二者皆可抛。</p><p class="ql-block">在溥儀心里,生命是高于尊严的,尊严又是高于自由的。不得不说,这个排序對他而言,非常真實。他覺得一切若是在生死關頭,就都失去了意義,甚麽自由什么臉面?保住性命才是重中之重。溥儀的人生經歷正是印證了這一點。我想也許他有很多行為都并非發自内心,但是爲了活下来,他只能舍弃尊严,服从别人的安排。這些道理,很多人可以理解,但不一定會經歷。从溥儀的口中說出,因此就显得尤爲真實,也頗有分量,其中的辛酸况味和對人性的痛彻领悟,讓人唏嘘不已!展覽館没有這麽說,《我的前半生》他也没那麽說。祗是有人在疾情宅家之中胡思胡言吧了。</p> <p class="ql-block">自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來,此龍廷坐過的皇帝,歷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差不多共五百年,亡國之君只有二位,那是明朝的崇禎、清朝的宣统。</p><p class="ql-block">大明祖訓曰: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p><p class="ql-block">以前看金庸的《碧血劍》,總覺得崇禎作为亡國之君,僅僅只有最後的那条白绫讓人側目,後来才知,他還有那麽一份遺詔,中有那麽一句:任贼分尸,勿傷我百姓一人。</p><p class="ql-block">可憐崇禎:</p><p class="ql-block">槐花無知离人淚,白绫無奈空寂寥。</p><p class="ql-block">磐石寡言孤月對,寒风凄瑟毅魄消。</p><p class="ql-block">崇禎、宣统,同為末代皇帝,</p><p class="ql-block">相較之下,我無言以對,</p><p class="ql-block">或許正如那句話,崇禎以後,再無崇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