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6日清晨,从酒店房间俯瞰宜都城区景色。</p> <p class="ql-block">笑容可掬的酒店内饰。</p> <p class="ql-block">雅斯精致酒店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酒店旁的高层公寓楼。</p> <p class="ql-block">238厂宜都厂区办公室主任朱俊专程来到酒店,请我们去品味宜都的早点。</p> <p class="ql-block">宜都街景。在沙市职业大学工作期间,我和宜都市第一中学的周校长和李校长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虽然2007年调到武汉工作后来过一次宜都,感觉宜都的变化巨大,但许多记忆在城区难以寻找到痕迹。</p> <p class="ql-block">“三合一”面条。牛肉、牛杂、牛筋。量足味美。20元1碗。</p> <p class="ql-block">出于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考虑,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国家五机部、六机部在当时的宜都县建成投产了向阳光学仪器厂(代号238厂)、中南光学仪器厂(代号388厂)和长江光学仪器厂(代号288厂)。这是当年的238厂大门,亦称2号岗。</p> <p class="ql-block">238厂主要从事三米光学测距、激光测距、光电跟踪、照相机、枪瞄望远镜、光学仪器和光电编码器等军工光电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这是当年厂里的技术大楼。</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原厂技术大楼前合影。左起第五人是宜都厂区负责人聂杰。非常感谢他和他的夫人以及各位同仁对于我们的陪同和款待。</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厂设计所。我从1982年8月进厂到1987年6月调离,就一直在这栋楼的二楼工作。我在厂里的五年,深刻感受当年的领导和科技人员求新务实的精神。把一个纯光学生产的企业转型为光机电结合的高新企业。</p> <p class="ql-block">田德俊、我、鲁力先后都在设计所工作过。我和田德俊离开厂后,鲁力曾担任过设计所副所长。他的夫人白云是他的大学同学,一起来厂后在厂结婚生子,儿子鲁动11岁时他们才调回湖北省鄂州市。他在鄂州市经信局工作至正局级领导岗位后退休。</p> <p class="ql-block">1978年12月22日至12月27日,国家五机部组织召开的全系统观摩会在238厂举行,全国各地的87个单位、176名代表参会。这是华中人引以自豪的“华园”。这里不仅是奇花异草,幽香四溢的仙境,也是盆景如画,巧夺天工的沃土。华园也是华中厂的产品陈列室。展示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线军工人默默奉献、为国立威的真实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4年4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鄂西视察工作时,在宜都宾馆接见三线企业领导时使用我厂研制的新产品。后立者为时任厂党委书记洪承玠。</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原厂部大楼前留影。这栋大楼里走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何勇。</p> <p class="ql-block">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原湖北省国防工办主任、二三八厂厂长何勇在二三八孝感新厂视察。后排左起第八人是与我们同时进厂的董海洲。他先后担任过二三八厂党委书记、武汉湖滨机器厂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湖南云箭集团监事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13日,老厂长何勇携夫人董华来到宜都老厂看望老厂职工。</p> <p class="ql-block">这是何勇与夫人在原厂部大楼前合影。右起第一人为现任238厂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海波。</p> <p class="ql-block">这头小象雕塑,如同汉口中山公园和东湖风景区的小象雕塑一般。山里的孩童也能享受武汉儿童的乐趣,也许这就是当年的三线领导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这些老顽童,依然初心不变。</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厂子弟学校。不论是从师资学历,还是学校硬件设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优于城市里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厂招待所。我进厂的第一天就是在这里住宿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号岗旁的二层楼我们都很熟悉。楼上第一、二层都是单一室的,有厨房但没有卫生间。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新结婚的双职工住房困难而紧急修建的。</span>是从厂区通往家属区的第一栋小楼。设计所团支部书记江春英、和我们同时进厂的北京工业学院毕业的饶智力等都是在这里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套新房。</p> <p class="ql-block">在3号岗处看厂里当年的单元楼。从这里望去的山坡可以走到我们后来居住的单身职工楼和厂子弟学校。</p> <p class="ql-block">在3号岗处看厂里当年的单元楼。从这里望去的小街就是当年的“商业街”,可以走到厂里的商店、邮局、菜市场、理发店、粮店、煤厂、医院。</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小平房。</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单元楼的状况可以看到当年的军工质量。历经四十年的风雨,没有歪斜沉降。厂留守处利用国家政策扶持,对这些单元楼进行外部刷新和内部补漏,使这些单元楼焕发新貌。</p> <p class="ql-block">看见这些单元楼,眼前浮现出当年在这些楼里居住过的老领导、老师傅、老同事音容笑貌。</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厂里的商店。现在仍然是用“向阳”名字来称呼。</p> <p class="ql-block">日月如梭,四位老人坐在厂商店门口晒太阳。</p> <p class="ql-block">这栋2层楼里,当年有银行、菜场、冰棒房。现在的宜都老厂,还有退休职工、家属共600多人在老厂家属区居住着生活着,大部分人是休闲养老,还有40多人在上班,他们分别在宜都厂区的三个经济实体,例如分公司纸箱厂、木制品厂与铸造厂继续发挥着余热。</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除了这三个经济实体,老厂还有厂区部分工房工地出租的收入。目前,宜都老厂一年总的销售收入超过800万元,可实现利润60多万元。</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许多退休职工在这里打牌、下棋。可以感觉宜都厂区留守处的管理水平是不错的。许多搬迁后的三线企业的状况不及这里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商店旁边的这栋单元楼,当时是工作年限较长的厂领导居住的。洪承玠书记、彭雪堂厂长、胡继先总工程师等在这栋楼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都居住过。</span></p> <p class="ql-block">这栋楼的一楼有理发店和邮电所。我夫人的大哥和大嫂当年做为宜都邮电局职工在这里工作过。他们至今对当年在厂里的生活有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从商店朝水库方向下坡后就是厂职工医院。虽然不能与大城市的三甲相比,但当时厂职工医院麻雀虽小,但肝胆齐全,全厂数千名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可全靠它了,当然也要为当地老乡服务。238厂的第二代子弟们大都是在厂职工医院出生的。</p> <p class="ql-block">医院院长外号“韩八年”。韩院长在医科大学读了8年,原先是为高干培养的保健医生,建设大三线一声令下,他就进了山沟,当上了工厂职工医院的医生。如今的职工医院及周围早已空无一人,断墙残壁,一直静默在此。</p> <p class="ql-block">留给我们印象的还有看病不排队不花钱或花钱不多,也很方便。医生护士也是本厂职工,都认识,和蔼可亲。真是“生老病死有依靠”。朱必武当年腰疼难忍,以此为由调离238厂。旧地重游,他重现当年腰痛走路的姿势。</p> <p class="ql-block">这是和我们一起进厂的万钧力曾经结婚住过的新房。他的夫人是厂医院的护士,所以新房就在厂医院斜对面。据说他后来调到三峡大学担任教授后退休。</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厂医院,我们又回到商店门口下面的马路。这里可以看见与我一起到设计所的程寿松结婚后住过的平房。他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他后来也离开了238厂。</p> <p class="ql-block">从冰棒房看见的单元楼。当年同意我调离的设计所刘才大所长就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厂托儿所大门。</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厂幼儿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华中厂的子弟都在这个托儿所和幼儿园度过了童年时光。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孩子如今都在养育自己的孩子了。</p> <p class="ql-block">厂职工澡堂,当时是最豪华,最享受,最得人心的生活设施了。当时的平房没有洗漱间卫生间。厂职工澡堂每周开放四次,每人次花5分钱的洗澡票。可以说比当年的许多城市里的澡堂便宜舒服。</p> <p class="ql-block">厂职工澡堂一楼大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厂职工澡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厂职工澡堂门前,可以看到鲁力当年居住过的二层小楼,他居住在二楼最右侧的房间里。</p> <p class="ql-block">从厂职工澡堂出来,翻过一个山坡,穿过山口,就到了我们当年刚进厂时居住的单身职工楼。</p> <p class="ql-block">一楼第二间是董海洲和饶智力居住。董海洲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他们都是238厂的女婿。</p> <p class="ql-block">一楼第三间是我和孙保国居住。孙保国是长春光机学院毕业,在厂子弟学校工作过,他也是238厂的女婿。后来据说是调到上海工作了。</p> <p class="ql-block">我在当年居住房间里搜寻当年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绕山行走,身上都有汗迹了。</p> <p class="ql-block">从当年的单身宿舍前眺望厂子弟学校和露天电影院。</p> <p class="ql-block">当年拍摄的锅炉房和露天电影院放映室的黑白照片。</p> <p class="ql-block">景物三十八年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鲁力和朱必武在这张照片中,是否有些青涩。前排左起第一人为鲁力,第二人为胡建民,前排右起第一人是朱必武。后排右起第二人是侯智力。</p> <p class="ql-block">人物对比的照片。左起:詹学平、李志刚、田德俊、朱相鸣、鲁力、朱必武。</p> <p class="ql-block">露天电影院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橙色映衬下的朱必武仍是光彩依旧。</p> <p class="ql-block">沿着马路往下走100米左右就到了工人俱乐部。这是在以前旧俱乐部原址上修建的,当时可是赫赫有名的豪华建筑。</p> <p class="ql-block">从俱乐部看单身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厂里为青年知识分子专门向兵器工业部申请专款修建的一栋楼。</p> <p class="ql-block">楼房内景。1—4楼都有娱乐室。内有电视机。当年来说,是非常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我当年和刘正茂同住412寝室。他是华东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82届毕业生。后来调离238厂,回湖北黄冈市工作。</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新建的青年知识分子大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职工食堂和小卖部印象深刻。当时数百名单身职工就在这就餐。印象最深的是大食堂做的菜是麻辣酸味俱全。据说厂里职工组成来自湖南四川云南。在南京上学的我开始不适应,自己用煤油炉烧菜。</p> <p class="ql-block">从生活区出来后,我们又进入厂区。这是当年颇具名气的光学大楼。几乎所有产品上的光学零部件,从光学玻璃毛坯的切割到冷加工的粗加工、精加工,直到特种工艺全部工艺流程的制作及工序检测、完工检测等,全都可以在这栋大楼完成。</p> <p class="ql-block">从光学大楼往上坡走200米就是八车间总装车间了。这栋丁字形的二层大楼留给了华中人太多的记忆和荣誉。这里是工厂最核心、最机密的军品总装车间。还有高温,低温,振动,冲击,淋雨等五项试验室。军品关键零部件以及产成品的五项环境试验、新品样机技术鉴定的可靠性试验也在这里,这也是驻厂军代表和厂领导出入最频繁最关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据说,厂址选定这里的依据之一是此地有两个山洞,一是厂区深处的赤云洞,二是在厂1号岗附近的龙泉洞。前者符合进山隐蔽的保密要求,后者满足职工家属生存所必需的水源。</p> <p class="ql-block">赤云洞洞中有洞体分为两层洞深达数公里,洞28米宽,8米高。</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三线建设之初就确立靠山分散隐蔽建设原则,简称“山、散、洞”。</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藏酒洞,现在已经租给宜都洞藏酒业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洞藏酒内景。</p> <p class="ql-block">走进洞内,寒气逼人。当年在洞里生产,发现设备受湿气太大影响,难以正常工作。所以此洞就废弃了。</p> <p class="ql-block">可见洞内水气湿润。238厂迁移到湖北省孝感市后,此洞就租给宜都洞藏酒业有限公司。可以说是洞尽其用。</p> <p class="ql-block">酒之精妙在于藏,藏之灵地在于洞。赤云洞天然形成,三面环山,浑然天成的构造,成为藏酒的绝佳之地。赤云洞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体分为上下两层,宽敞幽深,洞深长达数公里。</p> <p class="ql-block">宜都洞藏酒业公司依托赤云洞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将此处建成白酒酿造和酒品洞藏的基地,并辅之以餐饮服务和休闲娱乐。</p> <p class="ql-block">陪同我们参观宜都洞藏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一个天然的溶洞,非常适于藏酒,因为藏酒对温度和湿度要求很高,这个洞温度恒温在16度,相对湿度在90%以上。在这里存放一年的酒相当于在家放三年。</p> <p class="ql-block">在洞藏酒坛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山之秀与水之柔,赋予了这里山美水甜的灵气和活力,而这山水之间酿出的美酒也愈发醇香。此地紧邻225省道与宜张高速公路,距宜都城区仅2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作为“三线建设”的历史见证,这里沉淀了浓厚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宜都老厂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基本思路是抓住以下两个方向:一是厂区,改造打就成国防军工教育基地,拓展军事训练项目和特色旅游项目;二是家属区,借助棚户区改造的成果,向健康养生、休闲、生态农庄方向发展。</p> <p class="ql-block">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人来到赤云洞吃农家饭尝洞藏酒,成为了聂家河镇乡村旅游的新亮点。</p> <p class="ql-block">赤云洞旁边有个佛洞,实际上是钟乳石天然形成的观音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从赤云洞出来后,我们前往位于厂区附近的张家冲水库。</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家冲水库与厂区之间的小水库。</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张家冲水库大坝上拍摄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朱必武、饶智力等在水库游泳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美丽乡村建设现在宜都推进。可以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p> <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这是新华社最近两篇文章的标题。238厂待我等不薄,我等未让238厂失望。这是我对238厂与我等关系的总结。</p> <p class="ql-block">238厂待我不薄。其一:感情留人。刚进厂时,厂组织人事部门主动关心我等的恋爱婚姻问题。许多人成为了238厂的女婿。虽然我在进厂前心有所属,厂领导并未因此歧视我。当我1984年结婚时,设计所领导安排我出差完成了九华山、黄山、泰山、崂山和宁沪苏杭的结婚行程。</p> <p class="ql-block">其二:待遇留人。在当年物质并不富足的情况下,238厂千方百计为我等改善生活条件。1983年,厂里专门分两路为我等开辟旅游线路。北线由当时的团委书记吴昌大带队,我有幸参加。图中后排左起第二人是吴昌大书记,后排右起第一人是我。前排左起第二人是王必清、第三人是刘秋宝、第四人是彭智。这是在武当山南崖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南线由朱必武、鲁力带队。这是朱必武、鲁力、程寿松、李洪波当年在湖南省张家界的留影。左起第一人是李洪波,前面中坐者是程寿松。</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去张家界的路上,看见一台废弃的拖拉机,年轻的大学生们把它当做道具。左起:程寿松、朱必武、董海洲、李洪波、刘正茂、鲁力。</p> <p class="ql-block">其三:事业留人。对于我等,厂里都是非常重视,委以重任。记得我刚进厂,厂里就派我回学校继续完成毕业设计项目,时间长达一年。1984年,安排我参加五机部赴福建考察经济特区。鲁力、董海洲等先后承担了国防建设的关键项目,成就卓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我们当年在葛洲坝的合影。左起:朱必武、祝君旗、朱相鸣、胡建民。</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参加238厂第三次团代会的合影。前起第四排左起第二人就是我。</p> <p class="ql-block">我等未让238厂失望。虽然我等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调离了238厂。但是我等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引以自豪的成绩。这里面重要的就是投身三线建设的奋斗精神成为我等受用终身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这是238厂车湾旁丁家坪村的景色。感谢238厂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海波安排宜都厂区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使我们重新感受第二故乡的温暖。我们衷心祝愿238厂未来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238厂现状的俯瞰动态画面。</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238厂之行,晚上回到武汉。在朱必武家里,品尝了他大学同学家酿的美酒。对于今天的行程,感悟小诗:大禹治水架锅山,献身国防入车湾。特品创新设计所,技术工艺严把关。衣食住行福利多,保军转民市场宽。旧地重游忆往昔,青春无悔老来欢。</p>